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机协作

人机协作

人机协作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61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9131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远程教育杂志、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第二十五届全国通信与信息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等;人机协作的相关文献由13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柏松、於志文、郭斌等。

人机协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9131 占比:99.74%

总计:109418篇

人机协作—发文趋势图

人机协作

-研究学者

  • 张柏松
  • 於志文
  • 郭斌
  • 徐文君
  • 罗海城
  • 莫卓亚
  • 刁思勉
  • 刘志浩
  • 单以才
  • 周乐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吉轩; 吴洪明
    • 摘要: 装配作业是加工中心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过程,采用合理的装配任务编排方式对缩短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针对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人机协作装配方式,提出了人机协作装配工作台方法。针对人机协作场景下对人机装配任务分配问题,从装配时间、成本、难度进行建模。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对此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在原始版本人工蜂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évy分布的跟随蜂生成策略、改进与融合差分进化思想的改进局部搜索策略,以改善算法全局搜索性能。最终基于此算法生成了人机装配序列甘特图,与其他3类典型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高的求解品质与稳定性。
    • 黄文虎
    • 摘要: 当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完胜”人类之后,围棋的竞技功能被不断放大,而其文化属性反而被遮蔽了。一味强调人类如何被机器“碾压”,这是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它的实质是“竞技至上论”与“技术决定论”的产物。“人机对抗”片面强调围棋之术,它试图将围棋之术从围棋之道中剥离出来,引发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分裂。若追溯围棋文化的本源,就必须回归以主体为中心的“道术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强调技(技艺)、戏(游戏)、艺(艺术)、道(哲学)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围棋文化的价值内涵。在人工智能时代,“道术合一”这一理念有助于在人类与机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使其从“人机对抗”迈向“人机协作”。唯有从“人机协作”的前提出发,围棋才能够在竞技性与非竞技性之间获得相对平衡,使其在智能化时代真正实现人文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 忻榕
    • 摘要: 很多人将数智时代称为VUCA时代(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和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社会经济和商业环境都面临着很大变化,也给企业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带来极大挑战。技术发展给数智时代的应用场景带来了很大变化,在消费互联网时期,人们为衣食住行而忙碌;到了产业互联网时期,人们更多开始关注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人机协作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 摘要: 在人机交互领域,视觉和听觉已有较成熟的发展和应用。而相比之下,由于手指触觉在机械和神经物理上的复杂性,提供准确和沉浸式的触摸感觉仍然是一个挑战。手术机器人、人机协作、虚拟现实(VR)等应用,都将极大得益于新型触觉交互模式。近期,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ROBOTICS》上发表了题为“Autonomous robotic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intestinal anastomosis”的文章,提出了通过温度改变触感的机制。
    • 董峰
    • 摘要: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泛在感知、数据贯通、集成互联、人机协作和分析优化,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示范工厂。
    • 苗逢春
    • 摘要: 文章对2021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的理念研讨、实践分享和趋势探索进行了综述,指出人文主义指导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政策和实践已被相关的全球治理文件确立为国际共识,各国亟需完善法规和政策,以确保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全价值链中的人文主义价值导向,并以数字人文主义的有关原则指导教育新基建;人工智能素养是确保合乎伦理的人机互动的个体价值观和能力保障,但各国对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政治愿景尚未转化为对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视和对私有企业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监管;包容性、公平性和性别平等是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目标,应对借助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包容、公平的创新与应用给予战略优先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人工智能在提高教与学质量方面仍处于支持低阶思维和低技能要求的教学任务阶段,应从增强师生的主体性、提升高阶思维、支持群体协作和人机协作等角度出发,探索面向未来学习的教育人工智能创新。
    • 庞晖; 孙泓; 朱奇峰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产品的创新,为智能双师模式与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带来了可能。在"互联网+"逐步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教育呼唤教师能够在智慧空间与机器人共同协作,探索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智能双师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摘要: 智能砌筑机器人“On-site”可以在无预设的实际工况下开展人机协作施工,可以满足单块重量30kg以下的各种尺寸砌块施工需求。通过与同等条件下的传统人工砌筑情况对比发现,智能砌筑机器人在砌筑大工减少50%、整体砌筑质量提升的情况下,平均砌筑工期节省了1天~2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持续施工作业能力,提升了砌筑施工环节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水平,有利于缓解建筑工人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 孟笛
    • 摘要: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深度融合,全方位嵌入内容生产流程,不仅颠覆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重塑了新闻生态格局,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够弥合智能化生产带来的算法"黑箱"和数据权力等问题。秉持建设性理念提升智媒伦理价值,成为传统媒体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创新策略。智媒实践与建设性新闻理念彼此契合,也为公民赋权、积极情绪、问题导向等理念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
    • 谷康
    • 摘要: 无人蜂群作战概念近几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本文列举了近几年国外在蜂群作战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外蜂群作战概念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包括群体控制、通用性系统设计、智能化以及人机协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蜂群作战技术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为国内下一步蜂群作战发展提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