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亲权

亲权

亲权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西部法学评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3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女性发展论坛等;亲权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兰道亮、吉文汇、朱育星等。

亲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85.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40 占比:13.47%

总计:297篇

亲权—发文趋势图

亲权

-研究学者

  • 兰道亮
  • 吉文汇
  • 朱育星
  • 李键
  • 熊显荣
  • 蔡雯祎
  • 赵兴春
  • 陈洪亮
  • 陈通
  • 刘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惠嘉
    • 摘要: 监护制度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至关重要。我国民法典中的监护制度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贯彻了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与精神,融入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的理念,增强了监护制度的可操作性,为未成年人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对照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一般结构,我国民法典确立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受限于总则编的体例,未能对亲权、监护监督、委托照护等作出详细规定。2020年修正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民法典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上述不足作出有益补充。但是,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仍有待完善,且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存在法律性质上的差异,因此,民法典中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仍有讨论与完善的空间。
    • 陈美艾
    • 摘要: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把行为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关注行为背后特定的文化因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有利于为研究教育惩戒权的发展过程提供新视角。以教育惩戒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研究发现,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经历了初始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完善与强化阶段四个时期,教育惩戒权由亲权掌管是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国家介入教育惩戒权是其形成与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定位模糊是其曲折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法律化是其完善与强化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教育惩戒权完善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家庭教育权立法进程,确认儿童在教育惩戒实施中的角色和促使自然亲权和国家亲权的和谐共生是教育惩戒权的科学发展之道。
    • 赵若辉; 姚学宁
    • 摘要: 作为非亲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护监督制度护佑其顺利运转。在最新修订的相关法律规范的保驾护航下,我国内地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初显雏形。但囿于探索初期,目前我国内地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陷入实现机制不健全的困境。虑及法系归属及法律文化的同源性,本文以发展相对完善的澳门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为镜鉴,从宏观层面探讨健全由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相互衔接、公力监督与私力监督相互协作的我国内地本土化监护监督模式。同时在微观层面从设立本土化的专门监督机构、设定常态化的专任监督人与明定监护监督具体职责三个维度探索完善国内地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的具体实现路径。
    • 曹思婕
    • 摘要: 《民法典》实施以来,探望权作为婚姻家庭编中调整亲子关系的重要权利备受瞩目。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实施之初,探望权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是保护非常态婚姻家庭状态下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探究探望权的属性对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理论价值。立足于民事权利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探望权的概念及其特征,阐释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辨明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并揭示出探望权的权利属性,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探望权设立的理论根基。
    • 朱广新
    •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如何确定监护人作出几条简要规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系统、准确地理解这些规定。父母是其未成年子女的自然监护人,父母责任(亲权)不可抛弃且不得转让,遗嘱指定的监护人只能填补父母的缺位,不能在父母一方尚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取代父母。指定监护人在遗嘱生效时可以拒绝就任。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以协议确定监护人的规则,缓和了法定监护制度的严苛性,利于实现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但其适用不能完全不顾法定的监护人顺位。成年人以书面协议为自己事先选定监护人的方法,是一种预防性监护人预定措施,协议当事人可在监护关系成立前任意解除协议。监护关系成立后,监护人的协议解除权之所以受到限制,是因为担心监护人懈怠其职责。
    • 吕春娟
    • 摘要: 父母基于人伦天性,对于未成年子女之照顾,在法律上应推定最符合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其亲权不容任意干涉,但如果父母或监护人拒绝或干涉与未成年人具有特殊感情之父母以外的第三人探望未成年人,导致未成年人与 自幼建立感情深厚之人不当隔离,对其身心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判例与域外立法例,从解释论与立法论层面,剖析父母以外第三人享有探望未成年人权利之正当性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与司法表征,进而确保父母对未成年人的亲权或者监护权人的监护权免受不当干涉,同时在父母以外第三人与未成年人会面交往需求之各法益之间谋求一妥适之平衡点,争取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 张鸿巍; 于天姿
    • 摘要: 亲权及国家亲权系保障家庭教育科学实现的双重基础,有效落实家庭教育须实现二者平衡.亲权通常表现为父母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履行,而国家亲权则为国家对未成年人监护的兜底.为实现监护职责的有效履行及实现,家庭教育或应以亲权为根本,国家亲权予以适时引导及干预.家庭教育涵盖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以及婚姻教育等内容,其中亲职及子职教育或可包含离异家庭等的针对性教育.
    • 李迪薪
    • 摘要: 近年来,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提高,对于精神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可大人们忙于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精神及身心健康问题却无人问津,由此未成年人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父母虐待儿童、流浪儿童无家可归、未成年人犯罪等,这些事件让我们为之揪心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思索.本文将从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以及其目的和宗旨出发,分析现行相关制度的缺陷,并借鉴国外相关监护制度,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出合理性建议.
    • 丁建铭; 魏冕
    • 摘要: "抢夺、藏匿孩子"是指离婚诉讼期间,为争夺抚养权、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一方通过非暴力手段转移未成年子女并隐匿其踪迹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24条首次将"抢夺、藏匿孩子"这类恶劣的社会现象通过立法确定,但此次修订亦有遗憾之处,《未成年人保护法》宜在下一步明确藏匿孩子行为的性质、补充预防措施、增设权利救济途径、建立惩处措施,才能更系统地保障未成年合法权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