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冲击

超声冲击

超声冲击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6404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第十三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第十九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等;超声冲击的相关文献由7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坡、邹家生、霍立兴等。

超声冲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4040 占比:99.91%

总计:164192篇

超声冲击—发文趋势图

超声冲击

-研究学者

  • 王东坡
  • 邹家生
  • 霍立兴
  • 何柏林
  • 张玉凤
  • 邓彩艳
  • 吴良晨
  • 许祥平
  • 叶友利
  • 严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洪广; 岑升波
    • 摘要: 文章以高速列车转向架用S355J2W耐候钢对接接头为研究对象,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JM55II焊丝对12 mm厚的S355J2W耐候钢板进行了焊接,采用超声冲击法对焊接接头焊趾区域在不同时间条件下进行处理,通过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对超声冲击处理和未处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利用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对接头冲击前后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355J2W钢焊接接头的经超声冲击处理20 min强化效果最好,焊趾的硬度值较未处理状态提高了14.09%,抗拉强度提高了20.3 MPa;超声冲击降低了焊趾位置的应力集中系数,接头的断裂位置由焊趾位置转移到热影响区;超声冲击对降低焊趾区域的焊接残余应力效果显著,焊趾横向残余应力消除率最高达到334%,焊趾纵向残余应力消除率最高达到366%。
    • 杨东青; 王小伟; 彭勇; 周琦; 王克鸿
    • 摘要: 采用超声冲击辅助熔化极电弧增材进行了316L不锈钢单墙体成形试验,对比研究了超声冲击辅助对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件的组织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引入超声冲击后成形件组织细化,晶粒尺寸平均值较未冲击件晶粒尺寸平均值减小了57.1%;铁素体含量由未冲击件的2.4%增加至超声冲击后的6.7%。成形件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提高,显微硬度平均值为(182±8.9)HV,较未冲击件提高了5.2%。横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95±14.4)MPa、(44±6.8)%,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04±20.7)MPa、(36±3.4)%。
    • 王志明; 李庆达; 汪昊; 王宏立; 胡军; 赵胜雪
    • 摘要: 目的提高65Mn钢的固体粉末渗铬层厚度和耐磨性能。方法对65Mn钢进行超声冲击(UI)和固体粉末渗铬(SPC)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UI+SPC复合工艺处理后65Mn渗铬层的物相结构、厚度及元素分布。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渗铬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SPC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45μm,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58μm,相比SPC试样,渗层厚度提高了13μm。渗铬层表面均匀致密,主要相组成为(Cr,Fe)_(23)C_(6)、(Cr,Fe)_(7)C_(6)、Cr_(2)C。UI+SPC试样渗层表面硬度达1659HV,约为基体表面硬度的6倍,且硬度从表面至心部呈梯度下降。UI+SPC试样表面渗铬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平均摩擦系数为0.170,磨损量约为基材的1/4,其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伴随着磨粒磨损。结论UI可有效提高SPC工艺的Cr原子扩散性能,提高渗铬层厚度。相比于单一的SPC处理试样,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渗铬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UI处理的加入,使SPC试样的磨损机理由“磨粒+粘着”转化为“粘着、氧化+磨粒”。
    • 李美艳; 薛喜欣; 张琪; 宋立新; 韩彬; 刘明磊
    • 摘要: 工程机械零件及焊接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常因为表面发生磨损、腐蚀和疲劳断裂而失效,而失效形式与其表面加工质量、应力分布状态和表面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超声冲击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振动驱动冲击针高速撞击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压应力的表面强化技术,具有效率高、加工精度高以及加工范围广等优势。概述了超声冲击处理技术在焊接接头处理、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激光熔覆–超声冲击复合处理以及超声冲击–化学处理复合强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超声冲击处理Al、Mg合金及合金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力学性能及抗疲劳性能的变化,归纳了传统金属材料以及新兴高熵合金表面超声冲击处理后的组织、微观亚结构及性能变化,总结了超声冲击对激光改性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超声冲击预处理对离子渗氮/渗硫层形成及其性能的影响等。超声冲击处理明显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残余拉应力,有效提高其疲劳强度,使金属和涂层表面产生纳米化组织,显著提升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耐蚀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从而延长工程构件的服役寿命。显然,超声冲击处理技术与表面涂层技术相结合,为工程零部件表面强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表面涂层,超声冲击能够在兼顾其塑韧性的前提下提升表面性能,获得更高的表面质量、更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广泛应用在关键零部件的强化、修复、再制造等领域。另外,超声冲击层内细化的组织和大量的微观亚结构为后续化学处理提供了更多的扩散通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展望了超声冲击处理技术在工程结构件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寇英涛; 李艳洁; 汪云燕; 周征
    • 摘要: 为获得超声冲击45钢轴表面完整性工艺波动性和最佳工艺参数。对45钢开展超声冲击正交试验。采用信噪比方法,分析了转速、进给速度和过盈量对表面完整性(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显著程度;结合灰关联度方法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得到超声冲击45钢表面完整性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影响表面完整性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转速,过盈量,进给速度;最优工艺参数为转速45 r/min,进给速度0.18 mm/r,过盈量0.025 mm。使用优化参数对工件开展验证试验发现能够显著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硬度和表面残余压应力,进一步证明了优化参数的可靠性。
    • 柳健; 牛宗伟; 杨保伟; 蒋瑞鑫; 赵庆志
    • 摘要: 采用超声冲击技术将SiC颗粒嵌入AZ31B镁合金表层中,获得致密的细化层。对比了超声冲击前后AZ31B镁合金的表面组织结构、显微硬度、残余压应力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经超声冲击处理后镁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了2倍多,残余压应力增大,耐蚀性得到显著改善。
    • 武永; 吴汝波; 邓威; 林三宝; 武国栋; 柏久阳
    • 摘要: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是一种适用于大型金属构件快速成形的技术,具有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沉积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和灵活方便等优点,也存在组织性能不良等缺陷。塑性变形是一种改善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气孔缺陷、组织性能不均匀和残余应力分布的有效方法。由电弧熔丝增材与局部塑性变形结合的复合制造工艺利于实现零件的“控性”,但其复杂的路径规划、复合工具头、振动和压力等增加了形状精度控制难度。总结了层间冷轧、在线热轧、机械冲击、超声冲击、激光冲击等局部塑性变形工艺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试件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各向异性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复合制造工艺的困境和问题。结合塑性变形对焊接组织的强化规律和电弧增材在线控制,从电弧熔丝增材及局部塑性变形复合制造的“形性双控”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电弧增材制备复杂件提供参考。
    • 刘晓莉; 冯梓宁; 于华宽; 高飞
    • 摘要: 为了获得5083铝合金T型接头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和减少焊接残余拉应力,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8 mm和4 mm两种T型接头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分析了不同的冲击强度对8 mm T型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并采用优化后的冲击强度处理4 mm T型接头,结果表明:两种接头底板和腹板上的纵向残余应力在近缝区均为较大的拉应力,随着远离焊趾残余应力逐渐减小,最后趋于无应力状态;4 mm T型接头近缝区的残余应力小于8 mm T型接头.采用4.0 s/cm2冲击强度处理8 mm T型接头焊缝,冲击效果较好,在焊趾产成的压缩应力相对均匀;4 mm T型接头焊缝冲击处理前,底板背面的纵向残余应力整体上呈"几"型分布,超声冲击处理焊缝和焊趾后,没有被冲击处理的底板背面的残余应力整体上变成"M"型分布,纵向残余应力的平均应力值由163 MPa降低到58 MPa.
    • 姚尚成; 李开发; 胡兴远; 周毅钧
    • 摘要: 残余内应力会使残留位置产生翘曲》变形甚至开裂的情况.另外对于结构刚度》杆件稳定性》静载强度》疲劳强度》构件脆性也有一定影响.针对残余内应力,为了更好地研究超声冲击枪对零件内的残余应力消除机理,旨在设计超声波冲击试验台,从精度和功能两个方面研究分析研超声波冲击试验台的方案,并进行调试和实验.经实验测得:实验台的X和Y两轴定位精度高达5,超声冲击后材料表面晶粒显著细化.
    • 詹睿; 王东坡; 邓彩艳; 崔雷; 管卫; 梁行
    • 摘要: 针对含有根部"弱连接"缺陷的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采用4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对比了超声冲击、超声喷丸及超声冲击+超声喷丸处理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试样处理前后根部"弱连接"形貌、显微硬度数值和残余应力分布,探究了其提升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超声冲击仅对2×106周次以下疲劳强度的提高,超声喷丸、超声冲击+超声喷丸均显著提升了高周疲劳性能,对应于2×106周次,疲劳强度分别提高13%和40%.超声冲击+超声喷丸复合处理不仅在接头根部缺陷处形成了致密的加工硬化层,而且利用超声喷丸处理引入了更宽的压缩残余应力区域,消除了超声冲击后可能残留的叠形缺陷,进而显著改善了疲劳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