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
住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3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9104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东南置业、住宅产业、城市规划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住区的相关文献由147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衡宇、杨靖、卜增文等。
住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104篇
占比:97.74%
总计:40008篇
住区
-研究学者
- 赵衡宇
- 杨靖
- 卜增文
- 钱云
- 黄献明
- 龚小强
- 张磊
- 杨红
- 武文婷
- 王娟
- 舒平
- 董晶晶
- 车志远
- 马进
- 丁金华
- 严鑫
- 刘卫斌
- 刘泉
- 包延慧
- 周颖
- 唐建
- 孙明
- 宋玫晴
- 崔哲
- 平刚
- 张春阳
- 曹景怡
- 朱宁
- 李文杰
- 王丽方
- 王晓娟
- 王江
- 王蔚
- 申毓良
- 艾迪
- 范凯
- 董屹
- 贺劼
- 车伍
- 闾邱杰
- 陈澄
- 高凡
- 丘铭斌
- 严钧
- 乔国兴
- 于江浩
- 于萍
- 何闽
- 全国智标委
- 全婷
-
-
王茉;
李承来;
宇娉
-
-
摘要:
在儿童身体健康发展不积极的背景下,分析干热地区夏季儿童户外空间热舒适度的现状,研究该地区气候特征及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相关气候因素。通过运用Grasshopper进行模拟分析,参考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对儿童户外空间提供优化建议,为干热地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
-
郑馨钰;
李继春;
王翰铮
-
-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新生育政策的陆续实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不足和现有城市建设中儿童友好度不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儿童友好”一词强调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其权利与需求,让儿童能在城市中自由地享受户外与自然。而与儿童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是儿童游戏与活动频率最高的场所。基于此,文章在将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分析设计现状及问题,提出儿童友好型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以期为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为我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新方向和参考。
-
-
王何王;
张春阳
-
-
摘要:
住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良好的规划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引导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上具有基石作用,为深入解析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促进公众健康,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辨析了住区空间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要素系统和影响路径,归纳了用地与设施、空间形态、交通与街道、绿色空间四类空间要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发现相关健康影响并非仅是简单的正负线性相关,还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多因素影响特征和阈值非线性相关性,进而探讨了相关研究的结论与方法在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
-
侯智文;
白洁
-
-
摘要:
以呼和浩特市关帝庙街片区为例,基于步行友好理念,运用步行指数计算法计算出发点与设施点间可步行性得分。研究表明,配套设施的丰富程度、空间分布和服务质量均为影响居民步行使用配套设施的因素。因此,丰富步行范围内的设施类型、建设社区综合体、提高设施服务质量是促进健康出行的关键举措。
-
-
陈焕朵;
周瑞雪;
潘悦
-
-
摘要:
以围合街区中东西向住宅能耗问题为出发点,研究如何提升东西向住宅居住体验,并为建筑节能技术提供合理的实施策略。以北京住宅项目为例,对其东西向住宅设定技术控制路线,分别参考DB11/891—2020《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DB11/T 1665—2019《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制定热工性能指标,试算供暖能耗、供冷能耗、建筑总能耗等指标。对比分析后确定低能耗建筑能效控制范围,并提出综合成本可控的低能耗技术策略。
-
-
万曌;
陈红
-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完善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再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生活圈规划理念为视角,结合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对当下城市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
谢汉卿;
姜忆南;
林徐巍
-
-
摘要:
针对我国城市现阶段进行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现状,聚焦居民活动和心理感受,通过问卷、实地调研及空间句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住区居民自主选择的心理安全空间,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提出以心理安全空间为指导的老旧小区深层次改造。
-
-
李和平;
张文杰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城市再开发的深入,社区的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物质性更新逐步转为综合性的社区规划。西方规划理论作为“问题导向”的学科方法在一定阶段内取得了良好的规划实践。但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规划方法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受限。因此,本文在辨析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哲学寻根溯源,以老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道德经》入手,融合其对于“有和无”的理解,建立社区规划与哲学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知社区规划的内涵,阐明社区规划的基本特征,思考社区规划的实施方法。构建传统哲学观引导下的社区规划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社区发展提供本土哲学的研究思路。
-
-
陈盟丹;
李煜
-
-
摘要:
全民的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住区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社交的场所,其景观环境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基于全民健康理念,对昆明市住区进行了调研,发现昆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交通系统、休闲活动空间和景观绿化”三方面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此,提出了梳理交通系统,打造养生步道;复合空间功能,改善消极空间;优化景观结构,打造康复景观的优化策略。
-
-
王亚洁;
路天培
-
-
摘要: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是在实践中,常面临改造内容相对基础、资金来源单一、群众意愿难协调等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城镇老旧小区连片改造策略,探讨其内涵和意义,并提出连片改造策略要点,即在宏观层面,制定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中观层面,增加老旧小区与城市的互动,巧借城市资源来弥补老旧小区短板,同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促进城市空间和设施的更新提升;微观层面,通过拆墙并院等手段实现资源的统筹与共享。
-
-
-
张瑜;
叶坚林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小学教育设施作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日常各种行为活动,是住区与城市交互的媒介和纽带.其供给和建设情况关系到城市整体发展和运作,也影响其本身的运营效益.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被封闭在住区内部,各自为政,常常形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局面.自给自足的配置模式导致其服务对象单一、功能业态和空间界面过于单调,公共设施缺乏层次性和活力,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最终设施使用效率低下.在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复合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到城市环境中,以发挥设施最大使用效益,同时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因此本文基于与住区共享的视角下,探讨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的方法和策略.
-
-
李嵩
- 《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住宅建设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的转变,人们对住区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区广场是人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场所,面对目前一片面貌雷同的住区广场,本文通过分析广场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住区广场在尺度、规模、位置选择上的设计方法和广场空间环境要素的设计方法,以完善住区广场设计。
-
-
-
王承慧
-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06年
-
摘要:
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有效配置是促进新区居住空间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应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各地城市规划界已做出了颇多探索和创新。笔者迸一步指出还应统筹考虑公共配套设施的经济性和社会作用,结合各新区、乃至新区的不同片区的具体情况强调规划的适应性。其适应性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配套分级与新区的功能结构、人口分布相适应;空间形态与增强新区活力及力促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配套设施的良性运营要求相适应;功能布局与新区的社会空间分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扶持要求相适应。
-
-
-
-
-
-
-
-
- 深圳市今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1-12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康住区的绿地系统,属于人造草运动场地领域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草地系统和环境调节系统,所述草地系统包括人造草地、灌溉装置、排水装置、加热装置和监控装置,所述灌溉装置设置于人造草地中,所述排水装置埋设于人造草地中,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水装置上,所述监控装置设置在人造草地表层,所述环境调节系统布设在人造草地周围,所述环境调节系统为集成照明装置、驱蚊防虫装置和音频播放装置的综合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有限的小区空间内,能够提供冬夏适宜的草地、老少皆宜的运动场所、健康的照明环境以及舒适轻松的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