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诗稿
剑南诗稿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专利文献4188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贵州文史丛刊、文史杂志等;
剑南诗稿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勋、邹志方、姚大勇等。
剑南诗稿
-研究学者
- 张福勋
- 邹志方
- 姚大勇
- 严迪昌
- 余秋雨
- 喻朝刚
- 林正秋
- 王美春
- 王致涌
- 王静
- 艾思
- 陶喻之
- 马强
- 高利华
- 丁兵康
- 丁楹
- 上上签
- 何忠礼
- 何青
- 佘德余
- 余德余
- 倪齐全
- 冯夏
- 刘丽萍
- 刘汉民
- 刘清河
- 刘炳辉
- 刘黎明
- 单滨新
- 卢伟
- 古滕客
- 古良
- 叶嘉莹
- 吴中胜
- 吴彬
- 吴赛勋
- 周先慎
- 周秦
- 周诚望
- 哺风
- 唐一哲
- 唐鸿儒
- 姚丽明
- 姚品荣
- 孙建营
- 孟文晴
- 孟继红
- 季承人
- 小荷
- 山雨
-
-
刘炳辉
-
-
摘要:
岁时节日既是民众沟通自然、祈福禳灾的信仰,也是日常生活习俗的重要体现。陆游《剑南诗稿》对此多有描绘。尽管诗人的本意是以此寄托渴望收复失地的家国情怀,但是这些涉及民风民俗的诗歌,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南宋时期南方民众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提供了宝贵资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它们,意义非凡。
-
-
虎妍
-
-
摘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亲身经历了抗金战争的多次失败。由于一生都处在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浪潮中,他不仅曾携笔从戎于南郑幕府,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心系北伐,情寄边塞的著名诗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诗篇中,“长安”和“长安意象”频繁出现,仅在《剑南诗稿》中,涉及这一主题的诗歌就多达300多首,寄托着诗人和南宋爱国臣民对长安正统地位的认同,或对汉唐旧都长安的怀念,抑或对长安地理位置的向往。通过陆游的书写,南宋人浓厚的“长安情结”跃然纸上,历史的回声缓缓而来。
-
-
武文欣
-
-
摘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品简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400多首。
-
-
-
-
小荷
-
-
摘要:
若是追根溯源,文章的源头应该来自于“灵感”二字。说起“灵感”这个词,好像多少带有一些神秘和宿命的色彩。陆游就曾在《剑南诗稿》中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没错,灵感确有偶得的成分,但也绝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运。华人数学家张益唐攻克了与“哥德巴赫猜想”同样伟大的——“挛生素数猜想”,他破解这一猜想的灵感来自于朋友家的院子。
-
-
孟文晴
-
-
摘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深受孟子的影响,其《剑南诗稿》中涉及孟子及《孟子》一书的诗歌有89首,主要采取化用《孟子》文句和典故的手法来表达个人思想感情.陆游的诗歌展现了他对孟子的推崇、赞美,也体现出他深受孟子仁政、民本和人格修养主张的影响.其中孟子的浩然之气对其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贫不失志的气节.陆游诗歌中出现此类为数不少的诗歌,可归因于其崇孟的家世与时代背景的影响,也体现出正是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文人有了更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风骨气节的追求.
-
-
杨玉锋
-
-
摘要: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许多关系其交游的人名,钱仲联在《剑南诗稿校注》里,对其进行了考证,但也有失考或考之太过简略者.为之补考,以期为陆游诗歌的进一步研究贡献资料.
-
-
丁楹
-
-
摘要:
宋室南渡后,北方文人迁入岭南,他们"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剑南诗稿》卷七《书叹》)之际,"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剑南诗稿》卷三十《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以致"琼僻居海屿,旧俗殊陋,唐宋以来多名贤放谪,士族侨寓,风声气息先后濡染"(《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不但丰富了西江流域的文化事业,而且以他们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岭南风物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了作品新的美感特质。
-
-
沈斌
-
-
摘要:
论文通过简单对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剑南诗稿》 的修复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分析了在修复酥脆老化的古籍时,修复方案的制定,修复材料的选择以及修复方法的应用等因素对古籍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尝试了在修复酥脆老化的古籍时,应用皮纸整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