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08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植物园年会等;群落演替的相关文献由15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献溥、廖文波、彭少麟等。

群落演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 占比:31.6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1.54%

专利文献>

论文:908 占比:66.76%

总计:1360篇

群落演替—发文趋势图

群落演替

-研究学者

  • 王献溥
  • 廖文波
  • 彭少麟
  • 付为国
  • 任连海
  • 何兴东
  • 侯扶江
  • 刘玉成
  • 席北斗
  • 徐华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鲁光; 朱兆棋; 陈曦; 刘守江
    • 摘要: 为探明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种间关系的变化,基于2009-2018年对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恢复状况的持续监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群落整体的关联状况及群落各垂直层次内主要物种间的关联状况两方面对滑坡体植被恢复的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种间关联动态进行研究。方差比率的检验结果表明,除灌草群落阶段群落整体关联情况为不显著的负关联外,其他各阶段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正关联程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草本层物种在灌草阶段,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小于1,其他各恢复阶段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均大于1,正联结种对比例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说明灌木还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乔木层物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正联结种对比例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方差比率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群落多数物种间还未达到显著相关,各物种相对独立。总的来说,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较好,群落物种间正联结程度不断增强,群落结构不断完善,物种逐渐趋于稳定共存。
    • 吴雁南; 郑英茂; 王莹; 韦博良; 吴初平; 沈爱华; 陆小康; 郑方东; 余著成; 倪健; 于明坚
    • 摘要: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和动态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人工林弃管后演替进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也很值得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我国南方林区人工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用材树种之一,其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通常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然而群落中杉木数量如何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迄今缺乏研究。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不同疏伐强度和弃管时间的杉木人工林,建立了6个1 hm^(2)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在10 m×10 m、20 m×20 m、50 m×50 m和100 m×100 m尺度下,探究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杉木数量(多度和相对多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弃管前对杉木林的疏伐强度越高,演替恢复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相同疏伐程度下,物种多样性随演替时间的延长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取样尺度小于100 m×100 m时,杉木数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100 m×100 m尺度下仅杉木相对多度与3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杉木多度与各物种多样性均无显著相关性。群落中杉木相对多度在30%以内时,通常拥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 程欣欣; 洪维; 邓双文; 魏雪莹; 张干荣; 冯蔚; 郭勇; 叶华谷; 王发国
    • 摘要: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08%,小树占比55.34%,壮树占比25.28%,大树占比仅为0.70%,因此推测闽楠-樟人工混交林仍处于演替初期。
    • 陈蕾
    • 摘要: 本文以“群落演替”一节复习课为例,借助“演替”这一真实的情境,设计一系列关于情境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不断变化的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和方向,运用“动态思维”对演替中多项生态学参数的变化展开探讨,实现动态思维的发展。
    • 周红灿; 揭红东; 尹伟丹; 邢虎成; 揭雨成
    • 摘要: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长年受到四水及三峡建成后长江水位的影响,使得湖区在洪水及枯水季节的交替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出现多种湿地类型并存的现象,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为探究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定点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枯水季,38个样点植物群落均为耐冷凉气候的植被类型,其中,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已经休眠,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及苔草属(Carex)群落类型成为了优势种;样点的植物分属53科115属197种,主要分布高程变幅为26.2~32.5 m;夏季建群种为南荻、芦苇、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苔草属(Carex)及荷花(Nelumbo nucifera),冬季演替为蒌蒿与苔草属等植物。根据主成分分析,找到代表群落特征的两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可称“群落物种”性状,包括盖度、伴生物种数、优势种数等性状;第2主成分可称“物种生态环境”性状,包括湿地类型、群落高度和高程等性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被随水位交替变化的演替规律,可为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杜浩; 只佳增; 资家文; 赵丽娟; 刘学敏
    • 摘要: [目的]了解白花鬼针草入侵对菠萝蜜园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方法]调查了白花鬼针草不同入侵程度下的菠萝蜜园杂草群落特征,并结合杂草组成、相对优势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对菠萝蜜园杂草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白花鬼针草的入侵和入侵程度的加剧,菠萝蜜园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优势种数量快速减少,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显著升高。[结论]白花鬼针草入侵导致了菠萝蜜园杂草群落朝着以白花鬼针草为主导的单优种群演变,杂草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生态稳定性下降。生产上应重点防控。
    • 郭钰伦; 殷旭旺; 王韬; 祝孔豪; 徐军
    • 摘要: 调查研究了2014-2019年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春季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春季水生生物类群群落结构近年波动较大,主要体现在生物量减少、群落多样性降低等方面。2017年前后出现蓝、绿藻优势种,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幅降低,轮虫占比增加,2019年底栖动物显著减少;群落结构方面,浮游动物Simpson指数于2014年、2018年显著升高(P<0.01),香农维纳指数于2018显著降低(P<0.01),浮游植物及底栖动物年际变化不显著。
    • 杨友德; 郑婉婷; 张必昊; 林晓芳
    • 摘要: 棉花滩水库下游出口即为闽粤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然而目前缺少对棉花滩水库浮游植物时空特征系统研究结果。为探究棉花滩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特征及影响因素,在2019年、2020年对棉花滩水库开展系统水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棉花滩浮游植物样品中共发现6门63属,其中绿藻门21属,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3.3%。小环藻出现频率最高.达到93.7%。监测期总藻密度变化范围位于1.10×10^(5)cells/L-3.14×10^(7)cell/L,平均值为8.40×10^(6)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李欣蔚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初始水分的东北粳稻在模拟实仓环境储藏的条件下,稻谷中真菌群落随储藏时间的演替变化。选取水分在14.50%~15.50%的稻谷HW和13.50%~14.50%稻谷LW,进入模拟储藏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和第二储藏期高水分稻谷HW水分含量由15.50%降低至15.09%,低水分稻谷LW水分含量由14.21%降低至13.59%,直至第三储藏期保持平稳。基于可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mic Units,OTUs)的物种分类分析,两种水分的稻谷真菌群落经历了不同的演替变化。高水分稻谷在每个储藏期,真菌群落都发生了明显演替,稻瘟病菌(Magnaporthe_grisea)、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Papiliotrema_aurea)、弯孢菌(Curvularia_inaequalis)、黑孢霉(Neosetophoma_samararum)、汉纳酵母菌(Hannaella_sinensis)在储存结束时成为了最终的优势菌种。低水分稻谷在第二储藏期真菌群落发生明显演替,优势菌种为弯孢菌(Curvularia_inaequalis)、汉纳酵母菌(Hannaella_sinensis)、Hannaella_zeae。
    • 梁红柱; 刘丽丽; 高会; 付同刚; 朱建佳; 苏杨; 刘金铜
    • 摘要: 太行山东西坡因地形等因素差异呈现不同的生物多样性,本文聚焦于太行山东坡中段,研究了植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样方调查数据,研究了维管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由此描述了植物群落的垂直梯度演替特征;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MODIS NPP)数据产品,分析了垂直梯度植物丰富度与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研究了主导群落优势物种垂直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太行山东坡中段维管植物群落α多样性垂直分布出现两次峰值,基本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与太行山区产水量和NPP垂直格局相一致。β多样性相似性指数在物种丰富度峰值区达到最低,说明此区段群落间差异性大,群落间演替速率增大,致使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NPP与物种丰富度呈现一致的垂直分布格局,二者显著正相关。RDA和CCA排序分析表明,影响优势物种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海拔、温度和降水,与坡度、坡面等地形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太行山东坡中段维管植物垂直分布格局是群落垂直演替进程、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协同作用的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