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774819篇;相关期刊655种,包括中国民政、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6年综合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论坛暨2015北京经济论坛、中国老年学学会2014年年会等;机构养老的相关文献由1872位作者贡献,包括穆光宗、张敏、田钰燕等。

机构养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4819 占比:99.82%

总计:776225篇

机构养老—发文趋势图

机构养老

-研究学者

  • 穆光宗
  • 张敏
  • 田钰燕
  • 赵明利
  • 刘芳
  • 吴炳义
  • 姚兆余
  • 林明鲜
  • 王景龙
  • 班晓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若琳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类老龄产业就成为了亟待发展的朝阳产业。机构养老对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发展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处理好对于老年人监护的问题,涉及到了许多老年人和扶养人的切身权益。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之后,是否意味着养老机构就变成他们的监护人,老人在养老机构的一切行为都由养老机构负责。这样的问题探讨层出不穷,本文探究了入住养老院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的承担,旨在更好维护社会公正,保障老龄产业健康发展。
    • 刘敏
    • 摘要: 成都八院发挥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基层为老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刚需"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面对我国"9073"(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医养结合被看作是"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是满足我国老龄人口对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有力抓手。
    • 王晶
    • 摘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相关话题备受关注。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怎么定位?怎样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如何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协调?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个人看法。
    • 胡立杰
    • 摘要: 社区医养服务中心,定位于“居家式”医养健康中心,通过扩展服务功能,实现全年龄段的医疗康养,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相关服务。近年来,养老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养老服务现状却令人堪忧。据统计数据,80%以上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单一的生活照料,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养老机构不能看病,医疗机构不能养老,成为当下养老服务的一大难点。医与养,如何实现一体化?
    • 魏瑾瑞; 初放; 梁缤月
    • 摘要: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了老年科技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老年个体和老年群体的科技适应性,并将老年群体视为复杂适应系统,探讨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科技适应性差异。研究发现: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会显著降低其科技适应性,但若与子女联系频繁,则可以提高其科技适应性;仅参与单一社交活动并不能提升老年人的科技适应性,但对于参与社交活动的老年人,其社交频繁性则与科技适应性显著正相关;家庭型和社区型老年群体的内部联系越紧密其科技适应性越好,而养老机构型老年群体的科技适应性则并非群体间联系越紧密越好,其存在一个转折点;与社区型和养老机构型老年群体相比,家庭型老年群体的科技适应性整体上最高。
    • 付冀珊
    • 摘要: “十四五”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刘庆
    • 摘要: 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近2.6亿“银发网民”,互联网重塑了老年人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优化养老服务发展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互联网+养老”从理想走向现实,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居家养老”“互联网+社区养老”和“互联网+机构养老”三种主要模式。随着互联网与养老服务广泛和深刻的融合,智慧型养老将成为“互联网+养老”的未来向度。智慧养老坚持人本、创新、协同、开放和共享的核心理念,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不同养老模式进行智慧赋能,实现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的精准匹配和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和个性化的服务。
    • 摘要: 提报企业:保利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案例摘要:央企保利直击健康养老民生问题,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利发展通过在多个地区先后运营多家专业星级养老机构,打造了高品质机构养老品牌“和熹会”、公建民营养老品牌“银福苑”、社区居家养老品牌“和悦会”等,秉承着“一份让您安心的亲情”的服务理念,形成了具有保利特色的“以机构为服务依托、社区为服务场景、居家为服务终端”的“三位一体”健康养老模式。
    • 伍海霞; 吴帆
    • 摘要: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超过4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意愿,拥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半数以上预期会入住养老院,远高于拥有2孩及以上的多子女老年人。日常得到子女情感支持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家庭中实际养老照料人越多的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可能性越低。居住社区差异对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居住在街坊型社区与商品房社区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高;居住在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会促使多子女老年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上升,同时会促使中部、西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降低。城镇户籍会增强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子女老年人中更为突出。少子老龄化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做出适度调整。
    • 刘旭; 郑茹萍
    • 摘要: 社区养老结合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优势,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设计出适合社区养老的适老化产品。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不仅需要我们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更需要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做好工作,借助智能化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