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
倡议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四川统一战线、中国机关后勤、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倡议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丹、伍浩松、保罗·萨巴蒂尔等。
倡议
-研究学者
- 于丹
- 伍浩松
- 保罗·萨巴蒂尔
- 克里斯托弗·韦伯
- 刘慧安
- 坦雅·黑科拉
- 夏婷婷
- 彼得·德利翁
- 李天铎
- 李斌
- 杨志军
- 柳青
- 王义桅
- 王仙
- 王国钰
- 王小怡
- 祁丹
- 董海
- 韩阳
- Anderson KO
- Gallagher RM
- Garth Mannnig
- Meghani SH
- Polomano RC
- SRS
- Tait RC
- Vallerand AH
- 一木
- 丁一
- 丁利刚
- 丁华
- 丑则静1
- 丛红日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1
- 于利伟
- 于嘉华
- 于晨丽
- 于殿甲
- 亚寒
- 付韶军
- 任世杰
- 任华荣
- 任芳容
- 伍浩松(校)
- 伍浩松(译)
- 伯埙
- 伯蓝
- 何相华
- 何霞霞
- 侯俊峰
-
-
-
-
摘要:
2022年5月18日至19日,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及与会各国工商界代表,以“汇聚贸促力量、共同开放发展”为主题,进行广泛深入和富有成效的交流,达成一系列共识,共同发出以下倡议:一、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扩散蔓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
-
钟新;
金圣钧;
林芊语
-
-
摘要: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发现历届冬奥口号的倡导主题呈现出从“齐聚同一时空”到以“火焰”与“激情”为中心的诠释;通过对历届冬奥口号相关的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冬奥口号的创制一直以来都在向世界传达“义利相兼”“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契合的倡议理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倡议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林匹克精神、办赛理念和奥运愿景的中国解读、中国诠释和中国表达。
-
-
谭刚毅;
赖德霖;
戴路
-
-
摘要:
2022年5月21日,第五届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与工作坊暨新建筑论坛(春季)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举办。在本次会议上,学术委员和代表们经过热议,建议共同发出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究的倡议,使建筑口述史学工作机制常态化,也让更多的机构和学者关注并参与到建筑口述史工作中来。《新建筑》刊发并一同发起倡议。
-
-
-
-
摘要:
2022年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4次会晤期间举行。对话会发表主席声明。根据声明,中国将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作为本次对话会成果,包括将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
-
-
王琪
-
-
摘要:
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年会上发起了“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提出“在2030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一万亿棵树”的目标任务。韩正副总理在会上表示,中方支持并愿意与世界分享中国绿化经验。为响应世界经济论坛的倡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特使在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力争10年内种植、保护和恢复700亿棵树”的中国行动目标。
-
-
杜娟
-
-
摘要: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积极作用,切实落实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向全市各级社会组织发出如下倡议.
-
-
伍浩松;
李晨曦
-
-
摘要:
【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2022年5月5日报道】为推进核能制氢技术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2年4月启动核能制氢部署路线图倡议。该倡议将汇集决策者、技术开发商、项目管理者和运营者等多方力量,共享各国核能制氢发展战略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明确相关技术的商业化路径,并制定一份路线图指导文件,为各国提供用于评价、规划和制定核能制氢发展战略的工具。
-
-
-
王仙
-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世界级国家发展倡议。山西省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必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基于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发展,并运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机遇、挑战。通过分析发现山西省资源充足、工业基础雄厚,同"一带一路"国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同时也面临着海外投资的各种风险。最后对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