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环境
绿化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58245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现代园艺、浙江林业、国土绿化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第二届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2008年西部电镀涂装高层论坛等;绿化环境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储荣邦、吴艳、徐英宏等。
绿化环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8245篇
占比:99.76%
总计:158626篇
绿化环境
-研究学者
- 储荣邦
- 吴艳
- 徐英宏
- 易维慊
- 王庆
- 宋锋
- 潘双建
- 王胜
- 田晨冬
- 莫魏林
- 辛洪云
- 金守山
- 陈淑蕴
- 高鹏
- 丁邹洲
- 任丽英
- 刘歆懿
- 刘芳
- 孙溢
- 孙照金
- 常欣
- 廖良
- 张光照
- 张金榜
- 张高昆
- 李冬
- 林俊
- 毛媛媛
- 汪志铮
- 温伟萍
- 王壬
- 王济峰
- 王海洋
- 王福清
- 王立
- 蔡培印
- 谢华
- 郑永华
- 闵炜
- 陈旭
- 魏艳丽
- 黄中月
- DING Zhou-zhou
- JJ
- LIAO Liang
- LIU Xin-yi
- MAO Yuan-yuan
- SUN Yi
- WANG Fu-qing
- WANG Ji-feng
-
-
高国庆;
曹珺
-
-
摘要:
老城区居民楼大多建筑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绿化功能明显不足,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绿化率,以老城区居民楼屋顶绿化、墙体绿化、阳台绿化改造为例,从植物品种选择与搭配、立体绿化的形式与作用等进行分析,以实现老旧建筑物立体景观绿化系统。
-
-
魏维轩;
刘冠鹏
-
-
摘要:
在城市与人口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公共绿地空间逐渐趋向立体化发展,绿色屋顶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除调节空气、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外,还具有活动聚集、餐饮娱乐、城市美化等社会功效。对高密度城市绿色屋顶进行社会功效评价,指导绿色屋顶的使用策略,进而充分发挥其社会使用功能。介绍高密度型国家和地区屋顶绿化社会使用促进策略,分析目前屋顶绿化社会使用的6个新类型,提出高密度城市屋顶绿化发展策略。
-
-
陈爱民;
周清清
-
-
摘要:
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仅认真践行环保理念,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还带动了一批热衷环境教育的家长,实现了“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突破。围栏爬满绿植、墙体上爬满爬山虎、园内果树、常绿树郁郁葱葱……在杭州市余杭区杭运幼儿园,不仅有看得到的绿化环境,还有体验到的绿色教育。
-
-
王念奈
-
-
摘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品位逐步提升,绿化环境、美化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花木盆景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尤其是小品(小、微型)盆景备受青睐,成为茶席、书案、厅(桌)的重要摆饰……于是在各种不同场合都会碰到盆景“发烧友”以及盆景新手心疼小品盆景“夭折”的声音。
-
-
吴振东;
郭敬丹
-
-
摘要:
“曹杨新村好风光,高楼大厦真漂亮。白墙壁,红瓦顶,石子路铺得平。唉嘿哟,走路真称心……”一首传唱于60多年前的歌谣,使人得以窥见潘金华当年的幸福生活。她所居住的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一村,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在那个,上海市民普遍还在使用手拎马桶、煤球炉的年代,新村住户们已经用.上抽水马桶和煤气灶,享受着花园--样的绿化环境。70年来,白墙红瓦的小楼既为新中国工人挡风遮雨,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如今,曹杨新村正在进行彻底改造,将在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总体原则下,使居住功能齐全。“留住旧时光,迎接新生活”的绣花功夫,也为“人民城市为人民”写下了生动注脚。
-
-
-
裴晏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更为多元,住宅区作为承载居住功能的主要硬件设施,在绿色宜居住宅生态背景下,要做好绿化环境的规划设计及配套建设.从住宅区生态循环系统构建入手,分析住宅区高质量规划设计绿化环境的相关思路.
-
-
-
-
摘要:
萍乡市新华花炮厂位于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企业创建于1999年,于2021年9月2日换发的3年有效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占地300余亩,根据新标准建设的3条鞭炮生产线,现有职工248人,管理人员20余人。厂区配有办公大楼、食堂、职工宿舍,标准的厂房建设,花园式的绿化环境,全厂道路实现水泥硬化,企业率先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厂区总投入达4500万元,设计产能60万箱,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
-
-
-
-
-
-
-
-
-
-
Yim Yuchau Stephen;
严汝州
- 《第十一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香港房屋委员会一直通过大规模建造公屋来满足有需要的家庭.2010年以来,我们致力研究"绿色基建构件",包括坡度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节水灌溉系统与管理,以及植物选择的研究,以提高人体舒适度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了提高绿色基础设施组件的可持续性,我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水资源的管理.最近,我们对根部灌溉系统,零灌溉种植系统(ZIPS)和作为污水处理的生物滞留系统进行创新研究.上述系统的试行结果十分理想,能有效减少灌溉用水量,成效令人鼓舞.根部灌溉系统直接把水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减少水的蒸发以达到减少灌溉用水的目的.在实验中,该种系统能节约38%的灌溉用水.这种系统为楼宇绿化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低维护成本的节水方式.对于零灌溉种植系统(ZIPS),在香港我们率先应用地下灌溉的方法来实现"零灌溉",即无需使用食水灌溉植物.该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再透过下层土壤以毛细管提供水分进行灌溉,从而减低用水量.系统亦可减少雨水进入污水渠系统和恢复天然水循环,以提供可持续的市区排水系统.在雨季和旱季里,无人灌溉已在实验计划中应用长达12个月.生物过滤系统从屋顶、人行道和花槽等收集雨水,并通过生物保留系统达到过滤和净化的作用.过滤净化后的雨水将用于绿化灌溉.本文重点阐述以上各个创新系统,旨在分享我们在绿化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借以推广更优质和更能持续的绿化环境.
-
-
郑馨
- 《全国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从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和对环境的认知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对东北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营造具有人性化、地域性和生态性特点的东北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了探讨,提出适应东北气候的居住区场地、绿化环境、游戏设施及附属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来体现具有东北城市寒地特色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