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
长期施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1114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农村工作通讯、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等;
长期施用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树堂、张爱君、徐明岗等。
长期施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43篇
占比:99.33%
总计:11218篇
长期施用
-研究学者
- 刘树堂
- 张爱君
- 徐明岗
- 习佳林
- 佟亚东
- 冯国华
- 刘东涛
- 吴倩
- 周琴
- 周绪宝
- 姜东
- 宋希云
- 张青
- 戴廷波
- 文石林
- 曹卫星
- 李军
- 欧阳喜辉
- 王伯仁
- 王煌平
- 罗涛
- 范雪梅
- 荆奇
- 董文
- 裴玉贺
- 赵美爱
- 赵辉
- 郝建强
- 郭新梅
- 陈荣振
- ZHAI Li-mei L1U Hong-bin ZHANG Ji-zong HUANG Jing WANG Bo-ren
- 万琼
- 伯恩哈特·克洛斯
- 余宏章
- 刘更另
- 刘秀春
- 及晓彤
- 史昊玲
- 吴先道
- 吴淑勋
- 吴萍
- 唐忠厚
- 姚源喜
- 姜美怡
- 威尔汉姆·科尔
- 孔晓君
- 孔海民
- 孙会军
- 孙倩
- 孙军
-
-
董文;
张青;
王煌平;
罗涛
-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Cd、Cr、Ni、Cu、Zn)累积情况及土壤pH、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10年后,单施化肥和不同用量污泥处理对萝卜产量影响不大,土壤、萝卜叶和萝卜中的Pb、Cd、Cr、Ni、Cu和Zn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中高量和高量污泥处理中重金属的累积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低量和中量处理.中量以上污泥处理土壤的Pb、Cr、Ni和Cu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除高量污泥处理Pb超标外,其他处理萝卜的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用量污泥能提高土壤pH 0.58~0.71个单位,并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有机质、全量氮磷以及速效氮磷含量.研究表明,连续10年施用不同用量污泥,土壤和萝卜中Pb、Cd、Cr、Ni、Cu、Zn的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Pb、Ni、Cr和Cu出现超标现象,萝卜中的重金属含量除高量污泥处理中Pb超标外,其他处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作物产地土壤中污泥施用年限增长或用量增加,食品安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
-
董文;
张青;
王煌平;
罗涛
-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Cd、Cr、Ni、Cu、Zn)累积情况及土壤pH、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10年后,单施化肥和不同用量污泥处理对萝卜产量影响不大,土壤、萝卜叶和萝卜中的Pb、Cd、Cr、Ni、Cu和Zn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中高量和高量污泥处理中重金属的累积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低量和中量处理。中量以上污泥处理土壤的Pb、Cr、Ni和Cu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除高量污泥处理Pb超标外,其他处理萝卜的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用量污泥能提高土壤pH 0.58~0.71个单位,并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有机质、全量氮磷以及速效氮磷含量。研究表明,连续10年施用不同用量污泥,土壤和萝卜中Pb、Cd、Cr、Ni、Cu、Zn的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Pb、Ni、Cr和Cu出现超标现象,萝卜中的重金属含量除高量污泥处理中Pb超标外,其他处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作物产地土壤中污泥施用年限增长或用量增加,食品安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
-
陈钰佩;
陆若辉;
朱伟锋;
沈月;
孔海民
-
-
摘要: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的有机肥料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于2008—2018年在浙江省稻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秸秆还田、 猪厩肥、 商品有机肥等处理,以不施肥、 单施化肥为对照,对比不同处理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土壤、 肥料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地各项重金属指标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限量标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Fe、Mn、Pb、Hg、Cr、Cu、Zn在土壤中出现积累,尤其是Cu、Zn.浙江省商品有机肥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Pb、Cd、Cr、As、Hg超标占比分别为0.58%、2.03%、0.29%、0.58%和0.02%.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需注意合理施肥,尤其是防范畜禽粪肥中的Cu、Zn污染风险.
-
-
张莹;
吴萍;
孙庆业;
孙倩;
汪玉;
王慎强;
王玉军
-
-
摘要:
考察了Cd在长期施用生物炭农田土壤上的吸附及解吸过程,并结合大田试验稻麦轮作结果探究了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农田土壤相比,生物炭的施入量越高,土壤对Cd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炭的加入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大田数据显示生物炭可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抑制土壤中的Cd向稻麦中迁移.
-
-
马文林;
吴淑勋;
朱法江;
及晓彤;
曾雪彤;
王越
-
-
摘要:
为探究粪肥施用年限对农田土壤CO2、CH4、N2O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以奶牛场青贮玉米种植农田为研究区,选择施肥条件分别为当年施粪肥和连续5年施粪肥的两块玉米田,进行为期一个玉米生长季的土壤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监测,同时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土壤三相比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当年施粪肥(SM)相比,连续5年施粪肥(LM)玉米田的CO2排放量比当年施粪肥的增加73.49%;而对于土壤CH4与N2O排放,长施粪肥的低于当年施粪肥的情况,可分别减少排放14.55%与75.55%。综合SM和LM两种施肥条件下青贮玉米田土壤CH4和N2O温室气体排放量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长施粪肥的全球增温潜势减排效应为75.43%。
-
-
康永亮;
武继承;
郑惠玲;
杨永辉;
潘晓莹;
田志浩
-
-
摘要:
[目的]开展保水剂长期施用对作物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为探索浅山丘陵旱作区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提升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于2011—2019年在河南省农科院节水农业禹州基地进行了不同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未施保水剂(CK)、保水剂15 kg/hm 2(F)、保水剂30 kg/hm 2(T)、保水剂45 kg/hm 2(V)等4个处理。[结果]①同一年份施用保水剂处理随小麦生长发育土壤耗水量略有增加,各处理表现为:V>T>F>CK;不同年份之间,贫水年土壤耗水量相对较大,富水年增减不一,表现为:2019年>2014年>2015年>2011年>2012年>2016年>2018年>2013年>2017年。②小麦总耗水量与生育期降水量趋势基本一致,即不同年份之间丰水年小麦总耗水量较大,贫水年总耗水量较小。③施用保水剂处理有利于改善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单位群体数量、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不孕穗。④小麦产量表现为:V>T>F>CK,保水剂处理较CK增产2.31%~19.20%。随着施用年限延长,F处理至第4 a后对小麦的增产幅度趋于稳定,T处理的增产率随施用年限的增加逐步提升,V处理则表现为先增再减再逐步提高的过程。⑤单位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趋势一致。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年份间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2012—2016年),再降低再升高(2017—2019年)的过程。与土壤耗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与贫水年降水量、总耗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并以V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较CK提高1.70~4.51 kg/(hm2·mm)。⑥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耗水量、总耗水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等综合考虑,小麦最佳的保水剂用量为45 kg/hm 2。
-
-
王榛
-
-
摘要:
国内篇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体系,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http://www.moa.gov.cn/xw/zwdt/index3.htm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揭示半湿润半干旱区长期施用厩肥不利于团聚体水稳定性。http://www.cas.cn/syky/201903/t201903054683400.shtml13日南志标院士应邀为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做了题为《我国草原、草学与草业:进展与挑战》的专题报告。http://caoye.lzu.edu.cn/lzupage/2019/03/15/N20190315120651.html20-21日"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在呼和浩特成立。
-
-
魏猛;
张爱君;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
-
摘要:
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模式下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NP和NPK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甘薯的蔓长、分枝数、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以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甘薯地上部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PK>NP>N>CK;NP处理出现土壤钾素的亏缺,而N处理土壤氮盈余量最高(86.64 kg/hm2).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当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A long-term located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in fluvo-aquic soil reg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odes on the biomass, nutrient uptake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of sweet potat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s NP and NPK all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vine length, branch number,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oot tuber biomass of sweet potato,and the treatment NPK obtained the best effects. The quantity of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bsorbed by the above-ground part and root tuber of sweet potat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all revealed the following order:NPK>NP>N>CK. The soil potassium deficiency appeared in the treatment NP, while the soil nitrogen surplus in the treatment N was the highest, being 86.64 kg/hm2. So,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in the pro-duction of sweet potato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