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蘖洋葱

分蘖洋葱

分蘖洋葱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专利文献1913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现代化农业、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北方园艺等; 分蘖洋葱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凤芝、陈典、徐启江等。

分蘖洋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3.68%

专利文献>

论文:1913 占比:96.32%

总计:1986篇

分蘖洋葱—发文趋势图

分蘖洋葱

-研究学者

  • 吴凤芝
  • 陈典
  • 徐启江
  • 王勇
  • 周新刚
  • 刘守伟
  • 刘淑芹
  • 吴瑕
  • 赵靖
  • 杨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悦; 张紫涵; 贾彦哲; 高丹美; 吴凤芝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分蘖洋葱伴生番茄的幼苗生长及根系菌根侵染的作用,明确适宜磷肥施用量进而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和分蘖洋葱(Allium cepa L.var.aggregatum G.Don)为试验材料,通过番茄单作(T)和分蘖洋葱伴生番茄(TO)盆栽试验,研究其在0 mg·kg^(−1)磷肥(P0)、250 mg·kg^(−1)磷肥(P250)、500 mg·kg^(−1)磷肥(P500)、1000 mg·kg^(−1)磷肥(P1000)施磷水平下,番茄植株生物量大小、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番茄植株养分浓度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P0相比,P250、P500、P1000施磷水平下,单作番茄全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3.18%、47.73%和47.02%,伴生番茄全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5.93%、50.36%和40.89%,且各施磷水平下,伴生番茄全株干重与单作番茄相比分别增长了8.8%(P0)、13.6%(P250)、15.2%(P500)及5.6%(P1000)。同时,施磷水平为P250、P500、P1000时,番茄植株生物量、植株养分浓度、植株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施磷水平P0,且番茄植株生物量与植株氮磷钾养分和土壤有效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施磷水平为P500时,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施磷水平。【结论】磷营养在番茄和分蘖洋葱种间正相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施磷水平为P500时,能最大程度发挥番茄和分蘖洋葱间的正相互作用,增加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协助番茄根系从土壤中获取养分,进而促进番茄的生长。
    • 赵靖; 牛金凤; 胡俊杰
    • 摘要: 本试验以分蘖洋葱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分蘖洋葱株高、假茎粗、叶片数、地上下部鲜重、单个鳞茎重、单位面积产量和根冠比,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赤霉素处理后,分蘖洋葱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mg/L处理表现最佳。
    • 赵靖; 项瑛; 胡俊杰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种栽处理对分蘖洋葱产量的影响,选用不同种栽大小对分蘖洋葱进行试验,测定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在高产前提下为分蘖洋葱生产减少种子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 吴瑕; 胡艺琛; 杨凤军; 苏春杰; 汪秀志; 吴凤芝
    • 摘要: 【目的】间作分蘖洋葱能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养分吸收。本研究通过解析间作分蘖洋葱条件下番茄根际土壤中氮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间作对番茄氮营养改善的生物学机制。【方法】设计田间和盆栽两个试验,田间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农安)与番茄间作和分蘖洋葱(五常)与番茄间作共3个处理,测定番茄的生长指标、氮吸收量及产量,阐明间作对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五常)单作、分蘖洋葱与番茄间作及无苗对照等4个处理。对番茄及分蘖洋葱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测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旨在阐明间作对根际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结果】1)间作后,番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了8.49%~16.92%。2)间作分蘖洋葱两品种番茄各测定指标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规律。间作60天,番茄干重显著增加,间作后番茄干物质向根分配指数降低,而向地上分配指数增加,其中向茎叶分配指数降低,而向果分配指数增加。间作90天,均显著提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茎分配,而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3)间作37天后,番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间作改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番茄根际土壤中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间作分蘖洋葱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4)间作分蘖洋葱处理提高了放线菌纲、拟杆菌纲、黄杆菌纲、绿菌纲、绿弯菌纲、厌氧绳菌纲、异常球菌纲、芽孢杆菌纲、梭菌纲、柔膜菌纲、浮霉菌纲、α-变形菌纲、丰佑菌纲的丰度,其中间作分蘖洋葱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细菌的相对丰度。间作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真菌的丰度,但却降低了散囊菌属(Eurotium)和梭孢壳属(Thielavia)的丰度。间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是促进番茄氮养分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间作两种分蘖洋葱均增加了番茄株高和干重,间作提高了番茄的氮吸收量和产量,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而升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花果中分配,提高氮的利用。同时,间作分蘖洋葱通过改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改善了土壤氮有效性,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为番茄产量的提高奠定了营养基础。
    • 苏雪娇; 王秀峰; 张悦; 王学国; 王健鹂; 藤巍; 宋述尧
    • 摘要: [目的]建立脱毒、高效的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快繁技术体系,为分蘖洋葱种苗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分蘖洋葱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组合(NAA、6-BA、ZT和GA3)对分蘖洋葱茎尖启动的影响;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6-BA(0.1,0.4,1.0 mg/L)与NAA(0.1,1.0,2.0 mg/L)组合和6-BA(0.1,0.4,1.0 mg/L)与IAA(0.1,1.0,2.0 mg/L)组合对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增殖效果的影响;研究MS、1/2 MS和1/4 MS加入0.1 mg/L NAA的生根培养基对分蘖洋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对生根的分蘖洋葱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结果]分蘖洋葱最佳茎尖启动培养基为MS+0.1 mg/L NAA,成苗率达87.50%;微鳞茎盘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十0.4 mg/L 6-BA+0.1 mg/L NAA,平均增殖系数达16.0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将生根后的试管苗移栽于V(草炭)∶V(田土)= 2 ∶ 1的基质中,覆膜保湿,在20 °C、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20 d,移栽驯化成活率可达95%以上.[结论]初步建立了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快繁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分蘖洋葱茎尖成苗率、微鳞茎盘增殖系数、生根率及移栽驯化后的组培苗成活率均较高.
    • 顾承真; 李婷; 曾碧雪; 李文娟; 吴凤芝; 曾任森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蘖洋葱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分蘖洋葱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Sephadex LH-20、C18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2)、diasyringaresinol (3)、色氨酸(4).化合物1~2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5.0、12.5 μg/mL.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 白晶芝; 高欢; 杨帆; 周新刚; 刘守伟; 吴凤芝
    • 摘要: 为明确根系分泌物在番茄伴生分蘖洋葱Allium cepa var.agrogarum Don.体系中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作用,本研究以番茄L 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分蘖洋葱为试材,通过双室试验及外源添加根系分泌物等方法,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对根结线虫死亡率、卵孵化率的影响以及根系分泌物对线虫的吸引率.结果 表明,番茄单作-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双室系统中,分蘖洋葱伴生处理的土壤中线虫数量比番茄单作处理减少68.0%(P<0.05);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单作的双室系统中,分蘖洋葱单作处理的土壤中线虫数量比番茄单作处理减少69.0% (P<0.05).外源添加单作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伴生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以及伴生体系中番茄和分蘖洋葱的根系分泌物初期,线虫死亡率能够显著提高34.5%~39.0%,卵孵化降低22.0%~53.2%,对线虫的吸引率降低10.9%~37.0%.研究结果为揭示伴生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在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刘佳彤; 苗欣宇; 高岩松; 苏颖; 李达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添加量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储藏期内产品特性的变化,在西式香肠加工中,分别添加10%、20%(以原料肉计)分蘖洋葱汁,同时以未添加分蘖洋葱汁处理为对照,分析产品的色差、质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并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值来评价西式香肠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分蘖洋葱汁的西式香肠亮度值增加,红度值有所降低;添加10%分蘖洋葱汁能够显著降低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高香肠的黏着性,同时还可以保持香肠的弹性不变,使香肠具有良好的口感。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产生明显变化,储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随着分蘖洋葱汁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洋葱汁的添加不仅改善了西式香肠的色泽、口感和风味,同时抑制了西式香肠在储藏期间的脂肪氧化,这为西式香肠的生产及储藏提供了新思路。
    • 牟彬; 韩玉珠; 张嘉越; 马浩然; 王雅平; 赵艳菲; 乔宏宇
    • 摘要: 为优化分蘖洋葱组培苗的培养条件,以分蘖洋葱鳞茎茎尖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于4种不同启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分蘖洋葱组培苗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0.4 mg/L 6-BA+0.1 mg/L NAA为分蘖洋葱组培苗最优启动培养基.以启动培养得到的分蘖洋葱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于3种不同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分蘖洋葱组培苗形态指标、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0.01 mg/L NAA+1.5 mg/L IBA+0.1 mg/L PP333为分蘖洋葱组培苗最优生根培养基.
    • 吴凤芝; 田罡铭; 白晶芝; 王叶群; 薛志佳
    • 摘要: 分蘖洋葱伴生可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但是否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关尚不清楚.以南方根结线虫和44份分蘖洋葱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4份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杨梅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及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死亡率、虫卵孵化抑制率以及线虫趋化性Cf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与根结线虫发病率、病情指数、土壤虫口防效以及根结指数间相关性.结果表明,44份分蘖洋葱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93.22~2204.88 mg·100 g-1 DW,其中M11和M51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为2186.59和2204.88 mg·100 g-1 DW,以槲皮素为主;分蘖洋葱鳞茎中杨梅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虫卵孵化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趋化性Cf值呈显著负相关,杨梅黄酮与土壤虫口防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番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根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与番茄根结指数、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分蘖洋葱伴生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