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误差
齿形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3905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计量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中国航空学会第十四届机械动力传输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国防系统量仪检修与工程测量技术交流会等;齿形误差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龙、王志永、黄富贵等。
齿形误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905篇
占比:98.84%
总计:24185篇
齿形误差
-研究学者
- 李文龙
- 王志永
- 黄富贵
- 徐锋
- 曾韬
- 李佳
- 石照耀
- 陈新春
- 修树东
- 刘健
- 商向东
- 张兆龙
- 徐学林
- 朱才朝
- 李启平
- 李新华
- 李蔚
- 杨勇
- 毛建东
- 王冰
- 王化培
- 王建华
- 袁鸿
- 费业泰
- 赵荣多
- 金嘉琦
- 钱普军
- 陈国生
- 陈太平
- 黄天华
- 付贵忠
- 任昭蓉
- 余忠华
- 余晓芬
- 傅师伟
- 冯涛
- 刘代福
- 刘伟
- 刘典
- 刘华明
- 刘威
- 刘日明
- 刘杰华
- 刘欣
- 刘艳丽
- 劳奇成
- 卫国强
- 史国权
- 史恩秀
- 史燕明
-
-
王长健;
曹雪梅;
许浩;
魏冰阳;
何宏图;
张新成
-
-
摘要:
针对双联斜齿圆柱齿轮和人字齿退刀槽太小,滚齿加工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基于曲线与曲面双自由度共轭交错轴啮合原理,建立了车齿刀具模型和斜齿圆柱齿轮车齿展成加工数学模型。针对曲线与曲面啮合的特点,基于微分几何建立了啮合方程,与基于运动学建立的啮合方程对比,表达了刀具切削刃与齿面的展成运动关系。建立车齿理论齿面与标准渐开线螺旋面偏差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刀具螺旋角对齿形的影响。利用数控车齿机加工双联斜齿圆柱齿轮,并用Gleason 650GMS检测中心检测齿面精度。检测结果表明:左齿面齿形误差为8.6μm,齿向误差为5.2μm;右齿面齿形误差为7.0μm,齿向误差为4.6μm,工件加工等级为7级,可满足生产需要。
-
-
-
吴晓东;
庞峰;
邹玉静
-
-
摘要:
为解决某装载机在变速箱空挡位置、发动机转速在1 300 r/min左右、工作装置举升时产生的啸叫噪声问题,通过排除法及变速箱原理分析,缩小噪声源范围,再通过频谱分析法及实际噪声测试识别出产生噪声的问题齿轮,最后对问题齿轮的装配质量、粗糙度和齿形误差3个关键因素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和分析,找出造成变速箱噪声的根本原因是齿轮齿形误差超差。针对根本原因对齿轮加工工艺及检验措施优化,齿轮啸叫噪声消失,达到了变速箱降噪的目的,并为同类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和解决思路。
-
-
王仕璞;
宋朝省;
朱才朝;
杨勇;
黎新子;
廖德林
-
-
摘要:
为解决正前角双圆弧谐波传动柔轮滚刀(DFHP)结构设计复杂与加工精度控制难度高的问题,从实际加工出发,建立了 DFHP前刀面切削刃精确齿廓与滚削加工数值仿真模型.为探究DFHP前角与顶刃后角对DFHP加工误差的影响,进行了滚刀加工数值仿真;同时为降低DFHP的加工误差,将传统正前角滚刀的法向齿形作为无理论误差DFHP的等效齿形,重新设计了 DF-HP三维实体模型.结果表明:DFHP等效齿形误差及其加工出柔轮的齿形误差均随滚刀正前角与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采用无理论误差DFHP设计方法使得柔轮的齿形误差从6.2μm降低至0.14 μm.因此,减小DFHP的前角与顶刃后角可以减小DFHP的加工误差,同时新的DFHP设计方法不但能构建出精确的DFHP三维实体模型,而且可以有效降低DFHP的加工误差,为提升DFHP加工精度研究提供了参考.
-
-
景艳;
杜雪松;
宋朝省;
朱才朝;
廖德林
-
-
摘要:
双圆弧刚轮插齿刀几何参数的计算设计及齿形误差分析是谐波传动制造的难点之一。采用运动学法精确建立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及齿面数学模型;研究了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顶刃后角对插齿刀可刃磨长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侧刃后角、侧刃前角等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这些参数的影响因素及从齿顶到齿根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顶刃前角、顶刃后角对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算例给出了插齿刀前后角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插齿刀可刃磨长度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减小;侧刃后角的大小与该点半径及压力角大小有关,并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侧刃前角随顶刃前角及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其中顶刃前角的影响较大;顶刃前角与顶刃后角均对插齿刀齿形误差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在保证齿形精度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顶刃前角和较小的顶刃后角。
-
-
林路洋
-
-
摘要:
在线测量精度本身拥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成形磨削渐开线齿轮基础上的在线测量是关键点,通过结合齿形测量的特点,介绍齿形测量的方式,并提出误差计算模型,选择改进最小二乘残差时序分析测量方式,开展测量误差的相关评价。本文通过实验得知,时序分析法获得的的残差值更小,更加接近实际值,且评价精度较高。
-
-
任小中;
李昊凯;
苏建新;
李志方
-
-
摘要:
为提高内斜齿轮成形磨削精度,研究砂轮廓形对内斜齿轮齿形误差的影响,寻求砂轮廓形的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修形内斜齿轮磨削成形砂轮廓形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截圆法得到砂轮与齿面接触点所满足的条件方程组;运用二分逼近算法进行迭代解此方程组,求出砂轮廓形.基于砂轮廓形数学模型,利用坐标变换建立内斜齿轮端面截形数学模型.结合实例,用数值法模拟出所求砂轮的实际磨削齿形,并与理论渐开线齿形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修形内斜齿轮齿形误差较未修形内斜齿轮降低了50%左右.
-
-
林路洋
-
-
摘要:
在线测量精度本身拥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成形磨削渐开线齿轮基础上的在线测量是关键点,通过结合齿形测量的特点,介绍齿形测量的方式,并提出误差计算模型,选择改进最小二乘残差时序分析测量方式,开展测量误差的相关评价.本文通过实验得知,时序分析法获得的的残差值更小,更加接近实际值,且评价精度较高.
-
-
胡瑞;
杜雪松;
朱才朝
-
-
摘要:
针对标准插齿刀通过斜插法或插削角优化法难以实现变齿厚内齿轮高精度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密加工变齿厚内齿轮的专用插齿刀设计方法.该插齿刀齿廓方程同时包含刀具几何参数和插削角工艺参数.基于啮合原理推导了刀具齿廓方程,建立了插齿刀切削刃数学模型,给出了插齿刀切削刃参数优化流程.对比分析了不同加工方法的齿形误差,研究了设计参数变化对齿形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各种设计参数下均能有效减小齿形误差,设计出的刀具按优化倾角做直线插削即可实现变齿厚内齿轮的精密加工,无需对机床进行改造,易于推广.
-
-
祝强;
李少康;
王建华
-
-
摘要:
ZK蜗杆齿形误差测量以近似线性截形测量技术为主,各种量仪间存在测量位置不统一、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的问题,齿形精度无法评判、比对.从直线度评价策略、搜索步长、截形离散化程度出发,分析了3种因素对截形测量位置的影响,给出了近似线性截形测量技术的原理性误差评判策略,分析了ZK蜗杆模数、螺旋升角等参数对齿形误差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近似线性截形测量技术的适用范围.测试表明,近似线性截形测量技术仅适用于螺旋升角较小的ZK蜗杆.螺旋升角越大,齿形失真越严重.
-
-
-
-
李辉隆;
黄俊辉;
张宏彬
- 《第五届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主要针对粉末冶金制造的直齿轮产品为主题进行精度之探讨.实验结果证实,粉末变化率越大,则齿形压力角变化的程度也越大,亦即齿形压力角越来越小.因此,透过模具齿形压力角的修整,可以使得粉末冶金齿轮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齿形误差获得相当的补偿.
-
-
史国权;
李占国;
陆永贵;
全玉璋
- 《全国零部件设计与制造会议》
| 2002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凸曲前刀面硬质合金插齿刀构形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插齿刀径向负前角与刀具构形精度的矛盾,在提高刀刃抗崩刃能力的同时,使负前角造成的刀刃畸变得到了有效修正.通过建立齿形误差和切削刃角度方程,详细计算和分析了该种插齿刀齿形误差和切削刃角度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凸曲前刀面硬质合金插齿刀构形精度高,刀刃抗崩刃能力强,是一种可以用于高精度硬齿面齿轮插削的新型刀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