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畜量
载畜量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青海草业、青海畜牧兽医杂志、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等;载畜量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杰、郝力壮、陈全功等。
载畜量
-研究学者
- 刘书杰
- 郝力壮
- 陈全功
- 张晓卫
- 柴沙驼
- 等
- 乌力吉
- 张宪洲
- 王淑强
- 王迅
- 何永涛
- 侯扶江
- 候伟峰
- 冯琦胜
- 包白乙拉
- 卫亚星
- 咏梅
- 安沙舟
- 屈展
- 崔占鸿
- 崔国盈
- 巴音巴特
- 张勇娟
- 张林波
- 张洪江
- 敖特根
- 文祯中
- 朱家昌
- 李刚
- 李永宏
- 李穗英
- 杜铁瑛
- 杨改河
- 柳小妮
- 梁天刚
- 王宏博
- 王新友
- 王立亚
- 白洁
- 石培礼
- 胡江
- 范青慈
- 萨仁高娃
- 董世魁
- 董乌云嘎
- 董关水
- 蒲小鹏
- 贠静
- 赵廷宁
- 赵月平
-
-
潘昌滨;
李江龙;
安登龙;
钟宁强;
王聪;
吴成;
母应花;
汪弋盟
-
-
摘要:
为了调查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情况,从鲁班镇、九仓镇随机选取6个样地进行采样,分别测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情况、不同生长周期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窝重、含水率、植株数等指标。结果:鲁班镇样地1窝鲜重为(37.10±23.14)g,样地2窝鲜重为(122.23±45.91)g,平均窝鲜重为98.47 g(干重14.19 g);九仓镇样地1窝鲜重为(198.95±59.70)g,样地2窝鲜重为(343.68±154.29)g,样地3窝鲜重为(170.73±56.73)g,样地4窝鲜重为(376.93±88.93)g,平均窝鲜重为268.13 g(干重65.04 g);二茬红缨子高粱的平均载畜量分别为0.8个黄牛单位/hm^(2)、3.8个山羊单位/hm^(2)。鲁班镇2个样地的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秋季高温条件下15 d可使二茬红缨子高粱生物量显著增加;九仓镇4个样地的生物量中,样地1和样地3分别与样地2、样地4差异显著(P<0.05),表明土壤情况对二茬红缨子高粱生物量的影响比海拔高度明显。结论: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头茬收割后2个月平均生物量为9.53 t/hm^(2),平均载畜量为0.8个黄牛单位/hm^(2)或3.8个山羊单位/hm^(2)。充分利用二茬红缨子高粱资源作为牛羊的饲草料,不但可以解决冬季草料缺乏的问题,还能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
-
-
祝萍;
黄麟;
翟俊;
樊江文
-
-
摘要: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草原牧区间的生态过渡带和经济纽带,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主体生态屏障区。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9年农牧交错带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与恢复、草地产草量时空变化,评估了区域草畜平衡状况,揭示了草地载畜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9年,各功能区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草地恢复亦以轻微恢复为主,草地产草量均呈不同程度增加。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的实际载畜量不断增加,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先减少后增加。阴山北麓和浑善达克载畜压力不断减少,科尔沁先增加后减少,呼伦贝尔先减少后增加。8个县域的载畜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载畜量的增加,6个县域的载畜压力减少的原因是产草量增加,20个县域的载畜压力减少的原因是产草量增加和载畜量的减少。2000–2019年间,草地问题略有好转,但2010–2019年与2000–2009年相比,局部地区有先好转再恶化的趋势,应注意沙化草地治理后的维护,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等多源途径,针对生态保护实施系列轮牧、休牧措施,防止返沙,以保证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
-
-
王欣睿
-
-
摘要:
1高频繁殖技术基本概念高频繁殖技术在绵羊繁殖中比较常用,这与绵羊养殖所在地区的气候变化引起的草场产草量下降有关。当草场的产草量下降之后,草场的载畜量也会因此下降,很多养殖户为了保障稳定的养殖经济效益,则需要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调控绵羊的繁殖。通过改变绵羊的固有繁殖生产方式来干预,很多地区比较常用转变母羊生活环境的方式来促进繁殖产羔。
-
-
鄢玲艳;
孔令桥;
张路;
欧阳志云;
胡金明
-
-
摘要:
草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敏感,退化严重,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对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维护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相关概念及发展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概念框架。在总结现有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方法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及量化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在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方法上,当前主要采用载畜量进行量化,现有方法大多根据牧草生产力及农副产品价格、牧草产量、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或植被指数估算,现存问题主要有:1)产草量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研究区间差异较大,数据难以准确获取或估算;2)忽略了野生动物、病虫害导致的牧草损失量;3)实际载畜量折算未考虑牲畜体重、年龄大小;4)缺乏较完备的多因素整合模型与预测预警模型。未来应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1)构建完善的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基础理论体系;2)完善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模型;3)加强参数的动态监测和标准化;4)建立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预测预警机制,科学确定草地生态系统承载阈值。
-
-
王慧慧;
曾维华;
马冰然;
李晴
-
-
摘要:
为明确给出保护地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实质内涵"人类活动强度阈值",利用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保护地生态承载力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源区玛多县进行区域保护地生态承载力评价及规模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草畜矛盾是制约玛多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目标,在保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发展的同时畜牧业发展相对较为迅速,2020年、2025和2035年玛多县地区畜牧业(家牦牛)规模分别为287615~363303羊单位,302752~438991羊单位,378440~514679羊单位.由于保护地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黄河源区玛多县需控制其人口与旅游规模,2020年、2025年和2035年牧民人口规模区间分别为1.25~1.65万人、1.65~1.83万人和1.863~2.135万人.2020年旅游规模最大为4.113万人次,2025年为4.700万人次,2035年为5.396万人次,在规划目标情景下旅游业发展减缓,主要是考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试点以及地方规划对旅游的限制开发,旨在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
-
-
-
穆云海;
李虎;
付凡;
张锡存;
普海;
李安麒;
李智焜
-
-
摘要:
峨山县通过运用遥感影像技术、无人机航拍、红外植被覆盖度测量仪拍照等技术,开展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峨山县草地资源面积、类型、等级、退化情况.根据草地资源清查结果,对峨山县草地的产草量、理论载畜量、草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估,提出饲草料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
-
-
刘金鑫;
白林;
周立新;
王定国;
刘一辉;
薛佳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统计,引入重要参数,完善和修正了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计算模型,并以成都市为例,对其主要种植作物的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以猪当量单位计,在耕地处于平原地区且与养殖场距离小于10 km范围的非约束条件下,成都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和蔬菜的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分别为3.80头/亩、2.80头/亩、2.66头/亩、3.91头/亩、0.40头/亩、3.73头/亩和2.88头/亩(1亩≈667 m2,下同);(2)以猪当量单位计,在耕地处于平原地区且与养殖场距离小于10 km范围的约束条件下,β=0.50,即目前成都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实际产生量得以充分循环利用的情况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和蔬菜的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分别为1.90头/亩、1.40头/亩、1.33头/亩、1.95头/亩、0.20头/亩、1.86头/亩和1.44头/亩.
-
-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
-
摘要: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012元增加到8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
-
李洪泉;
程明军
- 《2017中国草原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传统计算的载畜量只表明了核定时段内的平均载畜量,没有明确载畜量核定的具体时间(时刻),开展载畜量核定容易引起混淆和争执;核查载畜量和草畜平衡时,不但要分类、分年龄数完,还要折算,工作量大,耗时长,牧民和基层草原管理人员实际操作难度大.特别是牧民可以利用牲畜补偿代谢较强这一生理特点适当多养部分牲畜,从而在第二年夏秋季节有足够的牲畜,能最大限度利用丰茂的草原资源.为此,提出了新的草地生态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以能繁母畜数量为主要核定指标,减少了核定的难度;提出了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草地载畜量核定方法、推行秋末入冬为载畜量核定时间(时段)、以能繁母畜数量作为合理载畜量核定指标、严格考核兑现提高生态补奖资金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提出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人工草地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开展划区轮牧和春季草地禁牧试点示范、合理利用牲畜补偿代谢特点、利用牧草再生特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贮备等技术措施,以切实提高草地载畜能力.
-
-
秦泗国;
钟国辉;
王景升
- 《第十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
| 2009年
-
摘要:
那曲草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西藏北部,地理位置特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本文通过对那曲地区1955-2004年气象数据的研究,分析了那曲草原气候格局,随着海拔的升高,气象因子在减小,而年际变化却在增长.同时利用“气候—植被”模型:PP=RDI·rRn(r2+Rn2+rRn)/(Rn+r)(Rn2+r2)· exp(-(9.87+6.25RDI)0.5)估算出那曲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那曲地区各区域NPP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NPP增量规律为中部≥西部>东部,并通过对载畜量的比较,得出了超载是那曲草地退化的主要和直接因素.
-
-
-
李芬;
张林波;
朱夫静;
王德旺
-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以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牧区为例,按照“以草定畜”原则建立草地理论载畜量的估算模型,根据2006-2010年实测产草量资料、1961年以来牲畜资料和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点的同期气候资料对载畜能力和草畜平衡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全州草地理论载畜量为606×104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479×104羊单位.2006-2010年全州草畜平衡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由2006年13.20%的超载率下降到2007年3.20%的超载率,2010年未超载,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这些变化受益于2005年以来生态移民、禁牧减畜、退化草地治理、人工降雨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②各县之间草畜平衡态势差异明显.久治县差异最为显著,由2006-2009年的未超载变为2010年高达36.79%的超载率.其余5县均由2006年不同程度的超载变为2010年的未超载.③降雨量、≥0°C积温、实际载畜量是影响该州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年降雨量、≥0°C积温与牧草产量呈正相关,而实际载畜量与牧草产量呈负相关.
-
-
-
包玉山
- 《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的恶化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与草原畜牧业中的五畜结构的平衡与否有很大关系.由于笔者的专业所限,在这里不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论证,也不能用实验的手段直接证明草原生态与五畜结构之间相关关系的情况下,试图从文献记载和现有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中探讨这一问题,目的就是想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界讨论,同时也意在引起相关决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所谓现代化的品种改良等干预措施出现之前,经典五畜结构是由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还是由人们的需要决定的?两个因素都起作用,但自然地理条件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因为,出于人们需要的五畜结构也必须是根据其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来进行调节,否则他们各方面的需要也将难以得到满足。所以说,五畜结构一旦遭到破坏,草原生态平衡也必然遭到破坏。内蒙古草原生态的好坏程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同时马等大畜头数也是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二者这种惊人的一致性,应该不是偶然的,必须指出的是,合理的五畜结构对草原生态平衡的意义应该以载畜量不超过草牧场承载力为前提。在载畜量大大超过草原承载力的情况下,再合理的五畜结构也解决不了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的问题。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干旱、半干旱的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区,控制载畜量的同时,配以合理的五畜结构,才能改善和优化草原生态。草原产草量从东到西逐渐递减,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是逐渐递减;而马群数量也是由东到西逐渐递减,从80年代到现在逐渐递减。这四个"递减"为什么如此的一致?是不是在说明:马群为草原生态平衡所绝对需要,以马群为核心的经典五畜结构为草原生态平衡所绝对需要,仍值得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