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性
动作性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专利文献452500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电影评介、电影新作等;
动作性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洪英、王桂芳、刘倩等。
动作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2500篇
占比:99.92%
总计:452850篇
动作性
-研究学者
- 田洪英
- 王桂芳
- 刘倩
- 张芳
- 徐玉琳
- 徐艳平
- 李先慧
- 李鑫
- 汪天云
- 王耐夫
- 范钧宏
- 郝鹏程
- 郭涵
- 金光
- 雷丽平
- 马建东
- 马虹
- Badhwar A.
- Berkovic S.F.
- Dowling J.P.
- E. Andermann
- 丁大
- 万若松
- 三味线
- 严伟男
- 丽华
- 乌仁托娅
- 乔蕊
- 于培杰
- 于得水
- 于程成
- 付明根
- 代兆峰
- 仲光亮
- 仲政杰
- 任犹龙
- 伏泉
- 何芳
- 何莹
- 修雪卿
- 倪冰如
- 傅骏
- 元三
- 全朝阳
- 六等星1
- 冯健民
- 冯庆凌
- 冯强平
- 刘东咚1
- 刘丹
-
-
孙瑞
-
-
摘要:
戏剧不仅用来阅读,更用来表演。可表演性欠缺的剧本翻译是不成功的。剧本的可表演性具体表现在动作性、口语化、性格化等许多方面。文章旨在比较朱生豪和梁实秋的《哈姆雷特》译本,从各角度客观评价朱译本的特点和缺陷,并为可表演性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
-
蓝盛敏
-
-
摘要:
本文以广播剧《界碑》为例,谈谈广播剧如何充分发挥语言、音响、音乐、解说等声音的相互结合作用,突破单一声音表现手段的限制,建构一个"具象"的故事场景,将听众带入广播剧特有的时空之中,让听众在欣赏广播剧时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审美体验.
-
-
-
夏金良
-
-
摘要:
话剧《雷雨》(节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该单元为戏剧单元,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剧作家对人生、社会现实苦难的观照。该单元旨在"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学会"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等"。本单元主题设定为"良知与悲悯"。
-
-
王琳
-
-
摘要:
[专题解释]精读《雷雨(节选)》,联读《窦娥冤(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品读经典戏剧中的经典台词,掌握戏剧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的特点。品味台词的言外之意,感受潜台词的艺术魅力。赏析中国古代戏曲、中国现代话剧和外国话剧的不同语言特色。
-
-
谢澹
-
-
摘要:
【专题解释】本单元所选的是三篇戏剧作品,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编排演出有关片段将有助于学生对剧本冲突设计、情节安排、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与个性化有更深的体会,同时情境化的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林存富
-
-
摘要: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本单元篇目均为戏剧,有《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涵盖古今中外较为经典的戏剧作品。根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了解戏剧作品,欣赏戏剧冲突,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把握作品的共性与个性,理解悲剧作品的特征;通过撰写排演手记、观后感(剧评),总结对作品的感悟和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
-
蒋芃(整理)
-
-
摘要:
方朝晖(本剧编剧、一级编剧):剧本的问题在于唱词拖沓,总体铺排和唱词的内容不是很理想,我之后会再做修改调整。在二度方面,开头和结尾似乎和剧情有些不大贴合,偏生硬。最后一场导演理解得不是很准确,对于情节顺序、删除和人物心理把握不是很准确。另外就是"窃符"这一场我始终认为不应该删除,否则影响整个剧目的动作性和可看性。如果有了这一场,我就不必在之后让信陵君唱一段几十句的大唱段了。我们再好好配合,争取把这部戏做好。
-
-
仲政杰
-
-
摘要:
在舞台上进行戏剧演出时,演员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带有目的性,正如潜台词具有极其强烈的表达意图的功能,戏剧动作同样带有表达意图的功能,将二者合二为一,才能完美地诠释剧本中的人物、情节和意义。因而我们在阅读剧本的时候,要深刻且准确地把握剧本中的潜台词,才可以正确且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动作性。
-
-
张超
-
-
摘要:
彼得·汉德克的《骂观众》是其众多优秀戏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该戏剧作品运用“纯语言”的戏剧模式对传统戏剧模式发起了“挑战”.本文以彼得·汉德克的《骂观众》为研究向度,对彼得·汉德克的戏剧语言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出彼得·汉德克“说话剧”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