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算公开

预算公开

预算公开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12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江淮法治、民主与法制、公民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等;预算公开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一凡、任晓兰、吕侠等。

预算公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15.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812 占比:84.75%

总计:3318篇

预算公开—发文趋势图

预算公开

-研究学者

  • 冯一凡
  • 任晓兰
  • 吕侠
  • 李蒙
  • 李铭
  • 亓坤
  • 刘金石
  • 王斌
  • 田必耀
  • 谷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媛; 李建军
    • 摘要: 公开透明是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公众有效监督预算的前提。本文实证考察了社会监督对地方政府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监督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收入预决算偏离和支出预决算偏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社会监督对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执行偏离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对预算编制偏离的矫正效应主要存在于支出预算;社会监督对省级政府可控预决算偏离行为的矫正效应也主要体现在支出预算。此外,社会监督在矫正地方政府预决算偏离的同时,还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本文的研究对运用社会监督力量完善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经验支持。
    • 胡艳; 王斌
    • 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单位应将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及时向社会公开。预算公开既是国法要求,也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作为预算单位,如何全方位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值得深思,预算公开给预算单位及其财务人员提出现实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预决算编制要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及从哪些方面做好预算公开配套工作,对预算单位如何做好预算信息公开进行分析,为各级预算单位切实做好预算信息公开这项工作提供几点思路。
    • 摘要: 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2014年以来,财税领域改革多点突破,不断向纵深推进。现代预算制度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新预算法颁布实施,预算公开、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移支付制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密集推出,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 吕亚霓
    • 摘要: 随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政府财政预算公开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预算公开的内容不规范、形式单一,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完善预算公开的法律体系、创新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方式等三个方面对政府财政预算公开进行了研究。
    • 摘要: 原定于2022年4月16日在贵州财经大学举行的全国政府预算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调整至2022年9月24日举行。会议地点不变,论文征集时间截止至2022年9月9日,欢迎广大政府预算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继续投稿。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2014年以来,财税领域改革多点突破,不断向纵深推进。现代预算制度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新预算法颁布实施,预算公开、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移支付制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密集推出,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 吴青
    • 摘要: 随着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我国社会治理模式从“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就显得越发重要。财政预算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从不可触摸的隐蔽之处走到了阳光下,并向着更多方位、更加透明的方向走去。文章主要回顾财政预算公开的法治化道路,并以广东省部分城市为例,对其目前财政预算公开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新形势的评价和建议。
    • 杨志安; 刘子硕
    • 摘要: 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政府治理的重要方式,而预决算的执行偏差会影响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度。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31个省市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预决算偏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预决算的偏离度均产生明显的负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东部省市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的偏离度产生的负向效应较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政府预决算支出偏离的负向影响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为持续发挥财政透明的积极作用,应当不断拓宽预算信息公开的方式和渠道、积极发扬媒体社交等公众平台的降低信息专业壁垒的作用,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 摘要: 4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预算法》等财政法律制度,以化解较为突出的收支矛盾,解决预算管理中统筹力度不足、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等问题,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为目标引领,将多年来预算管理探索取得的成效加以制度化。随着《意见》的发布和有效实施,必将对我国的预算管理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 吴冠毅
    • 摘要: 知情权作为纳税人的首要权利,直接影响纳税人其他权利的实现.用税知情权是纳税人知情权的子权利,不仅事关纳税人知情权的实现,而且是对政府预算支出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对它的保护能够提高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由于理论认知不足、预算公开不够、相关监督缺位等实现障碍的存在,纳税人用税知情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可从明确用税知情权、落实预算公开的实体法路径、建设救济与监督机制等路径推动用税知情权的实现.
    • 许宏才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健全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改进转移支付分配办法,转移支付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的政策效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支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