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肌筋膜炎
项背肌筋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502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体育科技、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等;项背肌筋膜炎的相关文献由1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圣浩、柴铁劬、王全权等。
项背肌筋膜炎
-研究学者
- 张圣浩
- 柴铁劬
- 王全权
- 陈海林
- 陈磊
- 周蓉
- 张吉
- 曾伶
- 李克译
- 李颖文
- 滕问友
- 郭太品
- 顾非
- CHAI tiequ
- CHEN lei
- ZHANG shenghao
- 任世定
- 何冠蘅
- 余光云
- 侯乐
- 傅鸿亮
- 刘保新
- 刘元华
- 刘真
- 刘锦
- 刘鹏
- 厉卫红
- 吉登军
- 周学龙
- 周志军
- 周超
- 周锐
- 唐珺洋
- 唐福宇
- 奚海翔
- 姜梅
- 娄宇明
- 庄礼兴
- 庞小林
- 廖雪
- 张俊
- 张友乾
- 张巍
- 张德娟
- 张昆
- 张栋
- 张玉珊
- 张玉镇
- 张雷
- 彭天忠
-
-
焦新林;
陈叶
-
-
摘要: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为“肌肉风湿症”,是由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性,以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临床症状为主,多在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等处可触及明显疼痛点。笔者用金钩钓鱼针法配合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4例,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成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10例,女14例;年龄25~48岁,平均(35±6)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2.7±6.4)个月。
-
-
陈章妹
-
-
摘要:
1寻筋啄刺法取穴:项背部肌筋膜筋结点、曲池穴、外关穴。功效:舒筋活血,通络祛痛。主治:项背肌筋膜炎等项背部疼痛疾病(气滞血瘀证)。针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通过移动肩胛骨找寻筋结阳性点,消毒后,用毫针(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下同)垂直刺破表皮渐达骨面,触及骨面后如雀啄般行针,随即起针,此处不宜留针,配合针刺患侧颈夹脊、曲池、外关穴,留针30 min起针。方解:"寻筋啄刺法"中的"筋"即"筋结",意在患侧项背部肩胛区周围寻找筋结阳性点,并在此处行啄刺手法,使筋结松解,从而达到舒筋活血、通络祛痛的效果。配曲池穴以益气养血、舒筋解痹;配外关穴以疏通三焦气机、行气止痛。
-
-
姜梅;
彭天忠
-
-
摘要:
目的:观察循经刮痧联合走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邪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项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邪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循经刮痧联合走罐法,对照组给予针刺+T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8天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第8天(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8天和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显著低于治疗第8天(P<0.05)。结论:循经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邪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项背疼痛症状。
-
-
黄琪琛;
庞小林;
张玉珊;
韦英才(指导)
-
-
摘要: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的临床常见病。韦英才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总结了韦英才教授运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证经验,其认为本病致病多为“因结致痛”,治疗当“以痛为腧,松筋解结”。
-
-
刘鹏;
薛剑;
黄昕;
董霏雪
-
-
摘要: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可疑患肌处,频率为1次/2 d,2周内共治疗7次。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OM)、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继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压痛点评分、ND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测评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测评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ROM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ROM提升幅度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26/30),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的73.4%(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可有效改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颈部功能,且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
-
-
邓婷婷;
李子腾;
张昆;
郑君;
马玉侠
-
-
摘要:
目的:探讨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取《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毛刺法组给予《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压痛积分和功能障碍积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压痛积分和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首次治疗后毛刺法组较常规针刺组VAS评分降低更显著;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00%(27/30)低于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67%(2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较普通针刺效果更好,《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及时止痛,明显减轻患者压痛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
-
-
陈虹林;
刘真
-
-
摘要:
目的:对中国阿曼两种拔罐放血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3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阿医组,分别采用中医七星梅花针和阿曼Al-hijamah拔罐放血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疼痛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中医七星梅花针和阿曼Al-hijamah拔罐放血法均能减缓项背肌筋膜炎患者疼痛(P<0.05),其中中医组总有效率和缓解疼痛评分比阿医组更优(P<0.05).结论:中医七星梅花针和阿曼Al-hijamah拔罐放血法均能有效减轻项背肌筋膜炎患者疼痛,但中医组疗效更优.并且中医拔罐放血法对皮肤损害小、失血量少、皮肤不会留疤痕,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感染风险.
-
-
-
-
邱创臻;
何冠蘅
-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浮针针刺组)及对照组(普通电针组),每组各30例。通过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有效率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浮针针刺组治疗后的NPQ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普通电针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
-
-
田海丽;
温艳华;
田海萍;
田金太;
田海芳;
李晓斌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仰头提肩扩胸肌牵引锻炼法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仰头提肩扩胸肌牵引法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并评价临床疗效.80例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评时间分别为治疗后1周、3周、6周.结果:临床治愈4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5%.结论:采用仰头提肩扩胸肌牵引锻炼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为防治项背肌筋膜炎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而又舒适的运动疗法.
-
-
李克译
-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6例,好转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具有良好疗效.
-
-
CHEN lei;
陈磊;
ZHANG shenghao;
张圣浩;
CHAI tiequ;
柴铁劬
- 《第九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门诊、理疗科门诊诊断为颈背肌筋膜炎的患者.30例纳入治疗组,30例纳入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靳三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理疗的方法治疗,1次/日,5次/周,1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前后组间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显示,靳三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
陈丽;
刘元华
-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是一种因某种原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导致腰背部筋膜及肌组织出现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等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引起项背部酸痛、僵硬、运动障碍等症状。手法治疗时局部产生的挤压、按揉、牵拉等能舒经通络、驱湿散寒,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致痛物质所产生的疼痛反应从而缓解肌痉挛、水肿,并可改善肌营养而使病情好转。内调法主要采用补脾益气中药健运患者脾之功能,使外侵、内生之湿邪得以代谢排出体外。
-
-
-
-
-
-
管浩;
郭太品;
段晓荣;
李彩莲;
田春艳;
廖雪
- 《第五届兰茂论坛暨2018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背肌筋膜炎多由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致肩颈部筋肉劳损,或受风寒湿侵袭,致其经络凝滞不通而发病,是以肩颈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现在西方医学主要是药物疗法,但是对其痛症难以取得理想疗效或者避免副作用.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有大量临床报道,本文主要采用“调神导气巨刺法”针刺阳陵泉治疗背肌筋膜炎2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
-
邓素玲
- 《中国第二届中西结合防治心脑血管、肾脏、肿瘤疾病暨养生保健高级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人体的各种姿势和运动都离不开脊柱的参与,因此,不良姿势、固定姿势、不和谐运动、疲劳运动均可以从静态、动态的不同侧面损伤脊柱,造成不同的病损。这些病损中,有属于骨错缝范畴的,可以通过复位而手到病除;有属于筋伤范畴的,可以借助手法松解黏连、疏通经络、消除肿胀的作用,达到解痉镇痛、散瘀消炎的目的。本文分析了颈椎病、项背肌筋膜炎、胸椎后关节紊乱、腰椎后关节紊乱rn、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