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损
震损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18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西南给排水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南方十三省(区、市)水电学会秘书长会议、第二届全国化学灌浆论坛等;震损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阳、郭子雄、刘洋等。
震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186篇
占比:99.70%
总计:25263篇
震损
-研究学者
- 刘阳
- 郭子雄
- 刘洋
- 王廷彦
- 黄群贤
- 吕英婷
- 周云
- 连世洪
- 邓雪松
- 胡红松
- 陈伟宏
- 张富文
- 杨金芳
- 丛昕彧
- 周威
- 周益国
- 李向民
- 樊敏
- 洪秋榕
- 熊易华
- 王勇鑫
- 王旭
- 罗万申
- 耿相日
- 董硕
- 许成祥
- 谢新莹
- 赵星
- 赵秋红
- 叶勇
- 吴从晓
- 巴赫拉姆·莎鲁兹
- 廖逸凡
- 张晓今
- 朱春明
- 李宇
- 林茂彬
- 贾磊鹏
- 陈庆猛
- 陈洵
- 陈海
- 陈秋华
- 龚治国
- 仲帅
- 何浩祥
- 余江滔
- 侯爽
- 冷夕红
- 刘万里
- 刘博
-
-
许成祥;
王理;
吴永昂;
朱红兵
-
-
摘要:
双层高架桥的框架式桥墩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震损桥墩如何快速加固修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1/5.5缩尺设计并制作了4个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模型,分别为对比试件、加固对比试件、中度损伤加固试件和重度损伤加固试件。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了不同预损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包钢套加固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立柱先于盖梁破坏,保证了“强梁弱柱”的抗震设计目标的实现。与未加固试件相比,受中度预损试件经加固修复,其峰值荷载平均值提高了88.9%,破坏位移提高了31.2%;受重度预损试件经加固修复,其峰值荷载平均值提高了72.7%,破坏位移提高了10.9%。试件在重度损伤程度情况下,经外包钢套加固修复,震损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恢复并超过受损前的抗震性能,说明外包钢套法是一种有效的震损加固方法。
-
-
李红梅;
王建新;
吕彦源
-
-
摘要:
文章以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为例,分析了面板坝的抗震设计及其在经历“8·9精河”地震后的运行情况,又结合国内外高土石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总结了新疆高土石坝工程的抗震措施,使得今后新疆高土石坝遭遇强震时坝体不至于产生严重破坏,经修复后仍能正常运行,为新疆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
蒋隆敏;
刘奥;
竹永恒;
龚鑫
-
-
摘要:
制作了2个缩尺比例为1:3的"T"字型带连梁短肢剪力墙试验模型,先对两模型施加低周往复荷载,使连梁在端部发生不同程度的预损,即在节点处连梁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破坏,在不卸除墙体轴力的情况下,用碳纤维网增强的高性能复合砂浆(CTRM)对梁根部破坏部位进行抗弯加固,再施加低周往复荷载,探究加固后短肢剪力墙连梁的抗弯承载力、抗裂性、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TRM加固震损短肢剪力墙连梁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与原结构相比,加固层使震损的梁端或墙梁节点处抗震性能得到了恢复甚至提升,且震损程度越轻,提升越明显.最后对加固前后的试验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符合,说明所建模型较为可靠.
-
-
李万洲
-
-
摘要:
红石岩水电站为世界上首座堰塞湖改建工程,其震损边坡前期无地质勘察资料,地震后岩体破碎、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无工程先例可循.阐述了对震损边坡采用三维全域安全监测预警预控的实施过程,确保了施工安全,所取得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或高陡边坡工程借鉴.
-
-
王家磊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CFRP加固方式对震损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现行设计规范,采用高强灌浆料加固、横向CFRP套箍加固、横向CFRP套箍结合纵向粘贴CFRP加固3种方式对3个震损钢筋混凝土柱试件进行加固修复,并开展加固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加固试件的抗震性能,并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式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种加固方式修复的震损试件在压弯剪复合受力下均表现为弯曲型破坏,符合"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要求;采用CFRP加固后震损试件的延性得到明显改善,刚度退化与强度退化趋于均匀,但承载能力与初始刚度均低于加固前试件。3个加固试件中采用横向CFRP套箍加固的试件具有较高的延性与承载力恢复水平,采用横向CFRP套箍结合纵向粘结CFRP加固的试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刚度。
-
-
彭胜;
许成祥
-
-
摘要:
借助震损模拟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外包钢套及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对震损型钢混凝土柱的加固效果,基于试验拟合法构建了震损型钢混凝土柱加固后的恢复力模型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外包钢套或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均能使震损型钢混凝土柱重新恢复抗震能力,利用所建恢复力模型对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关系进行模拟的结果与相应试验值基本吻合.
-
-
陈伟;
陈全杰;
刘虹;
卫璐;
郭俊杰
-
-
摘要:
地震次生火灾具有危害大,机理复杂等特点,建筑结构在高温下的残余承载力受到材料劣化程度影响很大,而温度能显著影响混凝土和钢筋性能.为了研究震损对构件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以裂缝和混凝土剥落作为地震损伤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震损混凝土约束梁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裂缝深度对温度场影响不显著,剥落厚度越大,剥落处的混凝土温度就越高,升温速率也越快;剥落长度对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并且剥落长度的增加不会影响剥落厚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
-
杨瞾;
刘锟;
凌之涵
-
-
摘要:
为研究外包角钢加固震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 4个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其中1个为对比试件,1个为直接外包角钢加固试件,另外2个分别为轻、中度地震损伤后采用外包角钢加固试件.通过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位移、刚度、耗能、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并比较了震损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包角钢加固震损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可有效提升节点核心区抗剪能力,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目标;采用外包角钢加固后,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极限位移、延性和刚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试件的加固效果与预损程度成反比;在一定损伤程度下,外包角钢加固震损混凝土梁柱节点是可靠及有效的.
-
-
戚晨望;
蔡新江;
毛小勇;
田石柱
-
-
摘要:
基于构件的震后火灾试验无法全面真实反映整体结构历经地震损伤后局部构件的受火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损伤组合下的钢混框架有限元模型,并将多尺度建模方法与抗火混合模拟相结合,研究不同建模方式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同损伤组合对结构耐火极限的影响,以及抗火混合模拟评估结构震后火灾性能的适用性.结论 表明:相对微观单元模型,多尺度单元模型的计算时间在裂缝损伤下和裂缝与剥落共同作用损伤下分别缩短68%和61%,裂缝与剥落共同作用损伤较裂缝损伤耐火极限降低22%,由于考虑了边界条件的变化,抗火混合模拟能够通过局部构件试验反映整体结构的震后抗火性能.
-
-
郭丽娜;
刘金龙;
温卫平;
杜轲;
丁勇;
林均歧;
孙刚
-
-
摘要:
本文整理了云南大理州“5.21”6.4级地震震害调研与科考过程的部分成果。穿斗木架构结构和框架结构是云南大理州在低矮建筑和多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两种结构形式。该研究基于震害调查结果,描述了地震过程中穿斗木架构结构和框架结构破坏的宏观现象,总结了两种典型结构的破坏形式,对震害成因进行了探讨。在此次震害调查过程中,科考人员还通过智能手机对结构基频进行了快速评估。在震后,研究人员对智能手机智能测振应用软件进行了更新,结合应用需求加入了测振地点和路线的地图信息,为震害调查与记录提供了便利。基于漾濞县震害科考与调研结果,为云南省穿斗木架构建筑及框架建筑的抗震方法与策略提出了建议,为震后建筑结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手段。
-
-
张涛;
黄俊玮
- 《第二届全国化学灌浆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紫坪铺大坝混凝土面板“5.12”震损破坏情况,重点叙述了震损部位的处理技术措施、所采用的修补材料及其处理效果。处理后的检查结果和运行效果表明,本次震损裂缝处理是成功的,确保了大坝的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