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526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卫生产业、职业卫生与病伤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等;胫腓骨干骨折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荣娜、冯崇民、冷世同等。

胫腓骨干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526 占比:99.01%

总计:12651篇

胫腓骨干骨折—发文趋势图

胫腓骨干骨折

-研究学者

  • 田荣娜
  • 冯崇民
  • 冷世同
  • 刘云
  • 刘志杰
  • 尹明
  • 崔秀峰
  • 李国军
  • 李国强
  • 李国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文彬; 沈志奇; 吴良城
    • 摘要: 目的:研究骨伤复元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连江县医院2017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开展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骨伤复元汤。评价两组疗效,检查手术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复元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冷世同
    • 摘要: 目的研究壮筋续骨汤对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泰安市中医二院诊治的7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抗感染与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壮筋续骨汤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陈晓锋; 陈念; 白有翼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活血续断汤联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活血续断汤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疗效,下地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联合自拟活血续断汤可缩短下地锻炼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升骨折愈合效果与肢体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 马明亮; 周楠; 刘宏智; 赵冬阳; 王志刚; 张锴
    • 摘要: 目的 观察可调节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ustilo I、Ⅱ型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可调节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早期清创安装外固定器于胫骨上,当X线片显示有少量骨痂形成后调整简化构型,直至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当X线片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已消失或接近消失时去除外固定器.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89±10.99)岁,平均随访(47.84±9.20)周,除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髓炎外,其余患者骨折断端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本组患者外固定器平均固定时间为(17.53 ±2.95)周,平均带架时间为(21.53±2.63)周.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3例,良8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81.58%.2例患者发生钉道周围轻度感染,经反复清创换药并联合应用抗生素后痊愈;1例患者拆除外固定器后再次骨折,给予石膏外固定联合后期护具固定后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并演变为骨髓炎,给予清创及截骨延长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可调节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作为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终极治疗方式,可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二次手术概率,缩短外固定器固定时间及骨折断端愈合时间.
    • 陈峰平; 江波; 肖龙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壮骨汤、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联合的治疗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展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壮骨汤,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负重时间及下肢功能指标(进食穿衣、转移床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楼梯、进食穿衣、转移床椅、平地行走等下肢功能指标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壮骨汤、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及负重时间,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冷世同
    • 摘要: 目的 研究壮筋续骨汤对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泰安市中医二院诊治的7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抗感染与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壮筋续骨汤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患者,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徐茂森; 尹海娟; 刘子卿; 汪志中; 李新旭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同时是否行腓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8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组依据为治疗方式不同.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的同时行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腓骨骨折不做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胫腓骨干骨折中对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同时行腓骨骨折进行内固定,先恢复腓骨长度、胫骨骨折复位更容易,胫骨复位程度更满意,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可更快下地,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踝关节疼痛减少,康复时间缩短.
    • 姜云云; 余锡琴; 胡位; 吴晏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优化临床路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进入并完成临床路径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的49例患者设为干预前组,未进行任何干预;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的42例患者设为干预后组,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成员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对用药方案进行技术和行政双重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和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患者的药品支出费用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镇痛药用药品种数和药品费用、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抗骨质疏松药和辅助用药的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抗凝血药、辅助用药和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费用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辅助用药品种数少于干预前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药品费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