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文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110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护理管理、临床教学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等;高度近视眼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劲松、刘虹利、余荣志等。

高度近视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1102 占比:99.72%

总计:81331篇

高度近视眼—发文趋势图

高度近视眼

-研究学者

  • 张劲松
  • 刘虹利
  • 余荣志
  • 刘静江
  • 卢永军
  • 吴宁玲
  • 吴强
  • 周法元
  • 夏文慧
  • 孙麦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由刘文教授编著的《眼底病手术学》(第2版)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21年2月)。本书是在13年前(2007年)第1版《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和新进展,重新编写完成。全书共分3篇40个章节,第一篇论述眼底病手术基本知识,比第1版增加了“眼底疾病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药”两章,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眼内注药和眼底激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第二篇论述了与间接检眼镜下手术方法大不相同的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技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精细方便、效果良好和容易学习等优点。新版增加了大量手术范例,便于初学者对照学习。第三篇是玻璃体手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及在各种眼底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新增加的章节主要在这一部分,包括玻璃体疾病、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的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和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等章节。新增的章节包括了当前眼底病手术的最新进展,原来的老章节也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术中精选了1757幅清晰的临床检查和手术图片,随书赠送100多例手术视频,清楚地展示了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全玻璃体切除术的基本手术过程,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特别适合各级眼科医师、大中专医学生、研究生、眼科教学及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 摘要: 由刘文教授编著的《眼底病手术学》(第2版)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21年2月)。本书是在13年前(2007年)第1版《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和新进展,重新编写完成。全书共分3篇40个章节,第一篇论述眼底病手术基本知识,比第1版增加了“眼底疾病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药”两章,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眼内注药和眼底激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第二篇论述了与间接检眼镜下手术方法大不相同的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技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精细方便、效果良好和容易学习等优点。新版增加了大量手术范例,便于初学者对照学习。第三篇是玻璃体手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及在各种眼底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新增加的章节主要在这一部分,包括玻璃体疾病、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的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和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等章节。新增的章节包括了当前眼底病手术的最新进展,原来的老章节也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术中精选了1757幅清晰的临床检查和手术图片,随书赠送100多例手术视频,清楚地展示了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全玻璃体切除术的基本手术过程,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特别适合各级眼科医师、大中专医学生、研究生、眼科教学及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 何海龙; 刘振宇; 周春媛; 张立平; 王进达; 万修华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及Cochrane Library,搜集行SMILE与ICL屈光术矫正高度近视眼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从选取的文件中提取患者的术后视力、干眼情况、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术后视觉质量等结局指标.术后裸眼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等结局指标均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统计分析量.各文献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和I2检验.如P50%则认为异质性较大.采用敏感性分析剔除发表偏倚差异较大的研究或存在高偏倚风险的研究,而后检测合并结果的稳定性,如剔除后异质性仍不显著降低,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初步检索各数据库共获得文献59篇,去掉重复文献后剩余3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本研究纳入7篇文献.7篇文献中行SMILE的有439只眼,植入ICL的有422只眼.各研究间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裸眼视力的组间异质性较大(I2=98%和89%).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SMILE组与ICL组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03~0.08;P>0.05).植入ICL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较SMILE组更佳.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两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00~0.07;P0.05).各研究间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的组间异质性均较大(I2=92%和73%).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两者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0.07,-0.03,95%CI:-0.15~0.01,-0.08~0.01;P>0.05).多数文献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故只对其结论进行报道,不做Meta分析.各文献均显示ICL组相较于SMILE组可以引起更低的高阶像差,ICL植入对高度近视眼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行SMILE与植入ICL矫正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术后干眼并发症均可在短期内好转,ICL植入相较于SMILE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效果更为理想,视觉质量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 赵连凯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84例(共计568只眼)为观察对象,按术式不同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比不同手术疗效.结果:同组内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UCVA均有显著改善(P0.05);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均能提高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相较而言前者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 郑直
    • 摘要: 目的:探究对比接触式 A 超与高频 B 超测量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眼轴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需要进行手术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 26 例 37 只眼,根据眼轴长度分成 3 组:①眼轴长度 26 ~ 28mm,18 只眼睛;②眼轴长度 28~30mm,11 只眼睛;③眼轴长度>30mm,8 只眼睛。 分别用接触式 A 超与 B 超测量眼轴长度,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得出预计屈光度,将术后 1 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对比得出误差值,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误差值的大小。 结果:①当眼轴0.05),二者所测眼轴有一致性;②当眼轴>28mm 时,接触式 A 超与 B 超所得术后 1 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的误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28mm 时,用高频 B 超测量眼轴准确性更佳。
    • 刘玥(翻译)
    • 摘要: 近视,一种常见的视远障碍而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被认为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数十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东亚国家。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将达到50%,如果没有采取近视控制干预措施,其中近十分之一将发展为高度近视。在高度近视眼中,常见的具有较长眼轴的眼睛与其他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疾病、后葡萄球菌和脉络膜视网膜变性)的风险增加相关。诊断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支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延缓儿童的近视发展至关重要。
    • 摘要: 由刘文教授编著的《眼底病手术学》(第2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13年前(2007年)第1版《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和新进展,重新编写完成。全书共分3篇40个章节,第一篇论述眼底病手术基本知识,比第1版增加了“眼底疾病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药”两章,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眼内注药和眼底激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第二篇论述了与间接检眼镜下手术方法大不相同的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技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精细方便、效果良好和容易学习等优点。新版增加了大量手术范例,便于初学者对照学习。第三篇是玻璃体手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及在各种眼底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新增加的章节主要在这一部分,包括玻璃体疾病、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的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和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等章节。新增的章节包括了当前眼底病手术的最新进展,原来的老章节也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术中精选了1757幅清晰的临床检查和手术图片,随书赠送100多例手术视频,清楚地展示了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全玻璃体切除术的基本手术过程,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特别适合各级眼科医师、大中专医学生、研究生、眼科教学及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 吉祥; 张丁丁; 毛馨遥; 周仕萍; 刘慧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预测不同眼轴长度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9例(63只眼)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性30例(33只眼),女性29例(30只眼);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9.6±8.8)岁.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患者术前的角膜曲率、眼轴、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根据患者眼轴长度的大小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为27 mm≤眼轴0.05).C组SRK/T公式预测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最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及Barrett UniversalⅡ三种公式预测屈光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3.29;P0.05).SRK/T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3.606+0.146X.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9,P>0.05).结论 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时,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都是相对准确的.但当患者眼轴≥30 mm时,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更小.
    • 赵鹏飞; 柳静; 徐雯; 胡雅斌; 翟长斌; 魏文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后干眼自觉症状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行FS-LASIK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00例(582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3例(279只眼),女性157例(303只眼).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1.1±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290只眼)和对照组150例(292只眼).术前,研究组以人工泪液滴眼4次/d,连续21 d;对照组不予人工泪液滴眼.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等指标.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SIt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12.00±3.16)分和(12.32±3.15)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4,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4.20±3.20)分及(14.60±2.65)分,对照组分别为(16.28±3.34)分及(16.44±3.56)分.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2.243;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5,0.601;P>0.05).术前,研究组的BUT、FL评分及SIt分别为(12.31±3.11)s、(0.51±0.25)分及(14.44±2.15)mm/5 min,对照组分别为(12.47±3.18)s、(0.52±0.24)分和(14.43±2.16)mm/5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6,1.547,0.799;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研究组SIt分别为(10.89±3.13)mm/5 min和(10.93±3.02)mm/5 min,对照组分别为(9.07±3.11)mm/5 min和(8.19±3.25)mm/5 min.研究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2.350;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研究组的BUT分别为(9.96±3.05)s、(10.07±2.98)s及(10.15±3.03)s,对照组分别为(7.36±3.03)s、(7.46±2.59)s及(7.87±2.65)s.术后比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7,2.603,2.441;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FS-LASIK术后可导致干眼的发生,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在术后3个月能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可促进术后泪膜稳定性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干眼自觉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