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静脉麻醉
全静脉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2925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现代药物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全国第九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八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术研讨会等;全静脉麻醉的相关文献由3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才堂、张之翠、毕林等。
全静脉麻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925篇
占比:99.89%
总计:143087篇
全静脉麻醉
-研究学者
- 刘才堂
- 张之翠
- 毕林
- 郑传东
- 兰志勋
- 刘丽丽
- 占乐云
- 吕恩
- 吕淞
- 吴强
- 姜雨鸽
- 孙东江
- 常江
- 张炳付
- 张颖妍
- 徐龙河
- 方海滨
- 李军
- 李小燕
- 李树人
- 林静
- 汤程
- 沈新明
- 洪溪
- 满元元
- 王军
- 王静
- 米卫东
- 舒爱华
- 蔡兵
- 费建芬
- 赵志丹
- 郑国胜
- 金海英
- 高东艳
- 黄乐林
- 黄晓波
- 齐国华
- 丁智
- 丁桂华
- 丁翠霞
- 习红丽
- 于芸
- 仉建国
- 付继军
- 任志富
- 但昭平
- 何仁亮
- 何燕
- 何芳
-
-
范玉红;
赵倩;
员勃;
欧阳建军;
张晓青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携带载脂蛋白Eε4(apolipoprotein Eε4,APOEε4)等位基因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长沙市第四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398例,通过基因筛选,选取携带ApoEε4基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L组、M组、H组患者分别在术中以0.2μg/(kg·h)、0.5μg/(kg·h)、0.8μg/(kg·h)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四组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1d、3d、7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记录四组患者T0(术前1h)、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h)的炎症因子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记录四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与术前1d比较,四组患者术后1d、3d的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d、3d,L组、M组与H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时刻,L组、M组与H组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刻比较,四组患者T1、T2、T3时刻的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1、T2、T3时刻,L组、M组与H组患者的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T1、T2时刻H组患者的IL-6水平显著低于L组和M组(P<0.05).与对照组、L组和M组比较,H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组、M组、H组患者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显著延长,且H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长于L组和M组(P<0.05).结论 术中以0.2μg/(kg·h)、0.5μg/(kg·h)、0.8μg/(kg·h)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并下调TNF-α和IL-6炎症因子表达,其中以0.5μg/(kg·h)浓度的右美托咪定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
-
-
张颖妍
-
-
摘要:
目的探究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12 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SE)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苏醒时间,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12 h两组患者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麻醉前比,麻醉后1h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静脉麻醉对老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
李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6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静脉麻醉,比较术后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言语应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P<0.05).结论:采用全静脉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
白雪;
舒榕
-
-
摘要:
目的:研究全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阿芬太尼对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或阿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h疼痛程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在72h后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接近正常范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静脉输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阿芬太尼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而且还可以保障患者的血流动力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着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
尹荣珍
-
-
摘要:
目的分析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术后3 h以及术后10 h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中可减小麻醉对其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
-
陈超;
许学兵;
顾盼;
谷寅
-
-
摘要:
目的 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与传统鼻导管吸氧模式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高龄患者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期间氧供的影响.方法 57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组(n=29)患者给予HFNC,C组(n=28)为传统鼻导管.比较两组患者在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麻醉下ERCP手术过程中,SpO2<95%发生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以及需要气道干预或患者体动造成手术中断的发生率.结果 H组与C组相比PaO2、PaCO2有显著升高(P<0.05),pH值则低于C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方面无明显差异,但H组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大于C组(P<0.05).ERCP手术过程中SpO2<95%的发生率,以及因为气道维护、患者体动导致的手术操作中断发生率,H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高龄患者在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ERCP手术期间使用HFNC可以提供更好的气道管理,减少低氧血症和手术中断的概率,但需要加强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的动脉血气监测.
-
-
吴强;
刘民强;
林静;
王艳丽;
玄鹏;
王松;
何仁亮
-
-
摘要:
目的 观察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静脉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择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HFNC组(H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H组采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期间的氧合情况、生命体征、麻醉药物总用量、苏醒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记录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轻度缺氧和重度缺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HFNC可有效改善静脉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术患者的氧合情况,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
-
张颖妍
-
-
摘要:
目的 探究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12?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苏醒时间,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1~12?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麻醉前比,麻醉后1?h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静脉麻醉对老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
-
-
沈新明;
洪溪
- 《全国第九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垂体瘤病人常伴有各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病情复杂,手术途径多种因而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根据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不同可分为(1)生长激素(GH)瘤.(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3)泌乳素(PRL)瘤.(4)无功能腺瘤,如肿痛较大向鞍区迫可出现头痛,视力障碍,尿崩症及癫痫等症状,手术方式多采用经口或鼻碟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也可经额开颅手术,麻醉多采用全身麻醉,以尽量避免已紊乱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进一步干扰,要求良好的镇痛、镇静,避免呛咳,继续气道畅通,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本文对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垂体瘤手术中应用进行了比较。
-
-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七氟烷预处理效应保护心肌对抗缺氧和在灌注损伤,而且其保护作用可以不依赖于七氟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七氟烷减慢心率和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可以减少心肌组织氧耗而具有一定的调节心肌氧供需平衡作用.在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经过七氟烷预处理或七氟烷麻醉患者心脏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肌钙蛋白(TnI)和心肌酶(CK-MB)释放量较少.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激活,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但是,为显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术者将心脏提升出心包腔和扭转,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灌注影响很大.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七氟烷复合麻醉是否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管理中,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更具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