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效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636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高峰论坛、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等;长效干扰素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耀辉、徐慕珍、周炜等。

长效干扰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6366 占比:99.92%

总计:156496篇

长效干扰素—发文趋势图

长效干扰素

-研究学者

  • 高耀辉
  • 徐慕珍
  • 周炜
  • 徐文俊
  • 夏兵兵
  • 单雪芹
  • 杨建伟
  • 赵俊
  • 赵雨
  • 蒋敏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鹏; 孙欣祖; 邵春芝
    •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胶州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及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半年和1年的HBV DNA转阴率23.26%、51.16%及HBeAg转阴率30.23%、60.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7.167、4.497、7.929,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AST(32.95±8.16)U/L、TBIL(30.44±5.37)μmol/L与ALT水平(30.45±5.41)U/L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44.71±2.63)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6、6.426、6.491、9.868,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能有效提高患者HBeAg、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且疗效显著。
    • 胡代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选用恩替卡韦结合长效干扰素治疗的价值。方法:遴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75,选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75,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指标,观察组ALT、AST、肝弹性硬度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观察组各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预后效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60.00%)、HBV DNA转阴率(92.00%)高于对照组,ALT复查率(90.61%)、HBeAg转换率(40.00%)、HBeAg转阴率(13.33%)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恩替卡韦结合长效干扰素在乙肝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肝功能,亦可提高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借鉴推广。
    • 郑倩; 陈琳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效干扰素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免疫学机制,为其治疗CD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和病房确诊的16例CD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实验设CD治疗前、CD治疗后(长效干扰素10μg,肌注,2次/周,治疗4周)及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选取16例为结肠息肉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肠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 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CD患者结肠组织中IL-12、IL-17、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增多,结肠组织中IL-12、IL-17呈弥散性分布,在黏膜上皮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黏膜腺体内及间质炎性细胞胞质;TNF-α 仅在黏膜层间质表达,围绕炎性细胞核呈团块状的胞质表达;IFN-γ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腺体周围淋巴细胞膜表面.长效干扰素可降低CD患者结肠黏膜中IL-12、IL-17、TNF-α、IFN-γ.结论 IL-12、IL-17、TNF-α和IFN-γ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在CD黏膜免疫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效干扰素能下调CD患者肠黏膜中IL-12、IL-17、TNF-α、IFN-γ的表达,具有治疗作用.
    • 陈巧彬; 林振德
    • 摘要: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以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短效干扰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25.56±12.62)μmol/L、谷丙转氨酶(35.72±11.47)U/L均低于参照组的(45.78±13.45)μmol/L、(69.61±12.5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王秀华; 马青萱
    • 摘要: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22例与研究组13例,参照组实施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添加长效干扰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袁英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和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1年0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病例数50例,均予以长效干扰素治疗,抽签法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n=25),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比不良反应与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护理后对照组满意度76%,显著低于实验组满意度9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长效干扰素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满足患者护理要求.
    • 蒋金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CD28、CTLA4、LAG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长效干扰素,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较对照组71.74%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满意,可改善肝功能,也能调节CD28、CTLA4、LAG3表达,值得推广.
    • 陈慧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核苷经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应用长效干扰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核苷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患者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于患者接受治疗48周后,停止用药,随访时间直至72周,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有6例患者在进行干扰素治疗24周时发生HBsAg滴度上升停止使用干扰素,另外40例患者均完成48周的干扰素治疗并接受完72周的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实现了HBsAg血清转化,有28例患者经治疗后,HBsAg水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至第72周的随访,发现有12例患者基线HBsAg滴度低于1000 IU/mL,实现了功能性治愈。而基线超过1000 IU/mL的HBsAg滴度未发生HBsAg血清转化。结论将干扰素应用于核苷经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能有效促进患者的HBsAg血清转换、降低患者的HBsAg滴度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费晓; 方凯; 张晓宁
    •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及艾司西酞普兰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CHC患者均予以长效干扰素每次135 μg或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每天1000 mg或1200 mg,tid,口服.治疗12周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中、重度抑郁患者为试验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每次10mg,qd,口服;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每次10 mg,qd,口服.继续治疗8周后,再次用SCL-90进行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样精神反应危险因素.结果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致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22.06%,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敌对、焦虑和抑郁.试验组治疗12周时和治疗20周时,SCL-90总均评分分别为(3.89±0.65)和(1.76 ±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类型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患者发生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感染类型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有效地改善抑郁样精神反应的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