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驾驶风格

驾驶风格

驾驶风格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心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5690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人类工效学、汽车导购、轿车情报等; 驾驶风格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超仲、孙龙、常若松等。

驾驶风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56905 占比:99.79%

总计:57025篇

驾驶风格—发文趋势图

驾驶风格

-研究学者

  • 吴超仲
  • 孙龙
  • 常若松
  • 朱冰
  • 赵健
  • 陈虹
  • 高炳钊
  • 王博
  • 褚端峰
  • 付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春晖
    • 摘要: 宝马X1插电式混合动力采用了与绝大多数同类车型不一样的四驱方式,即发动机单独驱动前轴,电机则单独驱动后轴,既要各司其职,又需无缝配合。这其中海量的标定、计算和验证逻辑,成就了宝马独门绝技--“eDrive”混动控制系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MaxeDrive、SaveBattery之外,AutoeDrive模式则可根据路况及驾驶风格,使电动机和汽油发动机协同运行。
    • 王旭; 马菲; 廖小棱; 蒋佩玉; 张伟; 王芳
    • 摘要: 交通事故与驾驶风格具有强烈的相关性,而驾驶风格的直观体现是驾驶行为。为深入分析驾驶行为与驾驶风格的关联性,探索不同驾驶风格群体之间的差异,筛选驾驶风格分类与识别影响因素,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模型并验证有效性。依托车联网实验数据,利用K-means++算法对驾驶员样本数据集进行驾驶风格聚类,设计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C-RFE)与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RF-RFE)算法进行驾驶特征重要度排序,利用筛选出的特征指标搭建神经网络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特征个数n=6时,2种特征排序算法的排序正确率均高于85%,其中RF-RFE的正确率可达90%;(2)特征排序中重要度最高的指标为最大速度,其在3种驾驶风格群体中的差异可达10 m/s;(3)仅以最大速度作为输入,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精度为86.1%,表明最大速度可有效区分驾驶风格
    • 华翎森
    • 摘要: 目的为了区分中国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类型并考察不同驾驶风格驾驶员的人格特点。方法在全国4个城市(沈阳、北京、驻马店、海口)随机选取800名驾驶员完成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和人格特质量表。结果大部分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属于安全驾驶风格、焦虑驾驶风格、愤怒驾驶风格或冒险驾驶风格中的一种。冒险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感觉寻求上的得分最高,愤怒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愤怒特质上的得分最高,安全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在利他上的得分最高。结论大部分年轻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属于安全驾驶风格、焦虑驾驶风格、愤怒驾驶风格或冒险驾驶风格中的一种。不同驾驶风格的年轻驾驶员具有鲜明的人格差异。
    • 纪少波; 张珂; 李伦; 苏士斌; 何绍清; 冯远宏; 张强
    • 摘要: 基于纯电动汽车的高频运行数据选取了15项与驾驶安全有关的特征参数;通过对各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多参数组合阈值边界线进行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然后对比分析了两种聚类算法和4种降维方法的效果,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和高斯混合模型(GMM)组合算法建立了驾驶风格分类模型,将驾驶风格分为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驾驶风格对应的车辆运行特性。该分类模型能够有效反映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为车队管理和道路安全提供可靠的评估依据。
    • 邱明明; 虞伟; 赵韩; 刘浩; 曹龙凯
    • 摘要: 通过分析工况和驾驶风格对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工况和驾驶风格耦合影响的制动能量回收方法。通过驾驶员在环实验平台采集了踏板信号与车速信号;定义了制动力的工况修正因子α和驾驶风格修正因子β,并分别利用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方法确定了其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利用采集的工况数据和驾驶风格数据,通过学习向量量化(LVQ)神经网络训练了工况和驾驶风格识别模型。最后,建立仿真模型对制动能量回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工况和驾驶风格耦合影响下,所提出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的能量回收效率更高,整车的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马宽旺
    • 摘要: 目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控制策略存在不足之处,AEB系统控制策略未能考虑多项主客观因素协同来适应紧急制动时的动态变化。从主观因素中的驾驶风格和客观因素中的车辆属性、道路条件和行驶环境,分析了它们对AEB控制策略的影响程度,得出在进行AEB策略设计时应考虑多项主客观因素协同,来增加AEB系统稳定性。针对目前AEB的控制策略研究,总结并提出除考虑主客观因素外,应结合智能网联技术和先进智能底盘相来提高AEB系统的适应性。
    • 王贲; 危亮; 汪文强; 郭华锋
    • 摘要: 随着标准法规对整车油耗标准的加严,在开发前期,很难评估发动机台架开发是否满足整车油耗排放法规的限值要求,同时由于整车上不同模式的驾驶风格对排放和油耗的影响无法被单独剥离进行评估,因此,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工况,通过发动机在环系统进行台架模拟试验,从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的模拟跟随结果来看,整车工况能够被准确复现出来,油耗结果EIL系统与整车转毂对比循环加权油耗偏差1.63%,NOx原排循环结果偏差0.91%,从精度结果上证明可通过发动机在环的测试方法进行整车的模拟验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分别测试了动力性与经济性两种驾驶风格对油门踏板的修正(0~50%油门踏板对应扭矩输出动力性修正比经济性修正扭矩增加6%~8%)对中国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结果的影响相对原始数据,动力性风格修正,循环加权油耗上升0.34%,加速度平均值上升0.48%,NOx原排循环结果上升1.65%,经济性风格修正,循环加权油耗降低1.2%,加速度平均值降低0.24%,NOx原排循环结果降低5.26%,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驾驶风格模式对法规限值的覆盖性。
    • 刘强; 严修; 鲁誉; 解孝民
    • 摘要: 为探索驾驶员驾驶行为与电动公交车能耗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模型。为克服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对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模型的负面影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的灰色关联度以及各样本数据的投影值,筛选出与能耗具有高关联性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以及相似度较高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同时,引入了与能耗具有显著相关性的驾驶风格变量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驾驶风格分类并得到驾驶风格标签。将驾驶风格标签和筛选后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单位里程能耗作为输出变量,基于筛选后的数据集建立了考虑驾驶风格的电动公交车能耗灰色关联投影-随机森林(GRP-RF)预测模型。基于广州市某线路电动公交车运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运用该模型分析加速、制动和运行3种典型场景下相应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对电动公交车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能耗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001 8 kW h/km和3.42%。相比于不考虑驾驶风格的GRP-RF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该模型的RMSE分别降低了35.71%和48.57%,MAPE分别降低了38.82%和46.81%。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制动和运行阶段的平均能耗分别为1.066,0.903 7,0.955 2 kW h/km;为使各阶段能耗在相应均值以下,加速阶段应控制加速踏板开度在55%以内;制动阶段应控制制动踏板开度在25%以内;运行阶段应控制车速在40 km/h以内。
    • 马万良
    • 摘要: 为研究纯电动公交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晕车”问题,文章以智能手机为数据采集设备,实车采集10条线路82位驾驶人的逐秒运行数据。将公交车运行过程分为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分析发现加速、减速阶段分别有49.6%、30.8%的瞬时加速度超过了舒适阈值,会使乘客出现不适感,同时匀速阶段速度稳定性远低于社会车辆。此外,为研究驾驶风格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基于车辆运行参数,利用谱聚类算法将驾驶人分为三类,分析发现驾驶风格越激进,驾驶人乘坐不适感越强。通过对公交运行过程的分解与对驾驶人的有效聚类,可为纯电动公交乘坐舒适性改善、运行服务质量评价、驾驶人驾驶技能改善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撑。
    • 赵天欣
    • 摘要: 对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进行分类,衡量不同驾驶风格对纯电动车能耗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划分驾驶风格类型,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基于AVL Cruise仿真模型输出公交车运行能耗数据,比较不同驾驶风格驾驶员的能耗差异。结果表明,模型对测试集进行标签预测后,分类准确率在93%;同一线路下,激进驾驶员能量回收较多,对比正常型驾驶员,激进型和谨慎型驾驶员单位里程油耗分别增加了2.81%、4.44%。利用影响程度,相应采取对驾驶员进行筛选培训等措施,进而降低纯电动公交车运行能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