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民主体性

人民主体性

人民主体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专利文献11726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理论导刊等; 人民主体性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欢、李银兵、罗诗钿等。

人民主体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11726 占比:98.83%

总计:11865篇

人民主体性—发文趋势图

人民主体性

-研究学者

  • 刘欢
  • 李银兵
  • 罗诗钿
  • 陈芬
  • 唐建兵
  • 李志军
  • 杨哲
  • 秦忠翼
  • 程竹汝
  • 罗培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姜汪维; 夏文斌
    • 摘要: 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认识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亦是如此.围绕构建文化的人民主体性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沿着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以人民政治保障人民文化权利实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四条主线,不断促进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形成彰显人民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的人民主体性文化,以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性、文明基因的独特性,以及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不仅扬弃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而且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精神动力.
    • 郭瑞涛
    • 摘要: 《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四位导演着眼于不同年代,发挥各自所长拍摄的四个短片连缀而成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其文本内在的一致性。四个故事都将普通人的经历置于台前,凸显了人民的主体性。思想层面上,影片阐发了人民是历史的变革者、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创造者,也是利益的分配者;艺术层面上,影片以人为叙事内驱力,以人为情感锚点,以人为幽默生发点。影片在讴歌人民主体性同时,巧妙地完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讲,以及对时代精神与民族意识的传扬。
    • 陈晓曼
    • 摘要: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是在扬弃了前人的理论观点之上确立并发展了的科学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明确了人民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体,并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理论上,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上,为人民主体性思想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指引了方向,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高铭暄; 傅跃建
    • 摘要: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这一基层治理经验上升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高度。“枫桥经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时代表达,亦是基层自治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需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逻辑上的高度契合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意涵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视角,有必要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三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五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路径的探究。
    • 黄杰; 王际童
    • 摘要: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主体性地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耦合机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是新时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实践空间。人民主体性地实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与结果,二者之间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战略支撑,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力量,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旨趣。
    • 赵秋月; 汤荣光
    • 摘要: 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理论正是在马克思实证考察现实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发展完善的。在历史之维,通过人本学发展脉络的考证明晰马克思阐释人的本质的超越性;在现实之维,通过对人之本质的释证凸显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在价值之维,通过对人民主体性实现路径的阐证,明晰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理论的终极旨趣。
    • 尤传斌
    • 摘要: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经由经济开放结构而决定教育整体性及其范式形态。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通过自我革命的隐缠序和社会革命的显析序与生成序而全面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别是党的“富起来”和“强起来”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基于系统分形的整体性形态,前者映射改革开放时期基于西方技术标准与市场规则的微观经济活动这一开放结构,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代表的社会宏观主体性,服务于经济外向型耗散秩序;后者映射经济内循环时期基于自主创新的政府规制这一开放结构,体现的将是以人民性法团组织为代表的基于宏观主体性分形的社会微观主体性,服务于经济内向型耗散秩序基础上我国经济社会的世界主体地位和强国身份。
    • 徐贵香
    • 摘要: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立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意义关联,即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促成立法主体的广泛性扩展、深刻塑造着立法价值的人民主体性、推动形成立法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促成程序性民主与程序性权利义务的良性互动。这种意义关联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着整全性的立法意涵,其具体体现为:党领导立法的价值整全性,科学立法的规律整全性,民主立法的民意整全性,依法立法的秩序整全性。这些立法意涵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包含的整全性立法意涵。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深入贯彻,这种整全性的立法意涵会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意义世界。
    • 刘亚妮; 闫志翔
    • 摘要: 人民主体性是指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开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争取解放的过程中,人民主体性逐渐实现了由潜在到激活、由抽象到具体以及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性进行塑造的过程及经验,对今天发挥引领人民主体性,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于中鑫; 李银兵
    •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文化建设中,很好地实现了党、文化与人民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人民主体性的本质。同时,党把人民主体性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动力,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民主体性动力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以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去加强对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去释放人民主体力量,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诉求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则是接续和践行文化建设人民主体性动力的更好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