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734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3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4181704篇;相关期刊648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世界广播电视、现代电视技术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2016中国航空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第九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等;显示系统的相关文献由2383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屹、邱全成等。
显示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81704篇
占比:99.97%
总计:4182892篇
显示系统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屹
- 邱全成
- 于迅博
- 张浩
- 胡飞
- 高鑫
- 吴振志
- 韦桂锋
- 吴涵渠
- 方涛
- 徐俊峰
- 吴慧军
- 黄琴华
- 桑新柱
- 商松
- 颜玢玢
- 郭祖强
- 宋强
- 董学
- 王鹏
- 马国斌
- 刘娟
- 耿征
- 李文波
- 山田泰弘
- 蔡继文
- 周旭东
- 毕勇
- 周晶晶
- 张卓鹏
- 洪涛
- 王琼华
- 陈丽莉
- 魏一振
- 王葵如
- 福原康太
- 黄浩
- B·T·朔文格特
- 王锐
- 刘立林
- 滕东东
- 西川龙司
- 千田满
- 周建英
- 草深薰
- 赵启永
- 陈林森
- S·A·米勒
- 刘博阳
-
-
-
董朝凤
-
-
摘要: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油井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压裂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压裂是石油和天然气井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压裂过程中动态压力的测量对于评价压裂施工效果和确定其他试验参数的地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压裂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复杂的压力测试工具来获得准确的压力数据。
-
-
李跃
-
-
摘要:
阐述终端显示设备的要求朝着大型化、高清晰化、数据可视化方向发展,大屏幕显示设备及视听电子集成系统需求增加,基于商用卫星运行控制大厅的场景,探讨可视化大屏系统的显示、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
-
张昱
-
-
摘要:
铁路信号设备用房需要标注电缆引入位置、电缆成端点、接地汇流装置的设置位置、机柜信息、机柜警示等多种信息.现有信号设备用房大多采用粘贴标志牌来进行信息标识,采用粘贴黄绿色警示胶带来实现机柜、电缆径路警示,标志牌和警示胶带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起皮等现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铁路信号设备用房信息显示系统,包含多色块陶瓷面防静电地板、多个数字化信息显示节点,以及信息显示控制台.多色块陶瓷面防静电地板在不改变现有防静电地板结构的前提下,能够简洁、美观地实现对机柜、电缆径路的警示标识;数字化信息显示节点和信息显示控制台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需要显示的标识信息.该信号设备用房信息显示系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信号设备用房,为信号设备用房的信息标识提供了一种可用方案.
-
-
杨斌;
王世荣
-
-
摘要:
为了指导科技立项、研发资源投入和综合管理评价,对主要显示技术方向的演进趋势进行研判.基于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趋势,对新型显示主要技术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利用专利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挖掘研发资源投入与其生命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分别处于成熟期和成长期,电子纸和激光显示处于过渡期,量子点和微发光二极管处于婴儿期.专利数量多,预示着研发投入大,技术系统的市场生命周期长.技术系统成熟度越低,研发成果的发明级别越高.基础研究投入应侧重于婴儿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应侧重于过渡期和成长期的初期.本文为科技立项和研发投入的内容、主体提出了建议.
-
-
王涛;
喻韬
-
-
摘要:
从视频传输、视频处理、视频显示环节入手,研究了目前主流LED显示系统的运维管理及健康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各设备运行状态对整个系统运行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LED视频显示健康管理系统的发展设想,并对系统结构组成、实现方法和运行流程进行了设计,为LED显示系统自动化监控管理和安全运维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
-
-
张贺;
周鹏飞;
魏磊;
董洪鹏
-
-
摘要:
本文为了提高焊装车间人工工位上件准确性,设计了基于C/S架构的生产计划显示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某汽车厂焊装车间使用。实践表明基于C/S架构的焊装车间人工上件工位生产计划显示系统能够准确显示制件生产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焊装车间使用需求。
-
-
谭伟伟;
王闯;
田川;
郭强;
冯思宇
-
-
摘要:
随着民用机载技术的发展,动态可重构技术已逐渐成为提高机载系统设计可靠性、安全性的关键.然而,随着该技术的引入,动态重构系统的模型建立以及可靠性分析问题日益突显.文章通过分析综合显示系统显示器的动态重构过程,建立Simulink/Stateflow功能模型.基于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理论对显示系统中显示器的重构过程建立可靠度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可靠度结果.该方式能够在系统研制初期快速有效的完成模型的建立,进行系统工作状态的模拟仿真以及可靠性分析,提高系统研发效率.
-
-
王涛;
喻韬
-
-
摘要:
从视频传输、视频处理、视频显示环节入手,研究了目前主流LED显示系统的运维管理及健康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各设备运行状态对整个系统运行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LED视频显示健康管理系统的发展设想,并对系统结构组成、实现方法和运行流程进行了设计,为LED显示系统自动化监控管理和安全运维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
-
-
-
-
Zhang Xiaojun;
张晓军;
Lu Ying;
卢莹;
Li Zhibin;
李智斌
- 《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浮空器是用于临近空间通讯中继,长时间高空监视以及大气环境测量等新兴领域的探空平台.实时跟踪并显示其轨迹对于能否顺利回收浮空器吊舱至关重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浮空器的位置信息和相关的GIS数据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飞行轨迹跟踪监视系统.但是在传统的信息系统间缺乏进行GIS数据交换的统一标准,使得开发该轨迹显示系统成为一大难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WebGIS结合Web Services系统架构的飞行轨迹跟踪监视系统.利用WebGIS和Web Services构建的服务平台对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处理结果通过Web方式实时地存储到监控中心的GIS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也可以利用浏览器或者手机上的地图显示程序实时地观察浮空器的轨迹信息.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克服了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缺陷,具有跨平台性、响应速度快、部署灵活的优势,可以为快速回收浮空器吊舱提供便利条件.
-
-
景文君;
励建东
- 《第六届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基于VxWorks653操作系统平台,对民用飞机显示系统的监控机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在分区调度函数中添加心跳响应的方法,实现了对分区应用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对于显示系统关键数据的监控,设计了一种交叉比对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显示器中同一关键数据判断是否显示超差的目的.当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为故障的情况下,以告警的形式在显示器中显现,为飞行员实时获取飞行状态信息提供了帮助.
-
-
李超;
康献斌;
时大鑫;
李书政
-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第八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下一代显示技术—“高清+3D”,都认为这是一个共识,那么怎样发展3D显示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事项.偏振型大型显示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D技术,典型应用之一是在立体电影院的应用.但是,在3D大片“阿凡达”问世以来,虽然曾经掀起了3D技术的一个高潮,但是随着台湾人郭姓男子在观看3D大片“阿凡达”时心脏病突发,而随后死在医院里的恶性记录,也引起了人们对于“3D眩晕症”的恐惧以及对于3D技术的抵制:去年来,由于3D大片“谍影重重5”的上映,曾造成人们排着队上厕所的事实,将人们对于3D技术的恐惧进一步引向新的高度.这里,表述郑州中显长期来对于偏振型LED3D显示技术的研发情况,指出大型健康型3D显示系统的应用发展方向.
-
-
Zhai Ming;
翟鸣
- 《2016第五届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航空器显示系统领域的一种输入方法,将轨迹球上的相关按键进行组合形成快捷操作,通常一个快捷操作可以实现以往需要多个操作步骤才能实现的功能,快捷操作时飞行员的手不需要离开轨迹球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输入操作,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输入效率,且该方法在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有效节约显控系统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
-
王瑞光;
郑喜凤;
陈宇;
孙天鹏
-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第八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LED显示产品以其主动发光、高色彩饱和度、广视角、高对比度、无缝拼接等特点,在大尺寸、超大尺寸显示市场相对于DLP、LCD拼接墙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在大屏幕显示系统中,小间距LED显示具有天然优势,是一体化产品,没有显著缝隙.在画面亮度、对比度等显示效果方面,小间距LED屏显著优于一般的工程投影边缘融合产品.
-
-
-
金晓南;
张堃
- 《第四届中国航空兵器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座舱显示系统随着信息多元复杂化,有限的显示面积和信息获取负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本文针对下一代座舱三维显示系统特性及人机界面的定量评估展开了研究.根据人眼感光生理特点和立体三维显示原理,分析得出立体三维显示基于当前的二维图符显示增加视差得到深度信息,但人眼聚焦状态与二维图符一致,因而其设计原则基本同二维图符.基于人眼捕获信息过程,提出了一套基于焦距调节代价、眼球转动代价、肢体转动代价的任务过程消息捕获总时间为指标的评估模型,适用于采用计算机对人机界面指标进行理论分析.
-
-
范晖;
黄兴玉;
李勇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S18本文介绍了毫米波测云雷达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国内研制的首部机载W波段机载测云雷达终端显示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运动平台下机载雷达的显示技术,利用GDI+图像合成、ArcGIS工具和坐标变换的数据叠加、DirectDraw的多模式实时回波显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运动平台下云目标回波和飞行航行参数显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机载运动平台下数据修正和显示奠定了基础.本文已在2014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发表.
-
-
范晖;
黄兴玉;
李勇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S18本文介绍了毫米波测云雷达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国内研制的首部机载W波段机载测云雷达终端显示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运动平台下机载雷达的显示技术,利用GDI+图像合成、ArcGIS工具和坐标变换的数据叠加、DirectDraw的多模式实时回波显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运动平台下云目标回波和飞行航行参数显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机载运动平台下数据修正和显示奠定了基础.本文已在2014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