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择意愿

选择意愿

选择意愿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农业经济、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6151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南都学坛、宁夏社会科学、西北人口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第五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等;选择意愿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毕红霞、傅再军、郝金磊等。

选择意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151 占比:99.83%

总计:66261篇

选择意愿—发文趋势图

选择意愿

-研究学者

  • 毕红霞
  • 傅再军
  • 郝金磊
  • 段联峥
  • 王莹
  • 何承康
  • 冯雪黎
  • 叶冰清
  • 商茹
  • 夏小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慧彧; 李现文; 张瑜
    •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方法:采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11名有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初始编码、聚焦编码、理论编码最终形成理论框架。结果: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因素围绕“安全”这一核心要义分为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职业价值、资源优化和社区支持;制约因素包括患者安全风险、家属照顾水平、客观执业条件以及护士执业风险。其中患者安全风险受社区支持、家属照顾水平、客观执业条件的影响。结论:“安全”是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核心要义,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建设、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支持等方面,促进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安全发展。
    • 王露; 吴琪林; 喻丹丹; 唐尚锋; 龙成旭; 谢迎花; 赵锐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分娩镇痛选择意愿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星对选择分娩镇痛的试点医院孕产妇分娩意愿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孕产妇了解分娩镇痛的途径主要是住院后医护人员介绍、亲朋好友推荐、网络信息渠道。96%的孕产妇表示下次分娩依然选择分娩镇痛,主要原因是减轻分娩疼痛和分娩恐惧。4%的孕产妇不选择的原因是不了解、安全性担忧、疼痛缓解效果欠佳。未发现家庭居住地、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医院试点前后对孕产妇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具有影响。结论我国孕产妇分娩镇痛的选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可能与宣传普及力度不够以及未能完全满足孕产妇的无痛需求有关。建议采用多途径宣传,在提高全民镇痛认知度的同时统一分娩镇痛工作流程,提高分娩镇痛率。
    • 凌玉环; 王珩
    •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患者对无痛胃镜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强宣传,普及人们对无痛胃镜的认识和利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55名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学历、职业、个人年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患者对无痛胃镜的了解程度、了解无痛胃镜的途径、胃镜检查次数、胃镜选择意向,以及选择或未选择无痛胃镜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中,患者对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选择人数分别为116人(45.5%)和139人(54.5%)。其中,男性158名(62.0%),女性97名(38.0%)。在患者对无痛胃镜了解程度的调查中,知道无痛胃镜优势及可能风险的有40人(15.7%);仅大致听说过的有148人(58.0%),没有听说过的有67人(26.3%);无胃镜检查史的有67人(26.3%),有胃镜检查史的有188人(73.7%)。卡方检验得出患者对无痛胃镜的选择意愿与患者的学历(χ^(2)=6.87,P=0.03)、职业(χ^(2)=11.67,P=0.01)和患者对无痛胃镜了解程度(χ^(2)=9.41,P<0.01)有关。患者了解无痛胃镜的途径主要为网络的88人(29.0%),家人朋友告知的114人(37.6%),就诊时医务人员介绍推荐的55人(18.2%)。患者未选择无痛胃镜的主要原因为担心麻醉不良反应或麻醉不合格(33.1%)以及价格较高(31.2%)。患者选择无痛胃镜的四个主要原因是效果好(34.1%),家人、朋友的建议(23.9%),害怕疼痛(22.7%),医务人员推荐(16.7%)。有检查史的患者共188人,在初次选择常规胃镜的133名患者中,有71人在二次选择中选择了无痛胃镜,占比53.4%。患者由常规胃镜改选无痛胃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初次体验不好;二是受亲友影响;三是医务人员建议。而在51名初次选择无痛胃镜的患者中,有18名患者在二次选择意愿中改选了常规胃镜,占比54.9%。结论:患者对无痛胃镜的了解程度较浅,对无痛胃镜的选择倾向并不明显,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院应通过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无痛胃镜的了解,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 王聪; 周雪阳; 吴进; 项盈如; 罗奕; 童心卢; 张萌; 黄仙红
    •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年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7—9月,选择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3个市辖区、6个街道和12个社区的中年人样本,通过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特征中年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中年人有419人(27.8%)。倾向因素中文化水平为本科(OR=1.600,95%CI1.002~2.557)、使能因素中有一个子/女(OR=0.629,95%CI0.429~0.921)及与子女的关系良好(OR=1.700,95%CI1.198~2.412)、需求因素中健康状况良好(OR=1.263,95%CI1.212~1.316)及生活非常满意(OR=4.640,95%CI2.246~9.585)的中年人倾向于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结论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均会对中年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产生影响。
    • 李天水; 宋玉兰
    • 摘要: 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的意愿会受个体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变量对新疆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地膜回收经验、农业收入低、耕地面积小的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的意愿较低;受教育程度高、地膜回收经验丰富、农业收入高、耕地面积大的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的意愿较高。基于此,破除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的因素障碍,要科学地引导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同时重视农户选择地膜生产者回收模式的优势和意愿。
    • 沈翩翩
    • 摘要: 城乡居民对于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差异性。文本基于居民城乡视角,采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居民调研数据,借鉴已有相关研究及安德森理论模型(The Andersen Model),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从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三个维度对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倾向特征(教育程度、收入情况)、使能资源(房屋所有)以及需求因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对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使能资源(子女数量、男孩数量以及居住情况)与需求因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健康状况)对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 孟晶
    • 摘要: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越来越注重游客的感知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尤其对于城市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研究游客对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的选择意愿,探索契合其需求的满足方式,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
    • 王世佳; 张艺嘉
    • 摘要: 网约车是当前热度较高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是仍有一部分出行者尚未使用过网约车这一出行方式,为了探寻是否曾采用网约车出行的影响因素,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从个人属性视角出发,对是否使用网约车进行分析,采用向前似然比检验得到最终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者的学历和常驻地区是影响网约车选择与否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得到了计算个人曾使用网约车概率的Logit回归方程.结合模型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提出对当前网约车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建议.
    • 陈健; 吴惠芳
    • 摘要: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 刘胜; 刘键政; 陈杰
    • 摘要: 吸引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在大陆就业创业,拓展台湾青年毕业生大陆就业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采取现场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福建省10所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重点从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的角度厘清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政策重制订轻落实、就业创业成本高难度大、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从学习生活维度、区域偏好维度和愿景发展维度入手,优化政策供给内容与形式,突出各方“主体性作用”;构建精准服务平台与渠道,落实台生“同等化待遇”;注重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与规划,提供全程“闭环式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