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专利文献668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犯罪研究、法学等;
华东政法学院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淳良、皮艺军、郝铁川12等。
华东政法学院
-研究学者
- 朱淳良
- 皮艺军
- 郝铁川12
- 孙潮
- 张雅琼
- 高伟伦
- 黄晓伟
- 万仁孝
- 中共华东政法学院委员会
- 乐林1
- 乾坤
- 于建华1
- 于明
- 亚东
- 何勤华1
- 傅文彬
- 傅明伟
- 刘作翔
- 刘建利
- 刘文
- 刘晓海
- 刘正东
- 刘炜
- 千古洲
- 卫建萍
- 史际春
- 叶介甫
- 叶秋华
- 吕型伟
- 周一煊
- 周芝华
- 周莉
- 周莉华
- 唐立军
- 姚力
- 孙贝贝
- 尤丽娜
- 张兆乐
- 张春生
- 张源波
- 张秀春
- 张苏
- 强远淦
- 强鹰
- 彭少辉
- 徐华妹
- 徐向华
- 徐建
- 戴莹
- 智敏
-
-
傅明伟
-
-
摘要:
20世70年代初期始,我一直在出版行业工作,80年代初期,有幸结识了华东政法学院(后改为华东政法大学)的钱元凯教授。而我正值汲取知识的饥饿时期,求教问理较多,相交甚欢。在向钱教授的求学交往之中,钱教授经常提及他先生(苏渊雷先生)的人品、学识、才气,赞先生为他的第一崇拜导师。那时在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急于想见到苏渊雷先生的愿望。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钱教授满足了我的一再恳求,带我去坐落于华东师范大学旁的师大一村苏先生的家。
-
-
何勤华1
-
-
摘要:
很多人熟悉《民主与法制》时粋煌历史.知道它曾在八九十年代敢于揭露丑恶.伸张正义;敢于为群众说话.反映群众飭呼声.在坚持法制宣传时同时不忘舆论监督。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民主与法制》是怎么应运而生的.它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久有怎样的渊源。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从1982年开始进入华政,从艰苦求学的学子到掌管整个学校的校长.三十多年里,对华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如数家珍。今年是《民主与法制》创刊40周年,正好也是华东政法大学复校40周年,作者写下《华政的故事》,纪念和怀念母校,其中也将华政与《民主与法制》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
-
-
郝铁川12
-
-
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的改革开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还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利用工余休息时间,兼职社会服务,取得一些报酬,被视为大逆不道,轻者被指责"不务正业","搞私活捞外快",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受到批判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重者以贪污受贿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韩琨案件就是一例。
-
-
-
郝铁川12
-
-
摘要:
因会议发言卷入"刀把子"风波1983年,徐盼秋因参加一次座谈会卷入了"刀把子"风波。那是春节后的第四天,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的陈丕显在上海邀请沪上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政法机关负责人,到上海展览馆参加一个如何改进政法工作的座谈会。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二书记胡立教等市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胡立教主持。
-
-
-
-
-
郭红解
-
-
摘要:
在上海,有这样一所大学,虽说她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不复存在,但在上海,在中国,她的记忆和影响却一直延续着。时常会有海内外耄耋之年的校友,不辞千里,拖着老迈、纤弱的身子,甚至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来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寻访。因为这里曾是近代中国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哈佛"的圣约翰大学遗址。
-
-
皮艺军
-
-
摘要:
夏吉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夏先生1939年1月生于四川省射洪县。196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分配到华东政法学院教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并校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后调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继而又回到华东政法学院任教。1985年出版《法学入门》(与云南省司法局罗德银同志、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