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技术
储粮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农学(农艺学)、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53048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齐鲁粮食、粮食储藏、中国粮食经济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智能化粮库建设与绿色储粮学术研讨会、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成立30周年学术交流会、第三届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等;储粮技术的相关文献由5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长生、徐长明、曹毅等。
储粮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3048篇
占比:99.80%
总计:153351篇
储粮技术
-研究学者
- 刘长生
- 徐长明
- 曹毅
- 程小丽
- 等
- 谭达川
- 刘维春
- 周兴明
- 孙俊
- 常亚飞
- 彭朝兴
- 李爱红
- 武传欣
- 蒋宗伦
- 豆伟
- 赵新昌
- 赵淑凌
- 靳祖训
- 高树成
- 丁建武
- 万拯群
- 于加乾
- 于英威
- 何传友
- 何志明
- 俞霄霖
- 兰盛斌
- 刘严成
- 刘海星
- 周士法
- 周长金
- 孙洁
- 张吉利
- 张宏宇
- 张来林
- 张永君
- 徐志
- 李先明
- 李新平
- 李林杰
- 李海水
- 杨二海
- 杨雄
- 梁彦伟
- 王慧强
- 王若兰
- 王豫军
- 王飞生
- 田华
- 肖雄雄
-
-
周钢霞
-
-
摘要:
结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和储粮情况,在夏季对高大平房仓进行了内环流技术试验。通过对试验仓房温度变化的测试,证明了内环流技术可以明显降低仓温、粮温,有效控制储粮害虫生长繁殖,有效减少熏蒸次数,实现粮食的绿色储藏。
-
-
纪立波;
李丹阳
-
-
摘要:
通过内环流控温结合稻草帘储藏稻谷的储粮技术,稻谷的下层温度低、水分减量小、脂肪酸值增量小、新鲜度高,中层适中,上层温度变化大、水分减量大、脂肪酸值增量大、新鲜度低,且使用稻草帘透气性好,成本低廉,易于消毒、杀虫,保证清洁性,能够更好的提高稻谷销售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内环流控温结合稻草帘储藏稻谷的储粮技术,研究在一定储藏时间下,粮堆不同位置(上层、中层、下层)稻谷水分含量、脂肪酸值和新鲜度的变化,为稻谷储藏提供理论基础。
-
-
王祖远;
郭婵姣
-
-
摘要:
将粮食进行地下贮存是一种极其悠久的粮食存储方式,地下准低温且密闭隔绝空气,为粮食长久贮存提供了可抑制虫害的储藏环境。通过对西澳大利亚一种经过农民现场实验过的地下粮食储藏方式的介绍,呈现具有地域性的地下储粮具体做法与技术路径,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地下储粮提供案例支撑。
-
-
金建德;
盛林霞;
刘林生;
刘益云;
林涛;
高艺书;
余永红;
陈福明
-
-
摘要:
温度控制一直是绿色储粮技术的核心。从基础的仓房结构隔热控温到通风控温、制冷控温,再到新型控温技术,控温储粮技术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立足我库多年的储粮实践,探讨了控温储粮的相关技术应用,以期为储粮企业提供参考,为粮食储藏基础研究提供案例。
-
-
马洪宗
-
-
摘要:
民以食为天,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也更加注重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储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要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高存储量、低能耗、低污染为前提实现对生态体系的保护。本文针对现阶段粮食存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立足于低温、低能耗的原则,有效利用客观条件严控材料使用情况,推行绿色、安全、无污染、节能的储粮技术,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
-
芦禹希
-
-
摘要:
粮食检验可以筛选出符合存储标准的粮食入库贮藏,在粮食入库以后还应加强管理,提供有利于粮食长期存储的良好环境,防止粮食发生虫蛀或霉变,在减少粮食浪费的同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使用价值。本文列举了现阶段粮食检验和存储两个环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粮食检验制度、严把检验质量关与粮食储存关以及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等建议,为新时期粮食检验与存储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
-
-
-
摘要:
“四无粮仓”是上世纪50年代基层粮食职工在当时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储粮管理经验,是粮食行业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四无粮仓”精神,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技术,不断提升安全储粮水平。2017年2月22日,《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检查培训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国粮办储〔2017〕39号)明确要求“建立粮油安全大检查长效机制……每年在春夏交替、秋冬交替时期组织开展粮油安全大检查……每年将不再就大检查另行发文”。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四无粮仓”评定工作。
-
-
丁扬铮;
刘寅;
王烽先;
闫俊海;
孟照峰;
高龙;
李书明
-
-
摘要:
针对目前粮食干燥过程能耗高、存在粮食浪费问题,设计基于溶液除湿的新型粮食干燥机,机组使用氯化锂作为除湿溶液,利用热泵驱动溶液的除湿和再生;对机组空气处理装置进行仿真,研究LiCl溶液的温度、浓度和质量流量对系统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参数稳定时,结合溶液再生要求,采用14°C、27%的LiCl溶液,质量流量控制为4 kg/s时,机组能够获得最佳粮食干燥性能。
-
-
何宇铠;
杨志成;
张烝彦;
潘丹杰;
汪中明;
沈波;
刘兴泉;
张双凤
-
-
摘要: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粮食需求量迅速增加,粮食安全遭遇重要挑战,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气调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储粮技术,不仅可避免化学药剂对稻谷的污染,也能有效防治虫霉害对稻谷的影响,减缓稻谷品质的劣变.本文综述了我国现阶段气调储藏的技术要点,以及对稻谷在气调储藏中和启封后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稻谷绿色优质储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
赵敬东
-
-
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储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及国民生活的重要基础,亦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之一.我国科技日益完善,粮食储藏技术日新月异,储粮设施在我国政策引导下有了跨越式发展与实质化变革.据此,本文以粮食储藏分析及新技术应用趋势为讨论方向,分析了我国储粮新技术的应用趋势.
-
-
赵兴元;
何志明
-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成立30周年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分析折线型屋架平房仓的特点,有针对性对仓房进行隔热保温改造后,结合本地气候优势,在确保低温储藏效果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最佳的储粮经济运行模式,以利用冬季自然冷源实施自然通风与轴流风机通风降温为主,加强压盖密闭、轴流风机散热、环流熏蒸、仓顶喷水、谷物冷却机补冷等储粮技术的科学运用,节能降耗,充分发挥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优势,有效地控制粮堆"内热源"的发生,常年平均粮温保持在18°C以内,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
-
李焕喜
- 《第三届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加强农户粮食产后管理,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犹如打造“无形良田”,是不耕耘的生产,是向管理要效益,既利国又利民,意义重大。开发新型农户储粮仓,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举措。
-
-
武传欣;
程小丽
- 《智能化粮库建设与绿色储粮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军需民食,也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建设大批的粮食储备库,其目的就是要保障粮食安全,为人们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5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荒;60、7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战;80、9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1998年至2003年中央共计投资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安排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项目,新增仓容1048多亿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储粮条件落后的面貌,这次国家粮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配套设施最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最广泛的一次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rn 随着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未来粮仓仓型将会向立筒仓发展,平房仓也要向高大发展。仓储设施需要改善基础条件、配置先进设备。大、中型粮库及中转库,应作为当前机械化的重点考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劳动力的成本的增加和仓型高大化,农户交粮集体化,铁路、交通运粮车、船专业化、散装化,粮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部分实现自动化,应该是必然的趋势。随着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粮食仓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粮情计算机测控系统、磷化氢环流熏蒸、谷物冷却降温、机械通风等技术逐步推广,一些新式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不断进步。在粮库精细管理中引进计算机、视频监控和电子测温、环流熏蒸、就仓干燥等科技储粮技术和设备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库管理工作效率和仓储能力。数字化粮库建设是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数字化粮库建设涉及粮库各业务环节,要求粮库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对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同时粮库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才华。
-
-
-
-
武传欣;
程小丽
- 《第二届绿色储粮与节能减排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玉米在山东地区的安全储藏.针对自身仓房条件和山东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在储粮的各个阶段在不断试验和探索,合理运用储粮技术,有效的降低了玉米水分和温度,抑制了虫害和霉菌的生长,保证了玉米安全度夏,实现了玉米在山东地区的安全储藏.
-
-
张春贵;
刘学军;
安西友;
曹东杰
- 《第三届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两个确保”为根基,以“三个维护”为目标,以执行国家调控任务为中心,以强化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为手段,深入开展以仓储设施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细化、储粮技术科学化、业务培训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仓储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
-
-
董恩富;
贾安越;
陈统斌
- 《智能化粮库建设与绿色储粮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新常态经济",指中国经济在经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速度、结构、方式等等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经常的态势.经济新常态就必须有新方法,所谓"方法对路",指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与新常态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粮食形势新特征和工作新要求.继续实施"两项工程":一是全面实施"粮安工程",把"粮安工程"放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二是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瓶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继续实施"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大力推进粮食文化建设,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软实力.荆门储备库有限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粮食战略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和粮安工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仓储科技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全面提升仓储设施功能,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全面应用储粮新技术,大力提高仓储质量和管理效能。应用多种形式,实行控温储粮。重视人才培养,为人才兴粮打基础,加大危仓老库改造力度,促进粮安工程的实施。
-
-
董恩富;
贾安越;
陈统斌
- 《智能化粮库建设与绿色储粮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新常态经济",指中国经济在经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速度、结构、方式等等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经常的态势.经济新常态就必须有新方法,所谓"方法对路",指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与新常态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粮食形势新特征和工作新要求.继续实施"两项工程":一是全面实施"粮安工程",把"粮安工程"放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二是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瓶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继续实施"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大力推进粮食文化建设,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软实力.荆门储备库有限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粮食战略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和粮安工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仓储科技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全面提升仓储设施功能,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全面应用储粮新技术,大力提高仓储质量和管理效能。应用多种形式,实行控温储粮。重视人才培养,为人才兴粮打基础,加大危仓老库改造力度,促进粮安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