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剥蚀

剥蚀

剥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地质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8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社会工作、地球物理学报、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耐蚀金属材料第十届学术年会、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腐蚀大会等;剥蚀的相关文献由109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兆初、张文、刘勇胜等。

剥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53.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218 占比:46.09%

总计:473篇

剥蚀—发文趋势图

剥蚀

-研究学者

  • 胡兆初
  • 张文
  • 刘勇胜
  • 汪正
  • 罗涛
  • 陈力飞
  • 宗克清
  • 李明
  • 李青
  • 李劲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元春; 魏思宇; 辛民高; 尚彦军
    • 摘要: 一般认为高侧压系数是由构造作用所致,实践表明,在一些非构造作用岩层中也存在高侧压系数现象。依托浩吉铁路如意隧道工程,采用剥蚀卸荷模型对非构造作用缓倾岩层高侧压系数现象进行解释;采用基于岩石Kaiser效应的声发射法,对如意隧道DK476附近历史最大地应力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切线交点法作图确定Kaiser效应点,测得Kaiser应力平均值为45.6 MPa。取样点历史最大埋深测算结果为1876 m,而现今埋深仅为140 m,地层剥蚀厚度高达1736 m,这是导致其现今侧压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
    • 郭一; 田干; 刘德俊; 张有宏; 常新龙
    • 摘要: 为研究储罐材料与液体推进剂的相容性问题,使用电化学试验和全浸试验探究了2195-T8铝锂合金在HNO_(3)中的腐蚀机理,并基于元胞自动机法对其腐蚀历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质量分数30%的HNO_(3)中的腐蚀最快;腐蚀初期主要发生点蚀,随后逐渐形成剥落腐蚀。拟合的等效电路反映合金在HNO_(3)中的动力学过程,解释了电化学阻抗谱第四象限中出现感抗的现象。元胞自动机模型以Logistic分布概率为腐蚀概率临界条件,所得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应。
    • 关成尧; 漆家福; 张厚和; 廖宗宝; 陈玮常
    • 摘要: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_(60)-T_(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算,认为隆升核心区域的九章盆地由于挤压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大于3 500 m。"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形成一个以郑和隆起为核心的"碟形"剥蚀区,活动时间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一致,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造成隆升幕的重要原因。由于隆升剥蚀前存在深埋,南沙腹地(九章盆地为代表)和南沙北缘(中业、永登盆地为代表)的"浅、薄、小"盆地群的价值不容忽视。
    • 周敖日格勒; 王英; 唐菊兴; 王晓南; 张冠; 田斌; 林文海
    • 摘要: 冈底斯渐新世—中新世斑岩铜矿带是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现了多处超大型-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床。然而,渐新世以来铜矿带所处的青藏高原经历了强烈抬升与剥蚀作用,在此背景下带内矿床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尚未清楚,带内剥蚀作用的发育特征及对渐新世—中新世斑岩矿床的分布影响如何,控制机制有待解决。笔者通过泽当以北40km处冈底斯弧内部垂直剖面锆石和磷灰石(U-Th)/He定年,发现成矿带内部发育了早中新世(17.3~15.1 Ma)快速剥蚀作用,期间平均剥蚀速率>1.82 km/Ma,剥蚀量为4.0 km,而后剥蚀速率降低至0.14~0.19 km/Ma,15.1 Ma至今剥蚀量~2.5 km。结合前人数据,笔者发现成矿带内早中新世强快速剥蚀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且受谢通门-沃卡剪切带向南逆冲作用控制,其南、北两侧也发育同期剥蚀作用,强度明显低于剪切带活动区域,说明高原内部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剥蚀作用具有差异性。冈底斯带渐、中新世斑岩矿床分别分布在早中新世强剥蚀区南、北两侧弱剥蚀区内,指示差异剥蚀作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的渐新世—中新世矿床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 陈曦宇; 王柯栩
    • 摘要: 污垢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换热设备的传热过程中,由于污垢沉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0.28%~0.35%。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原油质量降低,含水量越来越高,热交换设备、地面集输系统的结垢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微粒污垢模型,同时利用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模拟了管道中不同直径的微米级粒子的沉积和剥蚀状况。其结论是:临界微粒剥蚀直径随沉积位置不同而变化,管顶较小。速度一定时,随着粒径增大,沉积率、粒径剥蚀概率和净沉积率都会增大,粒径沉积多发生在管道的中下部,块状沉积现象加重;当微粒直径一定时,随流速增加,沉积率和净沉积率下降,剥蚀几率增大,管壁微粒沉积趋于均匀,块状沉积现象减弱。
    • 陈全宝; 张鹏; 王化鑫
    • 摘要: 文中根据镜泊湖水电站混凝土溢流坝堰面破损剥蚀程度,划分3种不同修复分区,结合以往工程修复经验,对不同修复分区的溢流堰面制定不同修复方案。为保证此次修复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工程修复所涉及的混凝土凿除、止水保护、钢筋保护及聚合物修复材料等提出相关设计要求,为日后水工混凝土溢流堰面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 张四化; 郭东芹; 李果; 王俊伟; 吕亚军
    • 摘要: 为了研究憎水化处理对水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选择有机硅和硅烷两种憎水剂,制作水工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憎水化处理,进而测试其接触角和吸水率及随盐冻循环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憎水化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水工混凝土的憎水性,大幅度降低其吸水率,平均改善幅度达70%,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工混凝土的抗盐冻剥蚀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起到延缓和减轻水工混凝土盐冻破坏的作用.对应200次盐冻循环,憎水化处理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分别平均降低了64.4%和51.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憎水化处理在水工混凝土表层所形成的憎水层会随着盐冻循环逐渐破坏,导致憎水化处理对水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改善作用逐渐丧失.
    • 刘必政; 郭晓东; 付斌; 缪广; 张少远; 潘振宁; 刘华
    • 摘要: 哈达门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段,为区域内典型大型金矿床.通过对构造控矿特征、矿脉分布及矿化富集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山前钾化带为山前断裂派生的次级构造,是矿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矿脉呈向西发散、向东收敛的特征,越靠近山前断裂,构造越发育,矿脉越密集;哈达门沟金矿区东部哈达门沟矿段剥蚀相对较浅,靠近山前钾化带导矿构造地段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控制程度较低的矿脉深部及空白区平行盲矿脉为重点找矿方向,山前钾化带深部及其与矿脉交汇部位可能为矿化富集部位.
    • 李洋; 王凤刚
    • 摘要: 博兴洼陷南斜坡带油藏类型主要受构造、构造—岩性、地层控制,为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区.目前沙河街组地层受剥蚀影响,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沉积特征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多期砂体纵横叠置,勘探程度较低.以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分析等研究分析出发,开展沉积规律及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地层厚度由北向南减小,沙一段在南部遭受严重剥蚀;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鲁西隆起,其中沙三上段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体沉积厚度大,为主要的有利相带.结合储层预测分析,确定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2个有利区目标层位为沉积及岩性控制的沙三上段,1个有利区为受构造控制的沙二段地层,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部署起到积极的作用.
    • 李洋; 王凤刚
    • 摘要: 博兴洼陷南斜坡带油藏类型主要受构造、构造—岩性、地层控制,为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区。目前沙河街组地层受剥蚀影响,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沉积特征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多期砂体纵横叠置,勘探程度较低。以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分析等研究分析出发,开展沉积规律及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地层厚度由北向南减小,沙一段在南部遭受严重剥蚀;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鲁西隆起,其中沙三上段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体沉积厚度大,为主要的有利相带。结合储层预测分析,确定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2个有利区目标层位为沉积及岩性控制的沙三上段,1个有利区为受构造控制的沙二段地层,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部署起到积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