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屈光矫正

屈光矫正

屈光矫正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轻工业、手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93970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食品与药品、中国社区医师、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护理管理、临床教学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等;屈光矫正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培英、沈建新、张君等。

屈光矫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3970 占比:99.95%

总计:294126篇

屈光矫正—发文趋势图

屈光矫正

-研究学者

  • 谢培英
  • 沈建新
  • 张君
  • 李迎
  • 王丹
  • 迟蕙
  • 郑历
  • 李莹
  • 杨丽娜
  • 柯碧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雯; 冯现明; 陈鸿雁; 廖娅; 王威; 李甦雁; 李影; 王小娟
    • 摘要: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6~18岁中小学生近视筛查与矫正情况。方法: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研究,于2020-09/12以学校为单位抽取徐州市70所中小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参与抽样63488人,剔除不合格记录后,最终纳入6~18岁中小学生58149人,并分析其不同年龄、性别、地区、近视程度下的近视及矫正情况。结果:徐州市6~18岁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为49.26%,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P<0.01),近视程度随年龄增加逐渐加深,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53.70%vs 45.67%,P<0.01),城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乡镇(55.40%vs 45.10%,P<0.01)。框架眼镜矫正率为31.11%,足矫率为60.23%,同时矫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1),女生矫正率高于男生(32.45%vs 29.84%,P<0.01),但女生足矫率却低于男生(56.60%vs 63.98%,P<0.01)。城市中小学生矫正率和足矫率均高于乡镇(46.50%vs 18.33%,62.20%vs 56.07%,P<0.01)。结论:徐州市2020年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不容乐观,中小学生近视矫正率及矫正合格率较低,推测是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高春婷; 袁慧; 杜军辉
    • 摘要: 近视发病率逐年升高,在青少年中更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双眼视觉是指两眼同时视物时,外界物象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视网膜物象,此时神经兴奋传递至大脑高级中枢,使两眼的视觉信号融合为单一的知觉对象的过程。若视立体物,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的不同,造成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不完全对称,有一定的水平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双眼视差,由于双眼视差的存在,才使得人类拥有立体知觉。双眼视功能如调节、集合、立体视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相互作用。现对双眼视功能与近视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的防控选择有效、适宜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
    • 李铁铮
    • 摘要: 本文主要参考近十年的中外相关文章,对青少年近视发生的机制、近视对人眼的影响、青少年近视预防方法和处理以及我国各地在近视防控方向的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工作中近视防控方案的比较与使用提供思路。
    • 冉文瑛
    • 摘要: 目的 探讨弱视综合治疗仪联合精细训练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1月我院弱视患儿60例,按照家属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精细训练,研究组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联合精细训练治疗.以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短,P10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患儿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联合精细训练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值得推广.
    • 丁新如; 刘向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P100潜伏时间、视觉敏感度、视力和屈光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100潜伏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屈光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缩短P100潜伏时间,降低屈光度,其效果优于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
    • 潘秋燕; 樊保红; 葛丽花
    • 摘要: 目的 观察屈光矫正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 8年1 月至2020年1 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 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闪烁光疗法及遮盖疗法眼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屈光矫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 a.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视力情况,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屈光度、调节幅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研究组总有效率(96. 00%)高于对照组(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屈光矫正治疗可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提高患儿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降低患儿调节滞后量、屈光度,提高临床效果.
    • 刘佳; 卢亚梅; 张驰
    • 摘要: 目的:探讨视功能训练对屈光性弱视患儿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132例屈光性弱视患儿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屈光矫正联合遮盖疗法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视功能训练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干预前后双眼融象功能及视力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融象正常率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功能训练可提高屈光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双眼融象功能,提升视力水平.
    • 何海龙; 郭雅楠; 付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和双眼视觉屈光矫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且未经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的患儿156例(312只眼)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86例(172只眼);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7±1.6)岁.依据双眼屈光参差和屈光不正的性质不同,将患儿分为屈光参差组和屈光不正组.矫正前,检查所有患儿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所有患儿根据年龄和屈光状态予以处方配镜,屈光矫正3个月后,再检查患儿的BCVA并再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远近立体视及视感知觉检查.年龄、等效球镜、BCVA、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静态立体视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患儿的不同眼别和屈光矫正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性别、远立体视及动态立体视等计量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屈光参差组112例(224只眼),屈光不正组44例(88只眼).两组患儿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两组患儿平均年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0.05).结论 短期屈光矫正对儿童屈光性弱视的治疗有效.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矫正后远近立体视改变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在近立体视方面表现更好,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远立体视和视感知觉表现更优.视感知觉检查用于临床中,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双眼视觉功能.
    • 王森; 徐玲丹; 吴娟娟
    • 摘要: 先天性小眼球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前后径小于正常范围、睑裂窄、眼眶小、眼球深陷于眼眶内.在临床上,先天性小眼球有多种表现类型:仅眼球体积小,无其他显著畸形者称为单纯性小眼球(或真性小眼球);多数先天性小眼球伴有眼部其他畸形,如前节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缺损、视网膜发育不良、视神经缺损等;最严重的类型是无眼球[1];根据数个欧洲大样本研究统计,先天性小眼球的出生发病率为1.4/万、1.8/万和3.5/万,先天性无眼球的出生发病率为0.3/万~0.6/万[2];而我国的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的发病率为1.18/万.我国先天性眼盲病患者中16.6%为小眼球或无眼球,是我国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3].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的病因尚不明确且相对复杂,目前流行病学提示影响因素主要为遗传及环境因素[4].本文将主要来探讨RGP隐形眼镜在一例真性小眼球中的屈光矫正情况.
    • 常燕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短期单纯屈光矫正疗效.方法 将我院眼科2020年1月-2020年7月接诊的156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均接受眼位、眼球运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并根据患儿的年龄与屈光状态配镜,3个月后复查视力提升效果.结果 经过短期屈光矫正治疗后,3~6岁组、7~9岁组及10~12岁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近视合并散光组和远视合并散光组.结论 短期单纯屈光矫正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