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烧伤
面部烧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1461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齐鲁护理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二届荆宜荆三地烧伤整形与美容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再生医疗技术与烧伤创疡治疗理论研讨会等;面部烧伤的相关文献由653位作者贡献,包括黎洪棉、尹佐荣、杨秀英等。
面部烧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61篇
占比:97.46%
总计:11760篇
面部烧伤
-研究学者
- 黎洪棉
- 尹佐荣
- 杨秀英
- 王强
- 王继桓
- 田娟
- 聂兰军
- 邵弘
- 丁学珍
- 严刚
- 严明忠
- 任现元
- 何艳霞
- 倪新春
- 刘丽红
- 刘筱雯
- 刘艳梅
- 吕仁荣
- 周丽娜
- 周娟红
- 周明
- 周琴
- 唐有玲
- 姚美华
- 孙丽娟
- 岳丹霞
- 崔桂花
- 康毓颖
- 张妍
- 张少华
- 张彩霞
- 张捷
- 张敬德
- 张艳萍
- 彭正进
- 徐丽红
- 徐凡
- 徐彦子
- 成赟
- 方进勇
- 曹小霞
- 李娟
- 李晓卫
- 李毅
- 李霞
- 杨光喜
- 杨琼
- 杨莹
- 杨蓉娅
- 杨通祥
-
-
陈骏
-
-
摘要:
目的探讨青霜露暴露疗法对防治面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急诊外科、皮肤科就诊的12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外涂湿润烧伤膏涂膜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青霜露暴露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换药疼痛评分、瘢痕评分、色素沉着率、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WHR)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换药疼痛评分、瘢痕评分及色素沉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霜露暴露疗法可提高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瘢痕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
刘飞飞;
高玲;
侯蓓;
张东进;
类成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面部烧伤青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106例面部烧伤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干预后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可降低面部烧伤青年患者的病耻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谷玲;
王代娟;
曾小燕
-
-
摘要:
目的:分析皮肤美容对面部烧伤色素沉着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共计50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创面清洁治疗,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以及对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优良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皮肤美容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
-
-
田梓桐;
崔沐
-
-
摘要:
目的:分析延伸护理服务配合心理干预在面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面部烧伤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面部烧伤整形手术,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39例,观察组(延伸护理服务配合心理干预)42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4%,明显低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延伸护理服务配合心理干预在面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佳,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恢复.
-
-
成红;
肖霞;
黄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访谈联合集体活动在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 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面部大面积烧伤后行瘢痕预构皮瓣治疗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烧伤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访谈联合集体活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访谈联合集体活动可有效缓解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
-
张丽红;
陈玉恺;
李亚鲜
-
-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面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收的面部烧伤整形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5月~2020年8月接收。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部烧伤整形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
-
周敬砚
-
-
摘要:
形式上海熊爪咖啡店门口没有一般咖啡店的门面和店员,取而代之的是墙面中一个不大的洞,一只熊爪从里面伸出。这个熊爪会和路人打招呼,也会递出咖啡。空间熊爪咖啡店位于街道旁住宅楼下的商业门面,面积不到30平方米,店员是残障人十,递出咖啡的店员是面部烧伤者。咖啡店不仅吸引着行人,也温暖了残障人士。
-
-
陈虹琴;
张利全;
和金妹;
王燕霞;
朱春兰
-
-
摘要:
目的:探究对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实施聚焦心理护理模式联合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12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施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5例,施行聚焦心理护理模式联合专科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6.92%)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6%)较对照组(83.64%)更高(P<0.05).结论:对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实施聚焦心理护理模式联合专科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变其应对方式,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
-
-
蔡芳;
陈晓娟;
周晓倩
-
-
摘要:
目的 分析面部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自尊水平及希望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0例面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评分评估自尊水平,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评分评估伤残接受度.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面部烧伤患者的AODS评分,分析面部烧伤患者自尊水平与伤残接受度的关系.结果 100名面部烧伤患者AODS评分为(63.06±11.09)分.不同希望水平、自尊水平面部烧伤患者AO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希望水平(X1)、低自尊水平(X2)与面部烧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低下有关(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47.470+5.261X1+3.110X2.结论 面部烧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较低,可能与低自尊水平及希望水平低下有关.
-
-
陈芳燕;
许瓅文;
常江
-
-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面部烧伤患者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2例进行瘢痕修复的面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基本病情水平差异,对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生活质量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urn-specific health scale-abbreviated,BSHS-A)]进行评估,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与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依从组与不依从组患者之间年龄、个人月收入、瘢痕面积、烧伤程度差异显著(P0.05);年龄≥35岁、个人月收入<5000元、瘢痕面积<15cm2、烧伤程度为深Ⅱ度烧伤是导致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从组患者CES-D得分低于对照组,BSHS-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CES-D得分与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r=-0.519,P<0.05),患者BSHS-A得分与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634,P<0.05).结论:年龄、个人月收入、瘢痕面积、烧伤程度均可影响面部烧伤患者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且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均与瘢痕修复治疗依从性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
-
王春立;
甘代军;
梅小霞;
王春梅
-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面部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特点.rn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108例面部烧伤整形患者,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全部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包括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等指标.rn 结果:54例面部烧伤整形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后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6.6±5.4d,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8±6.9d.且研究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6%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9%,且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后生活质量、心理支持与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21±0.26、4.75±0.33和4.48±0.25,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后其生活质量、心理支持与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3.78±0.65、3.92±0.54、4.12±0.38.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rn 结论:针对面部烧伤整形患者在治疗中选择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且心理支持、生活质量、功能恢复状况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
程银忠;
于洪亮;
陈梓淼;
霍鹏;
王伟鹏;
周晓峰;
程琳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剂(rhGMCSF)在面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5-42岁,烧伤面积1%-50%,深度为Ⅱ-Ⅲ°.其中12例为单纯面部烧伤,26例合并其它部位的烧伤.38例患者入院后经简单清创,使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外涂面部烧伤创面,用量1支/100cm2创面面积,外敷油纱后进行半暴露.烧伤后3-5天,创面每天换药一次,随着创面的渗出减少,隔日换药一次.全身治疗同烧伤常规治疗. 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外用rhGMCSF完全治愈,愈合时间最短9天,最长20天。3例形成肉芽组织后经家属同意进行植皮治愈,1例形成肉芽后家属要求坚持换药47天愈合。34例外用rhGMCSF治疗的患者中,对16例全程使用rhGMCSF治疗的患者进行6-12月随访观察,面部深Ⅱ度到浅Ⅲ度烧伤创面愈后,除部分色素沉着外未见瘢痕增生,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rhGMCSF有快速促进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是目前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
-
-
-
-
-
-
-
沈健;
孙磊
-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2014年1月1日,两院三部发布公告正式试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至今已经试行四年余.如何理解、使用有关条款,常常引起争议.由于对有关条款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出现同一种损伤有两种以上的不同鉴定意见的问题,在司法审判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如何解决人体损伤鉴定中出现的争议,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新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为一线鉴定人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个别条款仍不尽完美,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今后法医损伤鉴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恳请各位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笔者希望在以后的修订中,相关条款和解释尽快出台,不断完善现行的《新标准》,从而提高损伤鉴定的质量,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更好的为法制建设服务。
-
-
沈健;
孙磊
-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2014年1月1日,两院三部发布公告正式试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至今已经试行四年余.如何理解、使用有关条款,常常引起争议.由于对有关条款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出现同一种损伤有两种以上的不同鉴定意见的问题,在司法审判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如何解决人体损伤鉴定中出现的争议,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新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为一线鉴定人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个别条款仍不尽完美,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今后法医损伤鉴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恳请各位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笔者希望在以后的修订中,相关条款和解释尽快出台,不断完善现行的《新标准》,从而提高损伤鉴定的质量,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更好的为法制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