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西绘画

中西绘画

中西绘画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64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美术、美术观察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等;中西绘画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大箴、严善錞、向雪莲等。

中西绘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4 占比:8.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864 占比:91.93%

总计:6379篇

中西绘画—发文趋势图

中西绘画

-研究学者

  • 邵大箴
  • 严善錞
  • 向雪莲
  • 尚辉
  • 潘公凯
  • 陈传席
  • 丁羲元
  • 万乐
  • 冉一贝
  • 叶炜珍

中西绘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夏瀚
    • 摘要: 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本文拟对于非闇的画学思想进行梳理与叙述,并以此窥探作为画家的于非闇是如何看待传统书画、如何评述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同与不同。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他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延续了中国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画学,而且在工笔画的现代化试验领域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与边缘的局面。在于非闇撰写的文章及书画题跋中,有不少关于画学思想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这一部分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或讨论,更未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系统梳理。笔者经史料爬梳之后,认为有必要对其画学思想做一番力所能及的阐释,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为画家的于非闇。由于于氏不同时期专攻的绘画门类有别,因而对绘画的体悟略有侧重,并且时间与语境的不同往往导致其观点上的细微变化,同时,画家在发表言论时,一时一刻的看法和深思熟虑的观点建构也很不相同。
    • 张海应
    • 摘要: 烙画,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它起源于西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也是中国稀有画种。它利用炭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或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把中西绘画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古色古香、精美典雅,颇具艺术性、文化性、鉴赏性和收藏性。
    • 叶元沁
    • 摘要: 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风景类绘画这一同题材下,源远流长,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点景这一画面元素出发,分析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点景造型的差异及其在画面整体中的关系和意义,以此探究中西方绘画中审美内涵的异同及成因。
    • 吴亚宾
    • 摘要: 在中西绘画史中,镜子占有一席之地,往往被画家有意识地引入绘画,并赋予其一定的人文内涵。该文挖掘与剖析中西绘画中的镜子,旨在增强人们对镜子的认识,厘清镜子在中西绘画中的价值意蕴,以进一步揭示镜子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 张丽娟
    • 摘要: 吴冠中先生少年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他起初学工科,在一次参观由著名画家林风眠任院长的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时,被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作和一件件登峰造极的雕塑作品所倾倒、折服。他随即决定“弃理从画”,转学至杭州艺专学习,并于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次年就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开启了中西绘画方法融合的探索之路。
    • 金学慧
    • 摘要: 髡残(石溪)与雷斯达尔,同为17世纪的两位杰出艺术家。雷斯达尔活跃于当时的荷兰地区,是当时荷兰小画派中的代表人物,髡残则是清朝时期冲破传统绘画的“清初四画僧”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髡残与雷斯达尔艺术作品剖析其艺术表现语言特征,较之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别,从而探究中西方艺术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
    • 薛晓源
    • 摘要: 总是有人问我,中西绘画的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我说在绘画的元语言不同,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线条,以线带面,以线带块,以线带体,充沛的线条、丰富的表现力、高华典雅的意境,构成了中国绘画独特而生意盎然的意义世界。
    • 张诃然
    • 摘要: 西方绘画倾向于以一种现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象,其技术表达要大于精神表达,而中国传统绘画则着眼于形式与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形式来传达精神。今天,当中西文化广泛交流和联系时,就需要探索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本文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美学思想,探讨二者之间的美学差异,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的精神内涵。
    • 樊波
    • 摘要: 本文论述了明清理论家和画家对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绘画的反应和认识,进而表明他们对西方绘画既有学习和吸收的一面,又有根据中国艺术立场对西方绘画作出独立审美判断和批评的一面.明清理论家和画家对西方绘画的认识和判断以及批评,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意义.
    • 李立红
    • 摘要: 本文试图探寻在中西方不同美学思维模式差异下,审美意象所感兴阐发的空间与时间、静止与运动、瞬间与过程不同变量维度的多样性律动转化,从而传达出不同时空维度之间"变"与"不变"的律动互化的多意性,在"不动"中呈现"运动"多次元时空意象拓展,从而体悟艺术作品在这些时空多次元变量维度中呈现出超越性的审美蕴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