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
青年画家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0篇、专利文献356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商情、文化月刊、美术等;
青年画家的相关文献由98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恩存、刘大为、孙克等。
青年画家
-研究学者
- 徐恩存
- 刘大为
- 孙克
- 殷双喜
- 贾方舟
- 尚辉
- 张晓军
- 徐宏丽
- 杜哲森
- 贾德江
- 邵大箴
- 郎绍君
- 马鸿增
- 周京新
- 宋惠民
- 杨悦浦
- 王仲
- 程大利
- 程至的
- 高继民
- 刘曦林
- 孙美兰
- 张士增
- 张小平
- 张桐瑀
- 朱浩云
- 水天中
- 王伯敏
- 翟墨
- 蔡若虹
- 裘山山
- 马付才
- 龙瑞
- 丁寺钟
- 乃渊
- 伍立军
- 何涛
- 侯美玲
- 冯远
- 刘文科
- 刘梓封
- 刘海粟
- 刘纲纪
- 刘菊亭
- 唐宝民
- 夏硕琦
- 孙力军
- 宗文
- 岳勇
- 平堂
-
-
杜尚儒
-
-
摘要:
从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到留藏工作,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再到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培训活动部干部,刘艺潇用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大学毕业生到推动西藏青少年美术教育的青年画家的身份转变。在刘艺潇心目中,西藏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
-
张达明
-
-
摘要:
1933年7月,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返回时途经南昌,被当地媒体记者发现后作了报道,引起许多青年美术爱好者的极大关注,纷纷慕名向徐悲鸿请教,其中就有青年画家傅抱石。其时,傅抱石正失业在南昌的家中,生活陷入困顿。
-
-
是说新语
-
-
摘要:
择一事,终一生。一个人能找到终身奋斗的目标,是幸福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初,那些大多从城市来到大漠的青年画家、学者,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恶劣的沙尘天气、缺水缺电缺生活必需品,极端贫瘠的物质条件,似乎在考验他们的忍受极限,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洗澡简直太奢侈,就连报纸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也已成"历史"……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无疑很苦,可是在他们眼里,对大漠深处的数十年并不感到煎熬,而是甘之如饴。
-
-
-
-
摘要:
青年画家万亨:金屏风上妙笔生花我市青年画家万亨在金屏风上妙笔生花,呈现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又不落俗套,再现了传统中的"金碧辉煌"之景。万亨,1983年出生于平阳,小时候就喜欢画画。中师毕业后,他成了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工作一年后,他最终考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大学期间,他常常闭门不出专心苦练,几乎每个周末都能在教室和画室看到他的身影。"班主任王伟平说。
-
-
过儿(文);
仲青(绘)
-
-
摘要:
谁能想到,只因当年塞纳河畔的一见倾心,从此法国少了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画家,而千里之外的敦煌多了一位任劳任怨的守门人。那是1936年的秋天,塞纳河畔。信步闲逛的青年,随手打开了一个古朴的线装书盒——《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就在那一刻,他的命运突然转向。
-
-
向水英
-
-
摘要:
近几年来,湘西籍土家族青年画家李万锋专注于张家界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连续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受到社会及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李万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人,出生和成长地离张家界只有几十公里。用他的话说,张家界就是他的"家山"。因为对这方土地的热爱,近年来,他执着于张家界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慢慢地,悟出了门道,画出了经验,产生了影响,也得到了美术界的认可。
-
-
杨艳
-
-
摘要:
此次参加展览作品《G60科创云廊》是一件油画作品,由我和王珺两位青年画家共同完成。下面我就作为代表来谈谈作品的创作感想。第一次看到云顶时,是在G60高速上的偶然路过。当时远眺,就被云顶的线条美和庞大的气势所吸引,总想着要有机会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元素。当看到"日出东方"创作项目有这一选题时,我们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云顶之下。
-
-
陳明;
楊三軍
-
-
摘要:
不同国度的文化,造就了中西绘画之差异。本来,中西绘画在两条不同路径上各自发展,互不相扰,然自晚明西画东渐以来,两者有了或冲突、或融合的交集。于是,油画的本土化一直是中国油画家不可回避的命题。清代宫廷画家虽已从语言形态方面进行了融合中西的尝试,但这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还远未成熟。此后历经中国油画家的长期实践和研究,才渐成气象。在探索油画本土化的当代油画家中,青年画家杨三军的创作值得关注,他所创作的一系列油画风景,在面目上与一般的写实油画十分不同,在绘画语言和画面结构及艺术境界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意趣。
-
-
郑岗;
刘笑
-
-
摘要:
一、"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之过程与愿望2016年夏,泰山脚下,张望教授宣读了《关于"新现实主义"创作的倡议——给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青年画家的一封信》,这封信被认为是关于"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的倡议,以此开启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梳理。
-
-
张曙光
-
-
摘要:
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画家们始终坚持写生的传统,每年都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风写生,和多数画家采风不同的是,这些来自西部地区的青年画家,生于斯长于斯,除了出来参观、学习的时间,他们的生活基本上不会离开本民族地区,作品的主题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民族,他们对于民族地区的情感和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待久了的人的"乡愁"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故乡的情感更多是与记忆相关,不断地将记忆融入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