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污染
酸雨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66551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国际展望、瞭望、中学化学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酸雨污染的相关文献由3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丹、丁毓文、万玉山等。
酸雨污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551篇
占比:99.68%
总计:66762篇
酸雨污染
-研究学者
- 李丹
- 丁毓文
- 万玉山
- 刘伟
- 刘艺
- 吴威
- 吴甫成
- 廖帆
- 杜云贵
- 王方群
- 王晓燕
- 王皖蒙
- 王雁
- 程振华
- 等
- 覃东才
- 邹君
- 顾骏强
- 黄清凤
- JIANG Yong
- QIAO Liang
- SUN Shui-juan
- XU Jun
- ZHAO Hong-bin
- 丁小薇
- 世华
- 乔梁
- 于容峻
- 于梦江
- 于正然
- 仙麦龙
- 任淑华
- 何东进
- 何金德
- 余国泰
- 余怡
- 余恒
- 侯鲁健
- 侯麟
- 俞向明
- 倪玉红
- 傅保举
- 兆华
- 关俊华
- 关屏
- 关志刚
- 冯果
- 冯泉新
- 冯红莲
- 刘万杰
-
-
陈天扬
-
-
摘要:
引言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如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水土流失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20全球气候状况报告》(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0)中统计指出,2020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单个年份之一,近五年(2015-2020)以及近十年(2011-2020)的全球平均气温与往年相比也已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成为有史以来最暖的五年和十年。
-
-
朱迪
-
-
摘要:
由于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等原因,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严重的破坏。倘若任由地球环境继续恶化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无法生存:我们的淡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植株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全球气侯发生巨大变化,极端天气开始增多;过度的伐木使树木越来越贫瘠、动物无家可归、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森林沙漠化,绿洲变荒原。
-
-
郭苛
-
-
摘要:
我偶然查阅所在单位十多年前相关人事文件,无意中了解到,原来所在单位成立初衷是为了协助贵阳市政府解决市酸雨污染问题。"酸雨城市"这个贵阳市过去的标签,不由得勾起对以前相关事情的回忆。1996年至2000年我在大学学习环境工程专业,2000年大学毕业,由于专业对口,直接进入了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参加工作。
-
-
刘雪;
陈贝;
卢蕾
-
-
摘要: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化肥、农药及农膜的使用,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了较大污染,从而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农业环境的污染治理途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
杨昆
-
-
摘要:
酸雨是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中危害水平极高的问题之一,酸雨不但干扰土壤作物的成长,还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遭到影响,对人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为此提出在酸雨污染下土壤成分重金属含量智能控制研究,通过基于双权重因子模糊综合模型的酸雨污染下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获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信息.研究结果:该方法对酸雨污染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评价精度较高,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降解酸雨污染下土壤重金属含量,为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
-
-
朱琳琳
-
-
摘要:
基于近6年莆田市800多个大气降水的监测数据,对莆田市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离子化学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莆田市降水pH均值为4.86 ~ 5.38,酸雨频率范围为39.8% ~ 70.5%,在轻酸雨区~中酸雨区变化.从2013年至今,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酸雨污染有好转;酸雨有一定的季节特征,污染轻重程度分别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离子总量大体呈递减趋势,总阳离子与总阴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自2015年起,SO42-和NO3-的比值介于0.5 ~3,莆田市的酸雨模式已经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演变.
-
-
-
-
周阳新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宁德市2012~2016年降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宁德市酸雨污染类型为硫酸型,正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通过对降水中离子来源进行解析,确定降水中酸性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德市控制酸雨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
-
-
陈二萍;
王雁;
郭雪;
郭伟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根据山西省气象部门13个酸雨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山西省酸雨等级、空间分布特征、pH值的月季变化、酸雨发生频率以及降水导电率等特征,并同基准年2008-2017年酸雨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18年山西省l3个酸雨站年平均降水pH值为6.03,为非酸雨等级.与基准年平均状况相比,年平均降水pH值偏高了0.58,除大同外,其余区域年平均降水pH值比基准年份偏高0.09-1.25,反映了山西省大部分区域降水酸度明显降低,酸雨污染明显改善的趋势特征.2018年,山西省平均酸雨频率、强酸雨频率分别为l3.1%、0.4%,与基准年年平均状况相比分别下降16.5%、6.9%2018年,山西省年平均降水电导率K值为59.7μ/cm,较基准年份偏低5.9μs/cm,其中中西部区域的降水电导率明显偏低;电导率较基准年偏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榆社及西南部的永济等区域.
-
-
赵燃;
王志霞;
刘冠鹏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2007年至2013年鹤岗观测站的酸雨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析近7年来鹤岗市的酸雨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岗市年平均pH值在4.1~6.0之间,年平均K值在28.4~58.4μS/cm之间,年度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波动较大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月降水平均pH值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呈负相关.酸雨污染总体上夏季最严重,春季较轻.地面东北风、西南风和850hPa偏南风是酸雨降水的主导风向.
-
-
徐景花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许昌站酸雨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酸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初步讨论了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4年许昌酸雨频率为54.8%,年平均PH值为5.0,为中度酸雨区.许昌酸雨的季节变化并不十分明显,春季、夏季、秋属于弱酸雨范围,冬季属于较强酸雨范围.秋季是酸雨污染较轻的季节.原因是许昌秋季天气干燥,风速较大,污染物不易形成且容易扩散,从而使秋季酸雨频率及强度有所缓和.K值与PH值的变化呈抛物线,以PH值5.60为最小.降水PH值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大,当以N为主导风向时,酸雨的污染最严重.酸雨的形成与轻雾还有一定相关性.
-
-
陈彬彬;
王宏;
杨凯;
郑秋萍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根据2007-2014年气象部门在福州、厦门、邵武和永安设立的4个酸雨监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将这4个站作为不同区域特征的代表,邵武代表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永安代表工业污染源较多的区域;福州代表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区域;厦门代表受海陆风影响较多的海湾型城市区域,分析研究近8a福建省酸雨的变化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开展全省酸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降水pH平均值采用氢离子浓度雨量加权法计算.酸雨发生频率取降水pH值小于5.6的次数除以pH值观测的总次数可得.降水酸度分级标准为:强酸性(pH值<4.5)、中度酸性(4.5≤pH值<5.0),以及弱酸性(5.0≤pH值<5.6).邵武位于闽西北山区,有研究表明:邵武本身排放的S02少,但接收的硫沉降却很多,导致酸雨污染特别严重。永安站酸雨污染是4个站中最轻的,其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都很低,这与该地区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工业污染源排放大量粉尘有关,大气颗粒物浓度远高于SOx和氨氧化物,对雨水酸度有缓冲作用,因此酸雨少见,甚至常出现碱雨。福州大气降水化学组分中S042-、N03-对酸雨的影响最显著。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稠密,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SOx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较大,是导致福州为中酸雨区的原因;随着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福州市酸雨呈现减缓趋势,改善明显。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城市,其酸雨污染相对较轻。海滨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会受海陆风的影响,偏碱性的海盐颗粒物多,从而导致降水酸度弱,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较低。
-
-
段培法;
吴世明;
李现锋;
杜燚;
张玉芹;
杨莹;
权露露;
马小亮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徐州市2006~2012年酸雨观测资料及徐州市经济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徐州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徐州市酸雨的防范与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徐州每年都有酸雨出现,酸雨强度呈波动性减弱,极端性强酸雨也逐渐减弱;酸雨发生频率秋冬季比春夏季高,而2008年为近几年徐州市受酸雨影响最多但酸雨强度较弱的年份.徐州市降水K值有先增加后减少的总趋势,K值年变化呈一峰一谷结构,冬高夏低;2008年的年均K值异常,明显偏低,年均大气洁净程度较高;K值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变化及污染源排放的季节变化有关.酸雨发生概率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酸雨的形成主要受NE至ESE区间风向输送污染物的影响,风速与酸雨发生概率成单峰结构,随着风速的增大,发生酸雨概率先迅速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徐州酸雨强度变化、K值变化与徐州市经济发展变化数据正相关,酸雨强度与K值都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变强与变大,随着经济的下滑而变弱与减小.在徐州市产业结构及环境保护措施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用徐州市GDP增速或第二产业增速描述徐州酸雨污染状况,或用预期经济增速来预测酸雨污染程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