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鲷

黑鲷

黑鲷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体育、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9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钓鱼、垂钓、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等;黑鲷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勇、邵庆均、张志伟等。

黑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3 占比:79.2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2.82%

专利文献>

论文:89 占比:17.94%

总计:496篇

黑鲷—发文趋势图

黑鲷

-研究学者

  • 张志勇
  • 邵庆均
  • 张志伟
  • 祝斐
  • 肖金星
  • 贾超峰
  • 周宇芳
  • 吴雄飞
  • 陈淑吟
  • 华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皓铭; 谢笑艳; 陈丕茂; 袁华荣; 冯雪; 佟飞; 刘雁; 成志健; 邹剑豪; 陈梓聪
    • 摘要: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径(8、16、24、32、40 cm)的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竖板,在实验水池中研究了人工鱼礁竖板不同方形孔径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空白礁区(A1)的黑鲷幼鱼平均出现率为2.56%,放置鱼礁竖板后,B1组(孔径8 cm)的平均出现率为9.89%,其次是B3组(孔径24 m)的9.01%、B2组(孔径16 cm)的7.65%、B5组(孔径40 cm)的6.80%、B4组(孔径32 cm)的5.25%,鱼礁竖板开孔孔径分别约为黑鲷幼鱼体高(舒展鱼鳍)的2、6、4、10、8倍。统计分析说明,5组方形孔径竖板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鱼礁竖板开孔孔径为8 cm的B1组效果最好,但不同孔径之间差异不明显,且无明显规律。
    • 仇玉燕; 张志勇; 陈淑吟; 倪可雯; 贾超峰; 孟乾; 祝斐; 张志伟; 汤晓建
    • 摘要: 比较了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或杂交F_(2))与黑鲷幼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表现,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选用杂交F;及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投喂频率组(1T:1次·d^(-1)、2T:2次·d^(-1)、3T:3次·d^(-1)、4T:4次·d^(-1)),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T升至2T,杂交F_(2)与黑鲷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成活率(SR)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活力3T与2T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4T(P<0.05)。相同的投喂频率下,2T组杂交F_(2)的WGR、SGR、胃蛋白酶、LPS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4T组杂交F_(2)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及黑鲷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T,且杂交F_(2)在所有组别中的生长性能表现均优于黑鲷
    • 张艺; 周振平; 林培华; 黄伟卿; 张伟; 陈仕玺
    • 摘要: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模式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肌肉品质的影响,对采用IPA模式和传统池塘模式(TPA)养殖的两组黑鲷进行随机抽样、取样,分别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IPA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P0.05)。IPA组和TPA组黑鲷肌肉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每种氨基酸含量IPA组均极显著高于TPA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IPA组低于TPA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IPA养殖模式可以明显提高黑鲷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但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 周秀锦; 江晓琼; 邵宏宏; 张静; 冷向阳; 杨会成
    • 摘要: 通过研究饲喂硒化氨基多糖后黑鲷脾脏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对照组未添加硒化氨基多糖,试验组饲喂添加硒化氨基多糖的饲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XCMS^(plus)软件、高分辨二级数据库对副溶血弧菌攻毒48和96 h时黑鲷脾脏内源性代谢物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脾脏内源性生物标志物。通过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揭示硒化氨基多糖调节脾脏免疫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黑鲷脾脏在副溶血弧菌攻毒48和96 h时,分别有存在显著差异的31和3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指向了8和10条代谢通路(P<0.05)。硒化氨基多糖通过多条代谢通路增强了黑鲷脾脏的自身免疫机能。该研究结果为阐明硒化氨基多糖的免疫增强机制和合理开发免疫增强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 本刊讯5月18日,2022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和越南广宁省下龙市同步举行,共向北部湾放流黑鲷等鱼虾类苗种近6400万尾。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冯德进以视频方式出席活动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出席放流活动现场。
    • 卫明亮; 张志伟; 张志勇; 林志杰; 祝斐; 贾超峰; 孟乾; 徐大凤; 张曹进
    • 摘要: 为探究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在低温下的生理适应机制,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15、10和5°C),以15°C为对照,低温胁迫24 h,分别研究了冷应激前后黑鲷的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黑鲷呈现出肝脏空泡化、腮小片收缩、肌纤维断裂等组织损伤现象;肝脏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黑鲷遭受冷应激,肝脏功能紊乱、结构遭到破坏。q-PCR结果显示,10°C时黑鲷通过降低apaf-1、bax、caspase-1基因表达量,促进caspase-3、diablo基因表达,从而减少肝脏细胞丢失来降低冷应激的损伤;胁迫至5°C时,温度超过黑鲷自身生理调节阈值,肝脏细胞受损程度加重,黑鲷促进apaf-1、bcl-2和diablo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基因表达,最大限度维持了肝脏细胞的稳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黑鲷的肝脏、腮、肌肉损伤加重,其中肝脏通过调节AST、ALT、T-CHO、TG以及凋亡基因表达,以减少组织损伤带来的危害。
    • 卢君辉
    • 摘要: 小水滴跟着黑鲷迅速地向前游动,边走边问:“你说的那个海上钻井平台,是什么东西呀?”洋旅行记(三)生死追击黑鲷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片大海的深处蕴藏着大量石油,那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海上钻井平台就是他们为了开采海底石油而建造的。对我们来说,那里不仅可以躲避风浪,还经常会有食物残渣抛下来,可是个好住处哟。”
    • 肖李霞; 汤晓建; 张志伟; 胡振新; 秦亚丽; 任忠宏; 张志勇
    • 摘要: 随机选取12月龄大小两种不同规格黑鲷各69尾(大规格平均体长16.94 cm、平均体重70.98 g;小规格平均体长13.14 cm、平均体重39.27 g),分别测定其体质量(Y)和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眼间距(X6)、眼后头长(X7)、体高(X8)、体厚(X9)、尾柄长(X10)、尾柄高(X11)共11个形态性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黑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大小不同规格黑鲷体质量和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11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92~0.836,0.132~0.464,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 2 = 0.222、R2 = 0.736,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对大规格黑鲷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全长(X1)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lgY = 156.340 + 7.968lgX1 + 1.738X8,对小规格黑鲷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眼间距(X6)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lgY = 14.041 + 2.343lgX6。经回归预测大小规格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该方程可用于黑鲷实际生产,为黑鲷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 孙鹏; 凌建忠; 张辉; 唐保军; 姜亚洲
    • 摘要: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ossostrea siko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 许广平; 张志勇; 任忠宏; 张志伟
    • 摘要: 黑鲷是一种抗逆性强的海水经济鱼类,但在长江以北无法在室外自然越冬,每年进行室内越冬又耗时耗力.为了培育黑鲷耐低温品系,探究黑鲷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研究了黑鲷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运用DNAman 8软件对黑鲷、金头鲷、鱖鱼、斜带石斑鱼、鲤鱼等5种鱼类的ELO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同源性和进化关系;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黑鲷ELO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信号肽、跨膜区、剪切位点、蛋白磷酸化、糖基化、二级结构、结构域、分子功能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同源建模与三维结构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黑鲷与其他鱼类之间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在所分析的5种鱼类中,黑鲷与金头鲷亲缘关系最近,与鲤科鱼类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ELO蛋白为碱性、小分子、稳定、非分泌型亲水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该蛋白质中存在22个剪切位点、19个磷酸化位点和9个赖氨酸糖化作用位点,没有糖基化位点和信号肽;其包含多种二级结构,其中以α-螺旋为主,存在1个结构域及7个跨膜区域;ELO蛋白与其他10个蛋白质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可能影响雌激素合成.通过对黑鲷ELO基因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判定其与低温耐受相关.研究结果为黑鲷耐低温品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