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治融合

三治融合

三治融合的相关文献在201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专利文献500614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农村经济与科技、山西农经等; 三治融合的相关文献由3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潇潇、杨国红、马晓宁等。

三治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00614 占比:99.95%

总计:500883篇

三治融合—发文趋势图

三治融合

-研究学者

  • 周潇潇
  • 杨国红
  • 马晓宁
  • 刘一凡
  • 刘晨华
  • 刘良军
  • 刘荃
  • 吕浩然
  • 吴跃明
  • 孙立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博
    • 摘要: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 熊敏瑞; 许昕
    • 摘要: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提倡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谋求发展良策.在"三治融合"体系建设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原则,德治是特色,这三者之间既不是叠加相乘排列组合关系,也不是各据一方自成体系,而是需要互相促进和支持,不断加强互动与对话,做到有效衔接与补充."三治融合"建设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吸纳可融入其中的"介质"加强耦合交融.乡村环境保护对当下乡土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视域出发探索"三治融合"有重要实践意义,将环境保护纳入"三治融合"建设,能有效激发乡村自治内生动力,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效力,彰显乡村文化软实力,可持续推进乡村长久繁荣发展.
    • 田世远; 凌杨湄
    • 摘要: 为了构建可持续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发挥各主体治理能动性,以广东省4地11个治理先进村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三治”融合治理模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三治”融合模式对治理需求和合理表达诉求存在显著关联性;感知质量、公众信心和公众期望对治理满意度有正向促进作用。应强化主体理念培育、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完备治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新乡贤的软约束作用。
    • 凡超; 李炳烁
    • 摘要: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来,“三治融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也日益深化,正确认识、把握法治与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良性互补关系及其实践逻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制度基石,通过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价值等法治元素能够推动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德治是乡村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根基,它以道德引领、道德融合、道德评价等载体形式承载着道德支撑功能。
    • 周青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目标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桐乡的“三治融合”实践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分析构建“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动因与实践,进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解决策略,以推进构建市域社会科学规范的善治局面。
    • 花卉; 刘艳云
    • 摘要: 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余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成功道路,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典型样本。“余村经验”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浙江各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集成。继续深化和推广“余村经验”,要进一步推进理论再深化,推动机制再优化,推动三治再融合。
    • 李玲玲; 杨欢; 赵晓峰
    • 摘要: 建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对留坝县“三治融合”的探究中发现,该县创新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并以扶贫为纽带赋能各类村级组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进而通过乡规民约的再造和多元主体的耦合,实现了三治的有机融合。在整个过程中,乡规民约是顶层设计和规则依据,各类村级组织是枢纽,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社一体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动力,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耦合是实现“三治融合”的关键所在,通过价值共同体、组织共同体、行动共同体的建构,促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
    • 徐可欣
    • 摘要: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法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乡村治理要求时,“三治”融合模式的出现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有益探索。针对乡村法治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要充分激活“三治”深度融合的法治力量,展现乡村治理新风貌。
    • 黄橙橙
    • 摘要: 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当下,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法治建设、师生的德治教育、学生的自治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三方主体,应当发挥同向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部分高校的管理体系缺乏法治、德治、自治的融合统一,造成了某方面的作用缺失。创新新时代高职学生“三治融合”模式,将法治、德治、自治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协同发力、融合增效,打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节点,让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根基更牢。
    • 贺树月; 李媛媛
    • 摘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党中央对基层治理的基本要求。村规民约作为非正式的社会治理制度,注重依靠道德力量教化和约束民众行为、规范民间秩序。德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道德伦理基础,是建立“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在当前乡村治理背景下,德治必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以此融入现代价值体系,规范乡村民间秩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规则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