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欠挖
超欠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水利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3497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西部探矿工程、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07年中国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大会等;超欠挖的相关文献由106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喜松、王伟、马建云等。
超欠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497篇
占比:99.73%
总计:113806篇
超欠挖
-研究学者
- 孙喜松
- 王伟
- 马建云
- 吴勇生
- 周中
- 周阳
- 张林
- 张苏龙
- 张运良
- 彭立敏
- 王勇
- 郭磊
- 阳军生
- 万姜林
- 伍洋
- 传兴风
- 何英伟
- 侯健
- 吴剑
- 吴继敏
- 宋飞
- 庄星
- 廖凯
- 张宇
- 张海波
- 李光均
- 李林
- 杨林
- 王明年
- 王海亮
- 王长进
- 石洪超
- 祝志恒
- 许磊
- 谢伟
- 赖永标
- 郑俞
- 陈加宝
- 陈培帅
- 黄金旺
- 丁晨
- 丁玖
- 丁祖德
- 于士兴
- 付兵先
- 代广伟
- 任娟娟
- 何闯
- 何陶
- 佘健
-
-
宁立宙;
蓝健宁
-
-
摘要:
为提高隧道原位扩建工程开挖面精度的控制程度,文章结合廷心隧道原位扩建工程项目实例,基于该项目所处的地质情况和改扩建工程的特殊性,采用弱爆破配合机械开挖的扩建方式,并根据不同围岩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爆破方案。
-
-
丁祥
-
-
摘要:
研究目的:互层岩体层间胶结力差、整体刚度低,在隧道钻爆法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超欠挖问题。为探究互层岩体对隧道爆破超欠挖的影响,本文以新建中兰铁路尖山隧道工程互层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和现场掌子面激光扫描图像分析互层倾角及厚度对隧道爆破超欠挖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炮孔布置优化方案。研究结论:(1)互层岩体隧道光面爆破超挖问题突出,互层左倾时超挖主要在隧道右侧,应力波传播方向与结构面走向垂直的位置超挖严重;(2)互层接近水平时拱顶超挖量最大,随着互层倾角增加,最大超挖位置从拱顶转移至拱脚;(3)互层厚度增加有利于围岩稳定,层厚超过0.7 m后平均超挖量可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层厚小于0.7 m时必须对炮孔布置进行优化设计;(4)通过对易超挖位置的周边眼炮孔布置优化,隧道轮廓成形更加平整,最大线性超挖量减少60 cm,平均超挖量减少约36 cm;(5)本研究成果可为互层岩体隧道光面爆破超欠挖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
-
李世斌
-
-
摘要:
文章通过对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长斜井开挖过程的描述,总结定向钻法精准开挖先导孔的关键技术,定向钻为反井钻提供高精度导孔,反井钻利用自身强大的扭力和拉力,开挖出大直径导井。斜井大井扩挖采用精准放线、辅助导向、样架控制、装药控制和加强通风等措施,从技术、方法和管理上下功夫,斜井扩挖的超欠挖程度得以有效控制。特长斜井精准开挖技术的应用,保证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对同类长斜井开挖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
武向乾
-
-
摘要:
传统的监测技术环境适应性差、效率低、精度低,单点监测不能满足公路软岩隧道整体变形监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四川九绵高速公路桂溪隧道工程为背景,引入3D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对公路隧道变形及超欠挖的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D激光扫描仪在控制隧道超欠挖中具有精准、快速、立体而全面的优点,应用更加广泛,可以实现“快速识别风险、及时预测风险、图像显示风险”的目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
-
龙先林
-
-
摘要:
为解决隧道爆破掘进过程中经常产生的超欠挖问题,在介绍超欠挖危害的基础上,提出导致超欠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旨在保证隧道爆破掘进施工质量,将超欠挖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
-
王小通
-
-
摘要: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超欠挖控制一直是施工企业现场开挖工序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从施工总承包部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对隧道工程洞身开挖工序采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及控制手段,有效减少了施工现场洞身开挖的超欠挖值,既提升了工序质量,又节约了因后续超挖回填产生的额外成本。
-
-
徐啸;
肖清华;
薛凯峰;
韩翔宇
-
-
摘要:
公路螺旋隧道具有轮廓不对称的特点,隧道施工相对于普通公路隧道更复杂,易产生超欠挖等施工问题。若未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不仅会影响隧道施工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利于螺旋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螺旋隧道轮廓不对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螺旋隧道施工技术,对螺旋隧道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实际施工效果对相关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期在螺旋隧道的施工中达到理想效果。
-
-
田兴朝;
陶铁军;
娄乾星;
刘荣欣;
刘春舵;
陈航
-
-
摘要:
为探明雷榕高速公路白竹山隧道爆破超挖严重的根本原因,对现场爆破参数进行了数据采集,采用炮孔角度测量装置对周边孔钻孔角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理论计算了空气不耦合装药条件下粉碎区半径及裂隙区半径,分析了周边孔布设参数对隧道爆破超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周边孔孔口位置对其孔底分布位置影响较大,周边孔的外斜角度过大是造成白竹山隧道爆破超挖严重的主要原因;不耦合装药系数为1.30时,2号岩石乳化炸药在板岩中爆破形成的粉碎区半径为2.02 cm,裂隙区半径为78.93 cm;白竹山隧道爆破降低超挖量的核心是严格控制周边孔的外斜角度,将周边孔孔口布设在距离设计轮廓线内15 cm位置,以≤3°的斜率向断面外倾斜,能够将超挖厚度控制在15 cm以内,爆破效果较好。
-
-
孙浩;
于福;
王海亮;
李维洲
-
-
摘要:
以青岛地铁13号线灵山卫站—黄海东路站区间地铁暗挖隧道为例,基于软弱围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爆破超欠挖及爆破振动速度过大的问题,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了爆破方案的优化.研究了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爆破参数与优化后爆破参数,将临时竖井区间隧道开挖施工的实际爆破方案与优化后爆破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控制爆破超欠挖及爆破振动的重要措施,降低了地铁暗挖隧道爆破超欠挖量,解决了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及居民的影响问题,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
-
李庆松;
韩荣伟;
王席珍;
曾辉明
-
-
摘要:
光面爆破是减少高边坡超欠挖、保持围岩稳定的关键技术.文章以某核电站边坡工程为例,在分析总结原爆破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进行爆破参数优化,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边坡的光面爆破技术.实践结果表明:高边坡光面爆破技术能有效地减少超欠挖,平均超欠挖由0.3~0.4 m下降至0.1~0.15 m,半孔率从70%左右提升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