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
铁路工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351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铁路计算机应用、铁道建筑、铁路采购与物流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第二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研讨会、数字无线电与铁路应用技术交流会等;铁路工务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德钩、陈强、付卫霖等。
铁路工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515篇
占比:99.39%
总计:43783篇
铁路工务
-研究学者
- 蔡德钩
- 陈强
- 付卫霖
- 刘仍奎
- 刘瑞
- 姚建平
- 孙美
- 孟庆梁
- 宫春勇
- 张杰
- 张金科
- 施东升
- 石越峰
- 赵亚蓓
- 赵力
- 郭年根
- 韩宇
- 高小群
- 魏少伟
- 丁国富
- 任青茂
- 刘宝平
- 刘桂波
- 危凤海
- 吕宋
- 姜振华
- 孙远运
- 张树艳
- 徐文荣
- 曹渊东
- 李博闻
- 李彦军
- 李朝正
- 李金洋
- 杨宇
- 林宪旗
- 牛少杰
- 王一军
- 王福田
- 王道睿
- 申文军
- 许贵阳
- 谭信陵
- 邱德立
- 邱镇
- 邹文武
- 郭迎
- 马德礼
- 任涛龙
- 何伟
-
-
校颖浩;
何越磊;
路宏遥;
叶鹏
-
-
摘要:
工务专业设施的运维管理是铁路运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工务运维管理受制于技术手段,对图像数据的管理水平较低:采集时效率低;存储时缺乏统一标准,难以长期积累;使用时检索查询不便,限制了工务运维的精准度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工务运维中图像数据的管理问题,以BIM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研究了工务运维图像数据智能化管理方法。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通过图像识别工务设施,在采集时根据图像内容对图像数据快速分类。基于BIM技术,建立工务运维BIM模型,将工务设施与BIM模型关联起来,为图像数据的分类管理提供可视化平台。基于数据库技术,建立工务设施图像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与BIM模型关联起来,实现了运维作业时高效检索查询图像数据。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工务运维图像数据管理方法采集效率高,分类规则合理,作业中检索查询便捷,有效地提升了工务运维的效率和精准度,且该方法拓展性较强,对铁路运维智能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钟萍;
尹航;
李远富
-
-
摘要:
为保障铁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需建立一套针对线路质量进行科学综合评价的体系,以实现利用数据对线路进行质量监控、质量评价和维护管理。针对现有铁路局工务管理系统评价方法上的不足,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其中,构建铁路单元综合评价体系,将峰值管理和均值管理相结合,建立新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所得线路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改进后的方法避免了主观赋权,实现了各指标统筹综合评价,为铁路局工务管理线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
-
郜建;
王伟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铁路系统的客载量和运货量都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人们对铁路工务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工务系统安全方面,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根据以往铁路运行状况可以总结得出,导致铁路工务系统出现安全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本文将以某铁路工务段某车间为例,列出主要的几点安全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铁路工务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
-
任芮
-
-
摘要:
铁路建设施工中物资消耗量较大,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资采购精益管理的积极开展,结合数字化分析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管理过程中各种浪费的现象,降低库存积压和采购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铁路企业的施工效率。本文针对当前铁路工务施工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物资精益采购的有效措施,以实现精益管理目的。
-
-
孙立凯
-
-
摘要:
铁路工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既是发展趋势更是发展需要。从我国铁路工务信息发展的要求研究入手,分析铁路工务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原则,进而提出铁路工务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思路,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
杨健文
-
-
摘要:
针对上海局集团公司工务线上料库存现状,根据工务大维修的特点,通过探索线上料局内各工务段段库、车间分库和工区现场库的储存层级模式、普铁道岔配件跨段联合储备、高铁道岔配件跨局区域联合储备、供应商代储等储备管理模式,促进降低线上料库存占有率,以期减少储备资金占用,提高公司效益.
-
-
廖聪标;
陈耀坤
-
-
摘要:
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强化铁路养护维修效果,保证铁路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铁路工务部门思考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为核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助推铁路工务部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
-
师百垒;
王艋;
王振峰;
房海勃
-
-
摘要:
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在职业发展中的体现,本文分析了《铁路工务》课程的特点和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了教学案例实施过程,包括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发掘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以期为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
-
姚建平;
蔡德钩;
安再展;
刘英;
石越峰;
刘瑞;
魏少伟
-
-
摘要:
无人机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检测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铁路工程中得以应用.本文从无人机分类、搭载设备、数据处理软件、巡检流程、巡检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无人机检测技术,对无人机在铁路桥梁、轨道、路基及沿线地质灾害、铁路周边环境中的巡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数据与模型融合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建立铁路无人机巡检系统、统一巡检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
-
韩自力;
蔡德钩;
姚京川
-
-
摘要:
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铁路基础设施运维被赋予了更高要求.对现有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原位检测监测技术与系统进行分析,介绍相关的典型检测监测技术与评估系统,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和站房等专业,以及基于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检测监测技术,并对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技术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养护维修和多属性多角度的综合探测技术是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原位检测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
-
席文龙;
贾淑彬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从铁路线路设备突发事故故障应急管理的概念入手,探讨铁路工务加强应急管理,保证运输安全畅通的必要性,结合太原工务段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铁路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服务的。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铁路应急管理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应急管理预警监测,应急响应,事故处置,信息发布,恢复重建等环节,积极应对,妥善处置行车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工务事故故障,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影响铁路安全运输的事故和事件,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
-
-
刘俊;
陈震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铁路工务部门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使用了各种设备监测线路条件以及可能影响到线路安全的外在因数.但是由于各种设备的厂家不同,数据传输方式不同,数据展现形式的局限性,使得工务部门使用这些设备的检测监测数据收到极大的限制.本方案从分析这几种典型数据传输入手,提出了整合这些数据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现了整合后的数据作为数据中心供工务和其他业务系统使用的案例.
-
-
柳明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数字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工务数字化的建设提上了日程,给铁路工务系统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工务系统的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工务系统数字化建设.工务系统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工务系统的工作是铁路部门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系统的工作者应积极应对,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数字技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
-
-
-
李成江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适应万吨及C80的大量开行和客货混行的运输形势,解决运营与维修日益突出的矛盾,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输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网络通道快捷获取工务施工、维修、动静态检查数据和线桥状态评定数据,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提高工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
-
李成江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适应万吨及C80的大量开行和客货混行的运输形势,解决运营与维修日益突出的矛盾,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输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网络通道快捷获取工务施工、维修、动静态检查数据和线桥状态评定数据,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提高工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
-
李成江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适应万吨及C80的大量开行和客货混行的运输形势,解决运营与维修日益突出的矛盾,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输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网络通道快捷获取工务施工、维修、动静态检查数据和线桥状态评定数据,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提高工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
-
李成江
- 《2012铁路工务信息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适应万吨及C80的大量开行和客货混行的运输形势,解决运营与维修日益突出的矛盾,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输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通过网络通道快捷获取工务施工、维修、动静态检查数据和线桥状态评定数据,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提高工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