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105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双足与保健、中国药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汉晖、冷世同、刘艾举等。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1053篇
占比:99.99%
总计:671130篇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研究学者
- 侯汉晖
- 冷世同
- 刘艾举
- 吴惠冰
- 安欣
- 张学萍
- 朱杰云
- 李桓
- 祝敏
- 许梦霞
- 黄泳梅
- 丛美瑜
- 乔开元
- 于洪冰
- 于海强
- 何明哲
- 何继华
- 侯立刚
- 凌爱军
- 刘伟峰
- 刘守强
- 刘然
- 刘玉田
- 刘瑞
- 刘研科
- 刘锋
- 占紫龙
- 卢斌
- 吕雪英
- 吴师骥
- 吴彬
- 吴良城
- 吴超
- 吴金钏
- 吴锦华
- 周晓康
- 唐绪文
- 商浩
- 姚刚
- 姜轩
- 孙云芳
- 尚凯
- 尚希福
- 张春
- 张素芬
- 张蕊
- 张鹭
- 徐杨
- 戴涟生
- 易华云
-
-
徐杨;
毛立科;
田景洲;
赵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切开复位组(n=33)与闭合复位组(n=34)。切开复位组患儿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复位组患儿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切开复位组总有效率为94.0%(31/33),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4.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患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4.1%(32/34),高于切开复位组的72.7%(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疗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出血量少,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家属更为满意,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更直观,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更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
刘瑞;
张蕊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6例,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
-
谢文彬;
沈志奇;
吴良城
-
-
摘要:
目的:研究骨伤复元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连江县医院2017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开展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骨伤复元汤。评价两组疗效,检查手术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复元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
王丽梅;
李嫚;
王志新;
田蓓
-
-
摘要:
目的总结天玑Ⅱ机器人辅助下腕舟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2月在天玑Ⅱ机器人辅助下腕舟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情况,包括术前人员和器械的准备、术中室内设备安排、医护操作的协调配合、技术支持人员的管理及术后精密设备的保护与存放等,并对围术期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舟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2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5 min(45~90 min),用时短于传统手术;术中未出现医护配合、器械和设备协调管理等因素导致的手术停滞、延迟或取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与护理配合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对手术步骤的充分理解以及默契的医护配合是天玑Ⅱ机器人辅助下腕舟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护理配合成功的关键。
-
-
冷世同
-
-
摘要:
目的研究壮筋续骨汤对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泰安市中医二院诊治的7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抗感染与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壮筋续骨汤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
赵丽娟
-
-
摘要: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闭合患者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的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焦虑评分(SAS)、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前心率、焦虑评分(SAS)及视觉疼痛评分(VA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心率(81.2±3.9)次/min,SAS焦虑评分为(35.9±2.2)分,VAS疼痛评分(4.6±0.9)分,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9%(38/47),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心率(73.6±3.2)次/min,SAS焦虑评分为(26.3±1.9)分,VAS疼痛评分(3.3±0.8)分,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8%(45/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期间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疼痛,使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
陈晓锋;
陈念;
白有翼
-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活血续断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活血续断汤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疗效,下地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联合自拟活血续断汤可缩短下地锻炼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升骨折愈合效果与肢体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
-
黄泳梅;
吴惠冰;
李桓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理论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股骨颈骨折护理康复的临床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该院临床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64例,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号为基础,奇数号的患者为研究组,偶数号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 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 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总满意患者共计127例,总满意度为9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可靠方案之一。
-
-
段勇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小儿肱骨踝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诊治患者3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医治),乙组15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医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
-
黄泳梅;
吴惠冰;
李桓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理论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股骨颈骨折护理康复的临床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该院临床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64例,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号为基础,奇数号的患者为研究组,偶数号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总满意患者共计127例,总满意度为9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可靠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