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份权

身份权

身份权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381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法治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身份权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立新、向开柱、唐盼等。

身份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381 占比:99.18%

总计:25590篇

身份权—发文趋势图

身份权

-研究学者

  • 杨立新
  • 向开柱
  • 唐盼
  • 姜柏生
  • 孙宪忠
  • 张继承
  • 徐国栋
  • 李民政
  • 李纪兵
  • 李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思婕
    • 摘要: 《民法典》实施以来,探望权作为婚姻家庭编中调整亲子关系的重要权利备受瞩目。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实施之初,探望权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是保护非常态婚姻家庭状态下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探究探望权的属性对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理论价值。立足于民事权利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探望权的概念及其特征,阐释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辨明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并揭示出探望权的权利属性,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探望权设立的理论根基。
    • 杨遂全; 耿敬杰
    • 摘要: 研究目的:从土地产权收回、转让和继承,探究集体成员身份与产权相对分离理论及制定面向未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社会保障在城乡一体,集体成员身份保障功能在弱化,让农民工带财产进城需产权和身份分离,新型利益冲突需立法调控。研究结论:新型身份和产权关系应以农为本,逐步分离产权和身份绝对的绑定关系;土地经营权人可成为新社员和有偿使用宅基地;因入公职而离社,个人的由家庭共享,全家离社的承包地收回,宅基地保留与否视住房保障;宅基地资格权可为市民继承和转让,避免为占地新建闲置房;有农技的可优先继承股份和承包地;全家出国的,收回其土地产权;退休或恢复国籍回乡,可有偿使用宅基地。
    • 罗师; 胡雪梅
    • 摘要: 生育权在性质上应属于身份权。任何人只要具备了生育机能、且不为法律和公序良俗所排斥,也就具备了行使生育权所需的身份。这一身份既可以通过身心发育成熟而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现代医疗科技而后天补足,与结婚与否并无直接关系。独身女性生育权问题的实质是权利识别问题,即判断权利概念是否成立,需要以超越意志论和利益论的理论进路为逻辑。由于具备权利的主体要素、利益要素和意志要素,独身女性生育权在概念上是成立的。独身女性生育权的实现,需要以构建身份正义为路径,而这又需要以消除身份歧视、支持权利表达以及完善权利救济为必要手段。
    • 王浩然
    • 摘要: 实证研究表明,欺诈性抚养纠纷在实务中呈快速增长态势。细致分析197份判决书,发现该类纠纷在法概念释义、法规范援引和法效果考量上都存在论证不足,导致存在抚养人损害赔偿的困境和亲子关系否认的困境。损害赔偿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首先厘清欺诈性抚养的概念内涵及适用范围,其次确定抚养人的身份权保护作为请求权基础,将其纳入《民法典》的身份权保护体系,最后依据比例原则计算损害赔偿范围。亲子关系否认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进一步完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条初步构建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包括建立作为逻辑前提的亲子关系推定制度,确定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适用前提、适格原告和诉讼时效,妥善处理抚养人权益救济与未成年婚生子女利益之间的平衡。
    • 李春斌
    • 摘要: 实证考察系列探望权案件,发现《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6条之适用:未能穷尽父母之外的第三人;法律定性未能达成共识;裁判说理部分援引法源千差万别。进而怀疑,立法关于探望权规定的定性及体系归属有误。探望权是具有独立权利地位的身份权,不从属于抚养权、监护权、亲权等,是自然人享有的以会面、交流等合理方式对与其不共同居住的近亲属进行探望、探视的权利和义务。只要满足探望人和被探望人之间存在着近亲属关系且事实上处于不共同居住的状态之要件,双方间就具有探望之权利和义务。基于探望身份权请求权对内的相对性,该权除了针对身份上的义务人即父母外,还可针对身份关系之外的第三人。祖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甚至是有利害关系的亲属,均有探望之权利和义务。《民法典》关于探望权的规定应从“离婚”章移至“家庭关系”章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专节,并将法条内容表述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及有利害关系的近亲属,有探望被探望人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 秦玉莹
    • 摘要: 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议题研究缘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文章基于"身份权"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实践的透视,分析典型地区为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而对其内含的宅基地取得权、宅基地居住权、宅基地流转与空间置换权、宅基地收益权等四项具体权利所做的权能设定,以此揭示"身份权"对于建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重要意义,并从"身份权"的视角提出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建构应精准"农户资格权"的身份识别、优化"农户资格权"的权能设定、明晰"农户资格权"的价值指向.
    • 李夏
    • 摘要: 完整的姓名权包括姓氏权和名字权,其中,姓氏在各国文化中都体现着不同的伦理内涵,随着时代进步,姓氏由等级身份的标志完成了到个人自我认同的变革,但我国《民法典》亦未对姓氏权的法律属性加以明晰。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姓氏权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对出生姓氏、婚姻姓氏以及不同亲子关系下的子女姓氏均有详细规定,域外关于姓氏权的优秀立法成就或可成为我国姓氏权制度建构可供参照的他山之石。
    • 付翠英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关于身份权的研究成果,其与独立成编的人格权保持着体系上的一致性.认识身份权,首先应当从"身份"一词的含义开始.身份权的法律地位属性决定了其权利义务的总括性.将身份权置于人身关系和身份关系当中,可以发现身份权具有平等性、与人身不可分性、非让与性、相对性、伦理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在身份权与人格权的比较过程中,应当明确现代身份权中权利义务的同质性和双向性.目前,身份权的内容仅限于婚姻家庭关系的范畴,民法典为其提供了全面充分的保护及救济规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