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振动
轴承振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234423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轴承工业、科技风、中国科技纵横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2017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研讨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全国火电6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八届年会 等;轴承振动的相关文献由1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连贵、李兴林、不公告发明人等。
轴承振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4423篇
占比:99.88%
总计:234700篇
轴承振动
-研究学者
- 孙连贵
- 李兴林
- 不公告发明人
- 楼望建
- 沈云同
- 赵学智
- 刘有成
- 夏新涛
- 张燕辽
- 徐四宁
- 叶邦彦
- 张亚军
- 曹茂来
- 单李晶
- 孙圣革
- 常伟
- 张茜
- 张雅娜
- 徐巍
- 王伟
- 王魏
- 田世玲
- 董玉雪
- 许宏文
- 余光伟
- 刘冉冉
- 周晖
- 尹金亮
- 常振
- 张凯锋
- 徐昌
- 徐现强
- 桑瑞鹏
- 梁超
- 王俊
- 王叙博
- 王家亮
- 胡继星
- 赵清风
- 赵联春
- 隋崇光
- 魏剑波
- 黄伟国
- 俞露
- 刘军山
- 刘彤
- 刘静宇
- 包磊
- 娄德强
- 平晓明
-
-
张伟江;
焦林生;
薛应科;
唐广通;
李宁;
李晖;
杜威
-
-
摘要:
以国华锦界660MW高位布置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础平台、轴系各轴承的振动数据以及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研究,分别对机组启动过程中基础平台和轴系的稳定性以及带负荷过程中汽轮机汽缸和轴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平台能够满足机组启动和工作频率下稳定性要求,汽轮机汽缸抗震性良好、轴系稳定性优良,能够满足机组各工况运行的要求。
-
-
李贝贝;
彭力
-
-
摘要:
近年来,自编码器和神经网络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轴承振动等工业数据的异常检测问题上,但仍存在着训练数据量大、网络参数初始化、训练效率较低、异常检测效果较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马氏距离和自编码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利用轴承振动数据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点,通过数据的马氏距离快速检测出部分异常数据,减少了自编码网络的训练数据量;用自编码器结合分类器构建自编码网络,解决了网络参数初始化问题并且显著提高了训练效率;将数据的马氏距离作为特征加入训练中提升了自编码网络的异常检测效果;在自编码器中加入稀疏性限制并构造先升维再编码的结构,增强了自编码器的特征学习能力和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低维轴承振动数据,提出的方法较其他异常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
-
赵世伟;
胡雪梅;
李烨;
聂涛
-
-
摘要:
某电厂超超临界锅炉自投产后一次风机轴承振动异常,严重威胁锅炉系统安全及稳定运行。通过对风机叶片运行工况及出口风道流场的仿真计算,经诊断振动原因为动叶叶型与导叶相对角匹配度不佳,出口风道流场质量不好。提出该风机叶片换型及出口风道流场优化方案,解决了该电厂一次风机轴承长期振动异常的难题。
-
-
张斌
-
-
摘要:
针对某催化裂化装置配套的动力能量回收机组中的轴流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轴承振动值超标问题,分析了其振动值超标的原因并进行了故障点排查,确定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轴承振动故障处理措施,使机组能够顺利开车成功,达到了良好效果。
-
-
杨波
-
-
摘要:
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各个行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都追求着一种高效、节能的发展模式。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节约生产成本就成为了许多企业努力的方向。生产专业化与集约促使加工中心的产生,加工中心是一种自动化的换刀数控机床,使用加工中心,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基于这一系列的优势,加工中心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作为加工中心的关键性部件,电主轴的性能对数控机床的速度和精确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电主轴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一些故障,所以及时发现电主轴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以加工中心电主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预测维修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不拆开设备就能对电主轴进行维修。
-
-
王龙滨;
吴邦伟;
李志强;
陈勇
-
-
摘要:
针对柔性角接触球轴承的振动,建立计入波纹度的柔性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润滑和轴承内外圈表面波纹度对轴承动力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轴承内外圈波纹度幅值对角接触球轴承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的振动随内外圈波纹度幅值的增加而增强,柔性环的振动比刚性圈体的振动大,波纹度阶数也会影响加速度的特征频率,且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柔性变形加剧了内外圈波纹度对振动的影响。搭建轴承振动实验台,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
-
王荣鹤;
尤恺森
-
-
摘要:
汽轮机是电厂发电的重要部分,其工作稳定性至关重要.针对某300 MW汽轮机(LNCB320/155-13.02/0.500/565/565)在运行期间出现的非正常振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振动数据和特征图谱处理,以及中轴承箱对轮晃动度测量、轴承检查,确定了汽轮机工作过程的非正常振动主要由对轮瓢偏、2号、3号轴承大振动引起.通过分析检测,更换垫片、对轮螺栓调整等工艺,有效解决了非正常振动问题,提出了一套新的解决方案,为汽轮机异常振动问题的检测与处理提供新的维修方案.
-
-
-
蒋启东
-
-
摘要:
某厂东汽660G型超超临界汽轮机首次大修后首次启动过程中,出现各轴承振动大故障,进行振动故障诊断,分析了振动故障原因,采取了处理措施,圆满地解决了振动故障。
-
-
崔宇杰
-
-
摘要:
基于汽轮机振动的大小,是评价汽轮机安装和运行水平的重要依据,阐述某6F机组汽轮机在建成投产时,出现因汽缸膨胀不畅引起的汽轮机轴承振动大的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措施.
-
-
-
-
-
-
毛靓华;
孙德臣;
郭杨
- 《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电站用各种泵类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运行和管网几个方面都有可能引起轴承的振动.介绍了泵组在设计和制造中通常能引起振动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安装检修时对轴承振动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了管网中阀门流场的特性及引起振动的原因.说明了电站用泵轴承振动是一种时常发生但极难根本解决的问题.由于对振动的测量有所局限,设计过程中各阶临界点和振动值的计算未必完全,制造中的偏差也很难避免,安装检修时操作偶尔有不和要求之处,运行操作有时野蛮,管网特性千变万化.多方面原因最后都会反映到测点处振动值超标,不断的分析原因并改进设计制造和操作,将极大降低发生振动异常的几率.
-
-
-
袁正荣
- 《《风机技术》杂志社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分选系统1#主风机在安装使用后,主风机轴承振动一直比较大,本文分析了轴承振动的原因,发现轴承座发生了变形,存在着夹邦现象,通过对轴承座的修刮,消除了轴承座的变形,从而彻底消除了振动。
-
-
亦富强
- 《2017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东汽300MW机组#2瓦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对汽流激振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运行中采用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检修建议,供同类机组振动分析借鉴.消除汽流激振振动的手段主要是:重新调整高压转子汽封间隙到合格范围。调整轴瓦间隙。改变各调门的开启顺序或增加#3调门重叠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法。前两个手段消除汽流激振最好最彻底,但需要进行汽缸揭缸,在平时处理汽流激振应用不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防止发生汽流激振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在机组供热退出的工况下,通过调整级前压力,尽量避开#3高调门在30%位置以下运行。调整#3高调门重叠度的方法,增加#3高调门的重叠度。目前高调门的重叠度为:#1、2高调门开度到63%位置时,#3高调门开始开启,当#3调门开度到44.5%位置时,#4调门开始开启。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前提下,待机组调停时,再将#3、4高调门开启阀序更换。
-
-
亦富强
- 《2017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东汽300MW机组#2瓦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对汽流激振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运行中采用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检修建议,供同类机组振动分析借鉴.消除汽流激振振动的手段主要是:重新调整高压转子汽封间隙到合格范围。调整轴瓦间隙。改变各调门的开启顺序或增加#3调门重叠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法。前两个手段消除汽流激振最好最彻底,但需要进行汽缸揭缸,在平时处理汽流激振应用不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防止发生汽流激振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在机组供热退出的工况下,通过调整级前压力,尽量避开#3高调门在30%位置以下运行。调整#3高调门重叠度的方法,增加#3高调门的重叠度。目前高调门的重叠度为:#1、2高调门开度到63%位置时,#3高调门开始开启,当#3调门开度到44.5%位置时,#4调门开始开启。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前提下,待机组调停时,再将#3、4高调门开启阀序更换。
-
-
亦富强
- 《2017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东汽300MW机组#2瓦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对汽流激振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运行中采用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检修建议,供同类机组振动分析借鉴.消除汽流激振振动的手段主要是:重新调整高压转子汽封间隙到合格范围。调整轴瓦间隙。改变各调门的开启顺序或增加#3调门重叠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法。前两个手段消除汽流激振最好最彻底,但需要进行汽缸揭缸,在平时处理汽流激振应用不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防止发生汽流激振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在机组供热退出的工况下,通过调整级前压力,尽量避开#3高调门在30%位置以下运行。调整#3高调门重叠度的方法,增加#3高调门的重叠度。目前高调门的重叠度为:#1、2高调门开度到63%位置时,#3高调门开始开启,当#3调门开度到44.5%位置时,#4调门开始开启。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前提下,待机组调停时,再将#3、4高调门开启阀序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