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
非ST段抬高型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882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心血管病学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第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非ST段抬高型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A.、J.、S.等。
非ST段抬高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8827篇
占比:99.93%
总计:178952篇
非ST段抬高型
-研究学者
- A.
- J.
- S.
- 马超(校)
- C.
- K.
- M.
- P.
- 丁华忠
- 丁琳
- 周智华
- 徐永城(译)
- 朱文元
- 李皓
- 杜媛(译)
- 王勇
- -
- A
- Alexander
- Andrzej Budaj
- Ann Quill
- Bahrmann
- Blazing
- Chen
- Chiara
- Christopher B. Granger
- D.
- De
- Di
- F.
- Fox
- Frederick A. Anderson
- Fresco
- G.
- Gordon Guyatt
- Graham S Hillis
- Held
- Heusch
- Jack Hirsh
- Januzzi
- Joel M. Gore
- John W Eikelboom
- Jr.
- Kastrati
- Keith
- Keith A. A. Fox
- Kim A. Eagle
- L.
- Lemos
- Marcus D. Flather
-
-
宋占春;
陈亮;
张迪;
任智超;
孙杨;
张思媛;
林小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Killi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8例老年急性NSTEM病人,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分为4组,记录所有病人临床资料,测定各组PDW;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DW与老年急性NSTEM病人Killip分级的相关性。结果:随着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升高,PDW逐渐升高(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DW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_(s)=0.792,P<0.01)。结论:PDW与老年急性NSTEM病人Killip分级呈正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病人心功能预后指标之一。
-
-
季竹君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心电图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即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ST段下移幅度超过1 m m、导联数量≥6个、ORS波时限≥100 m s以上的三支/三支+左主干时比例高于S T段下移幅度不到1 m m、导致数量不满6个、QRS波时限不超100 m s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一致,从ST段下移的幅度和ST段压低导联数量以及QRS时限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依据。
-
-
何土杰;
林进爵
-
-
摘要: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6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34例,A组给予替格瑞洛,B组给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用药后结果.结果:用药前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LVEF、LVEDD比较无意义(P>0.05),但A组用药后各指标优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运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效果突出,有效减低血小板聚集率,防止心血管事件产生,改善心功能.
-
-
郑增强;
赵瑞雪;
金晓阳;
袁清茹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将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纳入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86例NSTEMI患者中,随访期间12例(13.95%)发生心源性死亡;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D-二聚体(D-D)、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低,血浆D-D、BNP水平高,血清IL-6、UA水平高,血清ApoA-1水平低是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LVEF低,血浆D-D、BNP水平高,血清IL-6、UA水平高,血清ApoA-1水平低是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
-
马欣雨;
老锦雄;
王文会;
李冰洁
-
-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K、CK-MB、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通针法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互结证),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