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市
高密度城市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504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等;高密度城市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德萱、李敏、周伊利等。
高密度城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045篇
占比:99.87%
总计:105186篇
高密度城市
-研究学者
- 宋德萱
- 李敏
- 周伊利
- Song Dexuan
- 冉迪
- 刘鹏跃
- 单杰
- 叶如海
- 叶昌东
- 叶洋
- 吴正旺
- 孟雪
- 安文
- 宋利祥
- 张浩鹏
- 朱丹
- 朱雯
- 李松儒
- 李楠
- 杨芳
- 段栋文
- 潘文特
- 王会武
- 王兆辉
- 王永东
- 肖希
- 肖毅强
- 胡楠
- 董楠楠
- 薛德智
- 袁磊
- 郭飞
- 钟中
- 陈文龙
- CACA
- DUAN Dongwen
- Forth Bagley
- GUO Fei
- Killiana Liu(译)
- Li Nan
- Suping Gao
- Yue Chen
- ZHANG Haopeng
- Zhou Yili
- Zhu Dan
- 严迅奇
- 亚历桑德罗·莫雷诺·格雷罗
- 付美祺
- 任婧
- 任远
-
-
沈若宇;
何川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圳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密度城市环境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逐步提高,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高容积率学校的建设成为新的趋势。然而,不少建筑师及学者对此趋势提出质疑,此类有限用地下的极致探索是否是解决高密度城市就学需求激增的唯一途径。本研究针对此问题,选取与深圳市毗邻的、同为高密度环境但教育发展较为领先的香港地区为例,通过对二者城市小学相关规范及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以期在规范指标方面为后续将要大量建设的基础教育设施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
-
周红玫
-
-
摘要:
文章探讨如何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推动具有"专业属性"和创新性的公共设计管理。首先反思了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设计管理模式及其局限,回顾了深圳在公共设计管理上的创新传统。然后通过一系列议题和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作者在过去26年间,如何利用各种公共设计管理创新,捍卫公共空间利益,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优秀设计的诞生和落地提供持续性保障。文章聚焦高品质城市空间的生产方式和机制创新,阐述其如何为承载丰富多元的公共生活营造城市舞台。最后提出为更好地面对新一轮城市化的挑战,有必要为公共设计管理建立起更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
-
-
张倩倩;
唐海达
-
-
摘要:
在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高密度城市正面临着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发展滞后的问题。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在全市6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33家展开了实地调研,剖析了建设现状,总结了其在设计模式、空间品质以及就诊便利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建设模式、功能构成、空间布局、人性化设计四个方面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期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基层医疗设施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
-
-
冉莉敏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生产性农业活动的热情逐渐高涨,“可食用性景观”这一概念备受关注,它是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条件下,城市人群应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新思路和方法。我国的可食用性景观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新加坡,其可食用性景观的发展如火如荼,给城市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通过分析新加坡城市可食用景观现状与发展趋势,期望未来我国能够从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激励政策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改善国内可食用性景观的不良现状,并不断完善营造可食用性景观所需的必要条件,将其真正推广应用到社区之中,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贡献力量。
-
-
魏维轩;
刘冠鹏
-
-
摘要:
在城市与人口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公共绿地空间逐渐趋向立体化发展,绿色屋顶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除调节空气、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外,还具有活动聚集、餐饮娱乐、城市美化等社会功效。对高密度城市绿色屋顶进行社会功效评价,指导绿色屋顶的使用策略,进而充分发挥其社会使用功能。介绍高密度型国家和地区屋顶绿化社会使用促进策略,分析目前屋顶绿化社会使用的6个新类型,提出高密度城市屋顶绿化发展策略。
-
-
李巍;
韦业启;
无
-
-
摘要:
上海静安新地标,高密度城市中的立体浮园5月22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全国第三座场馆正式入驻由Aedas打造的上海盈凯文创广场。作为2021年初竣工的新项目,盈凯文创广场凭借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已成为上海静安的都市文化新地标,立体雕塑般的建筑轮廓,无形中传递着凝固的艺术之美,开放的空间设计,联动滨河区域一同打造出崭新的城市会客厅。
-
-
张俊杰
-
-
摘要: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全国范围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却不断恶化。如何使城景相融,构建广义生态城市与建筑的框架,勾勒出新时代的城市与建筑生态图景?带着这一疑问,《城市建筑空间》杂志采访了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张俊杰先生,探索在高密度城市建设中高品质宜居环境的营造之路。
-
-
陈文龙;
徐宗学;
张印;
宋利祥;
杨芳
-
-
摘要:
高密度城市洪涝高标准设防与用地高度紧张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洪涝治理模式特点及其应用于高密度城市的局限性,从目标、内涵、方法等三个层次,构建了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治理理论框架,破解了传统洪涝分治模式难以实现洪涝防治标准大幅提升和系统达标的难题。将上述理论框架应用于深圳市深圳河流域,开展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运用本理论框架进行洪涝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既满足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经济性和约束性原则,又能实现洪涝共治、系统达标,可为我国城市洪涝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
-
陈晓彤;
何逊;
成露依;
王婷
-
-
摘要:
儿童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儿童游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建设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规划建设儿童游憩空间,首先回顾了我国学术界关于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其次总结了以纽约、东京、悉尼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解决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问题的策略及实践特点,并将相关经验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最后从规划制度、儿童需求、协作平台、体检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儿童游憩空间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
-
邢立华;
聂书琪
-
-
摘要:
通过梳理医院与城市之间公共性的演化简史,指出其公共性与疏离性的矛盾特征具有共存的客观性。在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下,提出都市型医院概念,将其与城市视作连续整体并深度交互。以深圳为城市切片,结合实践研究,通过“共享、渗透、网络、枢纽”的空间策略,建立具有复合交融空间特征的都市型医院公共系统。
-
-
-
Yue Chen;
陈越;
Suping Gao;
高素萍
- 《明日的风景园林学国际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高密度城市的研究,指出高密度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高密度的空间形态增加了城市景观系统的负荷,使城市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即弹性降低.因此,提高此类城市的弹性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系统全面的探究高密度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弹性问题及其方法论,文章基于弹性理论相关研究综述,融合已有的高密度城市问题解决策略,提出了高密度城市背景下的弹性景观设计研究框架.
-
-
袁磊;
刘萱徵;
许雪松
- 《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典型空间的具体实例,分析了高密度城市的风环境与空间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首先选取深圳四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市空间实例:中心商务区,高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和城中村,从容积率、覆盖率、建筑高度和体量错落等方面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其次,研究针对具体实例进行CFD数值模拟,模拟的边界条件,根据空间特征做详细设定,并以人行高度的平均风速和风速标准差为指标,评估风环境的流通性和均匀性.本文通过量化指标,分析了城市空间特征对风场和舒适性的影响,提出高密度城市优化风环境的空间策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如何促进自然通风的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
Li Nan;
李楠
- 《第三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这种状况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空间资源,挖掘城市里微小空间——城市边角空间的利用.本文以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边角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涵盖范围、形成背景等特征,找出它的社会价值与作用,结合国内外现存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寻找处理此类空间的设计思路.本文先从"边角空间"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形成背景,总结其类型.再通过对"边角空间"的实地调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城市"边角空间"的功能.并针对当今城市空间环境状况引出对城市边角空间的需求分析,及构成要素设计进行详细的论述,结合国内外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详细分析得出结论总结,从而引发设计者及居民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边角空间的思考,促使城市空间形态协调发展.
-
-
-
-
林怡;
董英俊;
刘聪;
付美祺
- 《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高密度城市区域中办公空间由于基地条件、容积率、结构要求、规划政策以及造价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办公空间自然采光条件较差,难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照.本研究在上海选取了20个高密度区域内的建成办公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实测照明现状;并通过访谈及问卷,了解我国办公人员通常工作模式、工作时间、人员活动特征等情况,获取自评估的情绪、疲劳度、睡眠质量等数据.对调研及其结果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LED在办公空间应用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
GUO Fei;
郭飞;
DUAN Dongwen;
段栋文
- 《第16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高密度城市和建筑群会大幅度降低风速,引发城市热岛效应并影响人在街区层面活动的热舒适状态.科学评估城市和建筑形态对风热环境的影响以提出优化对策,已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大连中山区为例,探讨了沿海高密度城市形态优化策略,并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策略的通风环境改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发现大体量高层及裙房、周边式街区、密集排列等形态模式对城市通风非常不利;通风道、高低错落、低层架空、适度减小体量提高高度等优化策略对改善城市通风和热环境效果显著.
-
-
董楠楠;
任婧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高密度背景下,上海城区街旁绿地分布呈现出破碎化、微型化的特征.由于上海中心城区开放空间供给严重不足,街旁绿地成为了具有一定市民性使用功能的景观设施.本文针对这一特定绿地类型,实地调研了黄浦区范围内的174块绿地,总结了以可游度、开放度、可达性、游憩活动强度、环境友好度、公平度为构成的社会效能框架,并通过观察法、访谈、活动地图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80块样本绿地在这6项社会效能方面的特征,为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微型绿地效能提升与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
-
Zhou Yili;
周伊利;
Song Dexuan;
宋德萱
- 《第十一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单栋式高层住宅是香港地区重要的城市住宅类型,也是香港高层住宅的原型.本文先对单栋式高层住宅进行定义,展现单栋式高层住宅"基座+塔楼"的基本造型与功能承载.结合单栋式高层案例研究,本文还对单栋式高层进行高度分级,即通过庇护层的有无、庇护层的数量以及建筑总体高度等维度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探究城市土地、城市景观、项目场地、周边建筑等城市要素对单栋式高层住宅在总体布局、朝向、空间划分、交通核心位置等方面的影响,体现单栋式高层住宅在高层高密度城中"面向"城市的特点,既反映城市住宅的一般特征,也体现出亚洲高密度环境下城市住宅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