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侵蚀机理

侵蚀机理

侵蚀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542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科技信息、中国水土保持、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等;侵蚀机理的相关文献由73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健东、孙加林、洪彦若等。

侵蚀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3.34%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1.30%

专利文献>

论文:5420 占比:95.36%

总计:5684篇

侵蚀机理—发文趋势图

侵蚀机理

-研究学者

  • 王健东
  • 孙加林
  • 洪彦若
  • 牛荻涛
  • 王家滨
  • 薛文东
  • 于仁红
  • 倪亚茹
  • 刘华峰
  • 刘新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桂云; 刘博; 崔剑锋; 栗媛秋; 郭宏
    • 摘要: 辽三彩是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低温釉类陶瓷制品,其在继承唐三彩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汇了浓厚的契丹族本地特色,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不仅是辽瓷中的代表性品种,更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银釉”是这类古代低温铅釉陶瓷表面较常见的一种局部变化,其在辽三彩上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等问题目前尚未了解,未见相关报道。文章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多技术手段,观察分析了来自赤峰缸瓦窑遗址典型辽三彩黄绿釉瓷片,确定了“银釉”的基础成分与微区结构,并通过SEM-EDS面扫描和剖面分析,对“银釉”部分的结构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系统表征。XRF结果表明,“银釉”只出现于绿釉上,黄釉表面未见,两者除了呈色元素不同外,绿釉中富含Mg元素亦值得关注。SEM分析表明,“银釉”呈多层结构,外层为侵蚀层,内层则呈鳞片状结构,分层有百余层之多,每个单层厚度低至纳米级别。根据实验结果,文章首次提出辽三彩表面“银釉”内外结构存在不同,非单一因素造成,至少存在两种或以上的反应过程。银白色光泽(虹彩)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是铅釉经过腐蚀析出后内外层存在不同的受侵退化反应。“银釉”的光泽来自离子流失后内部形成多层极薄的鳞片状透明玻璃结构,进而对入射光产生干涉效果而形成。
    • 关国浩; 王学志; 贺晶晶
    • 摘要: 利用海水海砂替代淡水河砂制备混凝土不但能缓解土木工程行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且对于沿海城市及远海岛礁建设而言,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对于海水海砂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海水海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水海砂特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下耐久性能以及海水海砂混凝土与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组合结构粘结性能的发展规律。最后对目前海水海砂混凝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 梁咏宁; 陈李全; 张迎; 林旭健; 季韬
    • 摘要: 以Na_(2)SO_(4)和MgSO_(4)溶液为侵蚀介质,研究了在浸泡环境下CaO-Na_(2)CO_(3)激发矿渣(CNS)砂浆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砂浆经硫酸盐侵蚀前后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不同深度处的SO^(2-)_(4)浓度,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法(MIP)等测试方法分析了CNS砂浆和OPC砂浆的侵蚀产物及孔结构,对比讨论了Na_(2)SO_(4)和MgSO_(4)对CNS砂浆和OPC砂浆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CNS砂浆的水化产物主要是低Ca/Si比的水化硅铝酸钙(C-A-S-H),不存在氢氧化钙,碳酸钙的填充作用使其孔结构优于OPC砂浆,并且在相同侵蚀环境下,CNS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于OPC砂浆;MgSO_(4)侵蚀环境下CNS砂浆的侵蚀产物主要是水镁石(腐蚀后期会带动试件表面的砂浆一起剥落)和无黏聚力的水化硅铝酸镁(M-A-S-H);与Na_(2)SO_(4)相比,MgSO_(4)对CNS砂浆的腐蚀性更强。
    • 颜荣华; 郭玉君; 朱明; 刘帆
    • 摘要: 结合江西某矿山污水库的水质分析和现场物探结果,分析了矿山酸性污水对防渗帷幕的腐蚀机理,制定了采用粉煤灰的混凝土垂直防渗墙的抗腐防渗措施。实践证明:该抗腐防渗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提高土石坝防渗帷幕的抗酸耐久性能,可供类似工程项目推广应用。
    • 魏子雅; 顾少轩; 王晓伟; 邓路; 陶海征
    • 摘要: 玻璃经常在溶液或者潮湿环境下使用,水的侵蚀会影响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甚至导致玻璃失效。近年来,通过采用多尺度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简单玻璃体系与水相互作用过程和分子尺度反应机理的认识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聚焦石英玻璃、钠硅玻璃和钠硼硅玻璃三个简单的模型玻璃体系,在阐明其耐水性起源的基础上,概述了玻璃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最新进展,对进一步理解复杂体系玻璃的耐水性和开发新的功能玻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周杨鹏; 杨健; 鲁欣武; 刘万善
    • 摘要: 针对钙处理低合金高强钢浇铸过程中塞棒的异常侵蚀问题,通过对塞棒基质层和侵蚀层进行成分分析、物相分析以及元素分布观察,并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探究了塞棒的侵蚀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钢液中过量的钙与塞棒耐火材料中的Al2 O3、SiO2在塞棒界面反应生成CaO,进而与塞棒耐火材料中的Al2 O3、SiO2反应生成低熔点的硅酸盐、钙铝酸盐等化合物是造成塞棒侵蚀的原因之一.塞棒耐火材料中的C和SiO2反应生成气态的SiO、CO,然后钢液中的钙元素与SiO,CO等气体反应生成的CaO,进而生成低熔点的硅酸盐、钙铝酸盐等化合物,也可以导致塞棒的侵蚀.在侵蚀层中存在低熔点的钙黄长石和镁黄长石类化合物也会导致塞棒的侵蚀.通过规范钙处理量、选用镁碳质棒头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塞棒的异常侵蚀问题,中间包连浇炉数由4~8炉提高至10炉以上.
    • 阿力木·艾比布
    • 摘要: 在概述乌苏市西湖镇抗旱应急水源连通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设置SY1~SY10十个取样点,并针对取样数据进行工程区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类型及机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区地下水对建筑物结构不具备一般酸性侵蚀,且仅对SY2取样点混凝土结构存在中~弱侵蚀,而对大部分取样点混凝土不具备长期侵蚀性;SY4、SY7、SY8取样点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其余取样点地下水中SO42-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对全部取样点混凝土均无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 左小锋; 郑粉莉; 张加琼; 王一菲; 桑琦明; 张勋昌; 王磊; 王伦
    • 摘要: 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等多营力叠加的复合土壤侵蚀是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的重要特征,但目前该地区复合土壤侵蚀研究还相当薄弱,进而影响黑土复合侵蚀防治措施的精准实施.采用室内风洞试验和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前期地表风蚀作用对黑土坡面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地表风蚀作用使坡面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但其显著增加了坡面水蚀量(P<0.05),且坡面径流和水蚀强度均随前期风蚀作用的风速增加而增加.(2)前期地表风蚀作用对后期坡面水蚀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效应,地表风蚀作用对坡面水蚀的贡献随前期风蚀作用的风速增大而显著增加,且雨强较小时前期地表风蚀作用对后期坡面水蚀的影响更加明显.在50和100 mm·h–1两种降雨强度下,9、12和15 m·s–1风速的风蚀作用对坡面水蚀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4.2%、45.4%、80.3%和17.5%、26.3%、46.3%.(3)地表风蚀作用增加坡面水蚀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前期风蚀作用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指标(地表土壤抗剪强度和土壤硬度)减小;另一方面是风蚀过程中的风沙颗粒运动冲击、摩擦地表,使坡面形成了风蚀凹痕微形态,改变了后期坡面水蚀过程的径流路径,加快了坡面径流汇集,增加了坡面径流流速和减少了水流阻力,从而增加了坡面径流侵蚀力和搬运能力;此外,前期风蚀作用也为后期坡面水蚀过程提供了侵蚀物质.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复合土壤侵蚀理论,也为黑土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孟令波; 单仁丽; 张洪胜
    • 摘要: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氯离子腐蚀机理的分析,综合讨论氯离子环境条件下影响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各种机理.总结国内外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评价了考虑多种机理的氯离子侵蚀模型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为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提供参考.
    • 高永亮; 李东波
    • 摘要: 由于CR炉相较于传统火法冶炼炉有较大的工艺区别,关于其镁铬砖侵蚀机理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以扩大实验用CR炉耐火砖残砖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检验、电子探针等手段进行侵蚀过程分析研究,探究炉渣对镁铬耐火砖的侵蚀机理,得到如下结论:炉壁砖的损坏程度高于炉底砖;炉壁砖以渣的侵蚀渗透为主,MgO首先溶解到渣中,而侵入耐火材料的渣在耐火材料中形成硅酸盐化合物、镁铁橄榄石、铁酸镁和硅酸镁等,渗透进入的铜锍不与耐火材料反应;炉底砖以铜锍以及金属单质Cu、Fe、Pb的渗透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