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牧
休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专利文献44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当代畜禽养殖业、畜牧与饲料科学、中国草地学报等;
休牧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军、卫智军、杨殿林等。
休牧
-研究学者
- 刘爱军
- 卫智军
- 杨殿林
- 宋晓龙
- 师尚礼
- 李玉洁
- 邢旗
- 任海彦
- 修伟明
- 刘忠宽
- 刘红梅
- 卓玉璞
- 宋向阳
- 常秉文
- 张德罡
- 张春信
- 张贵龙
- 徐长林
- 曹文侠
- 李兰花
- 李青丰
- 杨勇
- 松梅
- 褚文彬
- 贾玉山
- 赵建宁
- 运向军
- 马成杰
- 高娃
- 丁建江
- 万敏
- 万运帆
- 中共赤峰市委党校课题组
- 乌云其木格
- 乌兰巴特尔
- 乌日乐
- 乌日嘎
- 乌日根
- 乐永霞
- 于雯超
- 任仲禹
- 余忠祥
- 佟斯琴
- 傅理
- 元丹
- 全晓毅
- 公延明
- 兰燕
- 冬梅
- 冯世业
-
-
马凯凯;
徐长林;
李颖;
魏孔涛;
白梅梅;
刘媛媛;
鱼小军
-
-
摘要: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冷季牧场的适宜休牧期,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草甸设置了土壤解冻临界期—牧草枯黄期(RP1)、土壤解冻后期—牧草枯黄期(RP2)、牧草返青初期—牧草枯黄期(RP3)、牧草返青后期—牧草枯黄期(RP4)和当地传统休牧(优势牧草高5 cm—牧草枯黄期)(RP5)5个休牧期,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27种植物,分属12科23属;5个休牧期土壤种子库密度表现为RP1(2136.67粒·m^(-2))>RP2(1983.33粒·m^(-2))>RP3(1576.67粒·m^(-2))>RP4(1220粒·m^(-2))>RP5(863.33粒·m^(-2));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RP1休牧土壤种子库中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在RP5中最高;5个休牧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在0.38~0.49,其中RP1休牧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最高。综上,土壤解冻临界期—牧草枯黄期休牧更有利于土壤储备植物种子,增加草地的抗干扰能力。
-
-
王利锋;
吴秀扬;
常杰超;
任海彦
-
-
摘要:
为探索季节性休牧对植物群落及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季节性休牧样地进行网格采样,该草地设置连续放牧CG、早期休牧RE(6月15日—7月15日)、中期休牧RM(7月15日—8月15日)和晚期休牧RL(8月15日—9月15日)4种管理方式,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休牧时间处理下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RM地上生物量、盖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RE和RL的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CG和RM;RM增加了禾草生物量占比;CG和RM生物量分布均匀;RE表现为随机分布,RL表现为斑块分布;四种放牧方式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斑块分布;CG和RM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斑块分布;RE分布均匀;RL均匀度表现为随机分布。综上所述,RM能够提高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促进植物均匀分布、而RE和RL能够增加物种多样性。
-
-
曲艳;
宋倩;
杨合龙;
赵坤;
赵敏;
刘玉玲;
王德平;
戎郁萍
-
-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其群落组成及结构易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在围封、割草、连续放牧、休牧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阐明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探索有利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草地利用方式.结果显示:生长季节休牧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均高于其他利用方式,随着休牧时间的推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升高趋势;连续放牧处理下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最大,表明连续放牧降低土壤底物的养分供给能力,影响微生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值及电导率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高电导率且偏碱性土壤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存.因此,土壤盐碱度和pH值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关键预测指标.
-
-
-
-
-
摘要:
1.春季牧草返青期是牧草最为脆弱的时期,通过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减少牲畜对返青期牧草的踩踏,有利于牧草充分返青及后续生长,可提高牧草产量,有利于优质植物生长。2.经专家测定,牲畜因春季“跑青”,导致体重减少10%以上,严重的会造成牲畜死亡。开展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可有效遏制牲畜“跑青”现象。
-
-
-
-
-
-
聂成;
牛磊;
张旭博;
李悦;
杜薇;
刘颖慧
-
-
摘要:
[目的]放牧改变了典型草原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循环,影响了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进而使草原土壤碳排放量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放牧措施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Rs)的差异,了解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影响草原碳交换和碳平衡的主要途径.[方法]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全年放牧、休牧及禁牧三种放牧措施,于2014和2015年的7月和9月对Rs进行原位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放牧措施下Rs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结果]1)三种放牧措施下,Rs表现为休牧样地[CO2 2.00 μmol/(m2·s)]>禁牧样地[CO2 1.94μmol/(m2·s)]>全年放牧样地[CO2 1.56 mol/(m2·s)].放牧对Rs的影响还存在季节效应,7月份放牧降低了Rs,而9月份放牧则提高了Rs.2)与禁牧措施相比,放牧和休牧管理均降低了地上生物量(70.6%和47.3%)、土壤总碳含量(34.5%和32.0%)、土壤总氮含量(37.0%和34.5%),但休牧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物量(37.2%).全年放牧样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提高,但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下降.3)7月份Rs主要与土壤湿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而9月份则与土壤温度和土壤PLFAs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显示,土壤温度(0.905)和湿度(0.188)通过影响微生物和根系的代谢环境对生长季Rs起主导作用,放牧通过降低土壤湿度和地上生物量对Rs有抑制作用(-0.137).[结论]全年放牧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休牧通过提高根系生物量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说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途径因放牧模式的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