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仿真验证

仿真验证

仿真验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181篇、专利文献76377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10种,包括2014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太空学术研讨会、首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等;仿真验证的相关文献由3270位作者贡献,包括崔东文、宗群、李刚等。

仿真验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18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76377 占比:99.01%

总计:77141篇

仿真验证—发文趋势图

仿真验证

-研究学者

  • 崔东文
  • 宗群
  • 李刚
  • 王健
  • 周磊
  • 张思拓
  • 明哲
  • 曹扬
  • 林旭斌
  • 母天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建军; 刘乃安; 唐军
    • 摘要: 文中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半实物虚拟仿真平台,即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开展DBPSK二次开发实验。DBPSK调制采用键控法产生调制信号,解调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恢复原始信号。二次开发时,首先建立调制解调的系统模型,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功能;然后根据所使用的模块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硬件描述语言编写代码,仿真验证后综合代码,加载到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际测试,调用系统所带的虚拟示波器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实际电信号波形。结果表明,基于半实物虚拟仿真的DBPSK二次开发实验功能正确,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与真实信号一致。
    • 王玥; 马正茂; 苏成; 赵乐挺
    • 摘要: 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电子调速器在研发过程中,须对电子调速器功能进行仿真验证,以节省开发时间成本,同时可降低调速器样机与柴油发电机进行配机联调时出现重大技术问题的风险。以国内核电主流应急柴油发电机12PC2-6B为目标机型,建立了柴油发电机组的仿真模型。柴油发电机仿真模型包含气缸、进排气阀门、进排气管、涡轮增压器及曲轴等关键的核心部件,可以全面而具体的反映发动机的瞬态性能。基于调速器样机的实际控制算法,建立了电子调速器的仿真模型。在配机试验之前,将电子调速器仿真模型与柴油发电机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联调,模拟在起动、加载、卸载、超速保护等工况下的柴油发电机组的转速响应,对电子调速器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 赵恩进; 仲梁维
    • 摘要: 借助SolidWorks完善的二次开发功能,结合六自由度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求解的理论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大多数六自由度的机械手臂的逆解求解和运动仿真软件。首先运用基于三轴相交于一点的Pieper's solution解法来对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进行求解,对于求解需要的矩阵则通过SolidWorks API中的矩阵相关函数来获取、计算;然后将求得的结果赋值给机械手臂模型中对应的角度来完成验证,对于一条连续的路径,则通过对路径上的每一点的计算、赋值,来验证规划所求得的路径的合理性。
    • 温昊; 张军; 胡浩俊; 李国胜
    • 摘要: 针对高速多体船在航行中纵摇和升沉运动幅度过大,以及减摇附体有严格的输入约束问题,提出一种有限时间观测器和单步预测控制相结合的纵向减摇方法.首先,建立由T型水翼和压浪板作为减摇附体的高速多体船控制模型,分析升沉运动和纵摇运动的耦合性,将控制模型分解为降维的单入单出模型和耦合量2项.其次,设计有限时间扩张观测器在线快速估计纵摇和升沉运动的时变耦合项,实时前馈补偿.在此基础上,针对补偿后的纵摇及升沉的运动模型,提出局部单步预测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减摇性能,保证减摇附体满足约束.最后,将反馈预测控制量和补偿耦合量进行综合,通过减摇附体制分配矩阵得到T型水翼和压浪板的攻角.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升沉减少40%~50%,纵摇减少50%~65%.
    • 王霞; 贾弼元; 唐予军
    • 摘要: 为研究某型双轴涡扇航空发动机的调速问题,文中利用航空发动机自身的无源特性和燃油输入与转速输出的稳态对应关系设计无超调调速控制器,在不利用发动机解析模型的情况下,完成控制器的设计和系统分析。鉴于在设定值跟踪过程中,积分的作用是根据历史误差最终积累出目标转速对应的稳态油量,文中采用发动机的输入油量与转速之间的稳态对应关系取代积分作用与比例作用共同完成调速。加速过程中油量超过目标稳态油的幅度由比例控制强度决定,调整比例控制系数即可调整系统跟踪速度。由于转速误差趋于0的过程中供油量同步回归目标供油量,因此能够避免积分滞后作用的弊端,从而避免速度超调。在高压转子动态足够快且只考虑低压转子一阶动态的情况下,通过仿真对无超调的调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控制结构用于双轴涡扇发动机超调极小,极小的超调是由被忽略的高压转子动态造成的。为减小高压转子动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改善调速效果,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航空发动机静态特性的串级调速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串级结构能够有效消除超调。
    • 文旭; 仲梁维
    • 摘要: 以那智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业仿真软件,利用C#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开发了一个机器人在线控制与运动仿真系统。针对市面上工业软件的离线编程以及示教编程的局限性,通过TCP/IP协议以及Socket通信实现上位机对机器人的在线控制,通过工业仿真软件以及编程语言,利用RRT算法实现了机器人的智能路径规划。
    • 刘嘉琛; 董磊; 赵长啸; 陈泓兵
    • 摘要: 针对可重构分布式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distributed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DIMA)系统在设计初期缺少仿真与验证手段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可重构DIMA软件体系的架构特征以及支持动态重构的层次化通用系统管理(generic system management,GSM)的组件功能划分。然后,使用架构分析与设计语言(archite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language,AADL)及其相关附件对DIMA动态重构的架构基础、行为细节等要素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形式化定义的模型转换规则,该规则将AADL动态重构模型转换成可执行的时间自动机模型。最后,利用模型验证工具UPPAAL验证了可重构DIMA系统逻辑及时序的正确性和不安全控制行为的可达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为后续DIMA动态重构的形式化安全性评估提供模型基础。
    • 谷贵志; 赵咪; 魏子涵; 刘曦木
    • 摘要: 为了实现复杂工况下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机转矩的最优分配,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转矩分配策略。首先以整车需求转矩和蓄电池组SOC为输入,发动机输出转矩为输出,设计了转矩分配模糊控制器;其次针对传统模糊转矩分配策略无法实现发动机和电机转矩最优分配的问题,以整个循环工况总的燃油消耗量、蓄电池组SOC变化量和尾气排放量作为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参数和模糊控制规则权值,设计了粒子群优化模糊转矩分配策略;最后利用ADVISOR软件在多种循环工况下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模糊转矩分配策略在保证蓄电池组SOC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平均工作效率,减少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 毕锟; 范英
    • 摘要: 针对在实际泊车过程中,车辆初始停车状态总会与停车位有一个较小偏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段式平行车位泊车路径规划方法.该算法可以在实际泊车过程中存在较小初始泊车角度时进行平行泊车,并确保无碰撞且泊车入位.首先,依据阿克曼转向原理,建立了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其次,分析了自动泊车过程中大概率会发生的碰撞问题,确定了最小安全车位大小,并划分了平行车位的泊车起始区域;最后,以无碰撞、泊车入位为目标求解多段式泊车路径.在MATLAB平台上对该平行泊车路径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在车辆初始偏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30°的情况下,所规划的多段式泊车路径均能使车辆准确无误地停到目标车位.
    • 张文林; 赵珍
    • 摘要: 针对实际系统中连续因素导致的故障传播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变量运行数据,将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和能量因子相结合的故障传播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系统不同位置、组件的输入和输出变量数据;其次,应用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对系统变量数据进行特征分解,得到分解残量。该残量反映信号中去除任务调整、噪声等因素对数据影响后的无波动趋势量,通过这种方式可消除系统变量正常波动对于故障传播评估的影响。分解后的无波动趋势量隐含了系统组件受连续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趋势性变化,因此采用能量因子进行表征,并根据正常工况及异常工况下的变量能量变化率计算故障传播概率,实现故障传播的概率评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