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颧骨骨折

颧骨骨折

颧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220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创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一届华北地区口腔学术交流会、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颧骨骨折的相关文献由56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益、李祖兵、东耀峻等。

颧骨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1.7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220 占比:98.22%

总计:11423篇

颧骨骨折—发文趋势图

颧骨骨折

-研究学者

  • 张益
  • 李祖兵
  • 东耀峻
  • 赵吉宏
  • 贺洋
  • 何冬梅
  • 唐友盛
  • 孙卫红
  • 安金刚
  • 张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梅; 冯莹; 孙旭; 王培培; 李娜; 栗兴超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钛板在颧骨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颧骨骨折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3D打印个性化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总有效率、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钛板技术复位固定治疗颧骨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 朱浩; 郑孟杰; 李延超; 张力
    •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在颧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例颧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CT扫描,获取医学数字影像通讯数据,将其导入Mimics 10.01软件和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设计复位导板,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三维头颅模型和实体手术导板,并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板,以辅助手术引导骨折块复位固定.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CT检查,将CT复查结果导入辅助设计软件,与术前模拟设计数据匹配整合,评估分析术前设计数据与术后实际位置的差异.结果 术后关键标志点的突度、宽度、高度距离与术前设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症状.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双侧面中部基本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颧骨骨折手术能够明显提高骨折断端复位的精准度.
    • 李智; 程谷; 杨荣涛; 吕坤; 周海华; 李祖兵
    • 摘要: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在单侧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与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完成的单侧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与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拍摄螺旋CT,将数据导入BrainLAB 导航系统或AccuNavi-A 导航系统工作站设计手术方案,然后将手术方案导入术中导航工作站,辅助完成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术后1 周内拍摄三维CT,测量健侧和患侧的颧骨突度值,并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双侧的差异;同时以双侧颧骨突度值的差值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情况,差值的绝对值小于2 mm 为达到了理想的复位标准.术后常规复查,评价伤口愈合情况、面形和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共纳入45 例患者,其中男性39 例,女性6 例,年龄21~68 岁.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的颧骨突度值分别为(80.78±6.14)mm 和(80.85±6.10)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62,P = 0.719).患者术后健、患双侧颧骨突度差值的绝对值为(0.92±0.68)mm.43例骨折达到理想复位程度,另外2例颧骨突度差值的绝对值分别为2.3 mm和2.2 mm.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在单侧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可以有效确保骨折复位的精确性,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刘恒鑫; 肖博; 傅先军; 张娟; 曾贤惠; 张曦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用于辅助治疗陈旧性眶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 例陈旧性眶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18~56 岁.术前行头颅CT 薄层扫描,将数据通过Mimics 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模型确定手术方案,进而打印三维头颅模型,制作截骨导板及复位导板引导术中截骨及复位.采用Mimics 软件测量术前和术后3 d 双侧眶点连线与双侧耳点连线的夹角(A-OT 值)、双侧颧突点至面中线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宽差)及双侧颧突点至过骨性外耳道中心点的垂线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突差),以Hertel 突眼计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侧眼球突出度,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 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3年,手术前后A-OT 值分别为(8.41±2.46)°和(2.67±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242,P<0.001);面宽差分别为(9.12±1.02)mm和(1.51±0.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3.946,P<0.001);面突差分别为(9.22±0.95)mm和(1.53±0.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484,P<0.001);除4例眼球摘除的患者外,其余患者眼球突出度术前为(7.81±1.25)mm,术后6个月为(12.78±0.65)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183,P<0.001),术后无复视及眼球异常运动.结论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陈旧性眶颧骨折的治疗,有助于准确诊断及辅助精确复位,提高手术效果.
    • 钱正美; 陈强; 施琴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复位术在治疗颧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40例颧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实施常规颧骨开放复位术的2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进行经皮微创复位术的2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面部损伤程度(MT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感染、肿胀发生率及治疗后MT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复位术治疗效果显著,其不仅能够降低颧骨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改善患者面部美观情况.
    • 刘鑫; 李小丹
    • 摘要: 颧上颌复合体(zygomaticomaxillary complex,ZMC)骨折是最常见的面部骨折之一.为了恢复面部对称性,避免因眶容积改变导致的功能性损伤,精确的解剖复位和固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颧上颌复合体复杂的三维结构,治疗难度往往较大.本文参考当前有关文献对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 刘金荣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于我院接受经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24例颧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5±3.5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护理后,颧骨骨折患者抑郁评分为(48.16±3.26)分及焦虑评分为(43.29±3.11)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经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形成风险,改善其负性情绪,为颧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可靠支持.
    • 周本忠; 马云霞; 王胜国; 李龙巧; 陈志太; 史先萍; 吴飞凤; 张泽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患者45例,其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16 ~71岁;左侧30例、右侧15例.均采用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术中通过C臂X线机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和颧弓弧度情况,以骨折对位良好和颧弓自然弧度恢复、目测最大张口度明显改善为骨折闭合复位满意;术后3~6个月,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最大张口度的变化和CT测量双侧颧弓突度差值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并结合临床和CT表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5例中,44例经1次复位即获满意效果,另1例经2次复位后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CT复查显示45例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最大张口度术前为(2.76±0.37)cm、术后为(3.91±0.15)cm,CT测量双侧颧弓突度差值术前为(4.43 ±0.28)mm、术后为(0.47±0.09)mm,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2、93.281,P值均<0.05).手术疗效评价为Ⅰ级42例,Ⅱ级3例;依视觉模拟量表评估45例患者满意度为99.50% ±2.15%.结论 微切口闭合复位术治疗单纯性颧弓M型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易于掌握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季艳丹; 黄君杰; 夏超; 曾勇; 谭颖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在辅助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Z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7例单侧粉碎性Z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导板分为3D导板组和常规组:3D导板组20例,术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骨折复位;常规组17例,采用传统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值:△L1,双侧眶下缘点至眶上缘点间距离的差值;△12,双侧颧突点至外耳门点间距离的差值;△L3,双侧颧弓突点至正中矢状面间距离的差值;△α,双侧颧突角差值;△β,双侧颧弓角差值.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面部对称性、张口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D导板组与常规组△L1分别为(1.04±0.62)mm、(1.91 ±0.50) mm,△L2分别为(1.32±0.56) mm、(3.50±0.92) mm,△L3分别为(1.48±0.64) mm、(2.83±0.94) mm,△α分别为0.93°±0.34°、3.01°±0.56°,△β分别为0.97°±0.27°、2.7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D导板组中20例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常规组中3名患者出现患侧面中部塌陷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钛板、钛钉松动外露、张口受限及眼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单侧粉碎性ZCF治疗可提高骨折复位精准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