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纳米化

表面纳米化

表面纳米化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974089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第188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爆炸合成纳米金刚石和岩石安全破碎关键科学与技术、第10届中国热浸镀学术技术交流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等;表面纳米化的相关文献由8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马世宁、卢柯等。

表面纳米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74089 占比:99.97%

总计:974389篇

表面纳米化—发文趋势图

表面纳米化

-研究学者

  • 刘刚
  • 马世宁
  • 卢柯
  • 巴德玛
  • 张俊宝
  • 任瑞铭
  • 熊天英
  • 陈春焕
  • 卫英慧
  • 宋洪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锐坤; 周晴雯; 高岩
    • 摘要: 在传统304不锈钢基础上开发的高碳奥氏体耐热钢Super304H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制造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然而其高碳含量带来的高晶间腐蚀敏感性问题已成为影响Super304H钢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为此,研究人员从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管材的成分优化、热处理工艺改进,特别是脱敏自愈合工艺调控与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寻求降低该材料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在简介奥氏体耐热钢晶间腐蚀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Super304H钢晶间腐蚀防护各类对策的研究进展。目前传统的选取C含量下限、添加Nb稳定化元素和双固溶处理等常规手段,都无法有效遏制Super304H钢在高温服役过程中因M_(23)C_(6)的快速形成而引发的高晶间腐蚀敏感性,只能另辟蹊径。通过采用表面喷丸纳米化工艺,不仅加快富铬碳化物M_(23)C_(6)的形成,而且也促进了贫铬区的自愈合,实现了快速脱敏的目标。然而,严重的塑性变形组织在高温时效早期便出现富铬sigma相快速析出的异常现象,导致Super304H钢的腐蚀性能劣化。对此,进一步调节喷丸处理的工艺参数,在避免sigma相析出的前提下获得贫铬区快速脱敏自愈合的最优脱敏工艺,并维持了纳米晶的稳定性,而且所进行的脱敏处理没有对不锈钢的均匀腐蚀性能带来负面影响。最后展望了奥氏体耐热钢晶间腐蚀防护技术在超超临界机组领域的发展方向。
    • 曹潆心; 吴宝珍; 杨朝明; 杨恒明; 罗栋威; 薛锐; 汪渊
    • 摘要: 金属表面纳米化可以明显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并能对原子的热扩散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尝试采用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改善316L不锈钢金属基底与Er_(2)O_(3)薄膜相结合的力学性能.对316L不锈钢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法处理使得基体表面纳米化,之后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表面纳米化和粗晶粒的316L不锈钢基体上沉积Er_(2)O_(3)薄膜并进行500°C和700°C的退火.发现薄膜在500°C退火时相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在700°C退火时Er_(2)O_(3)薄膜发生明显的单斜相向立方相的转变.利用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划痕测试对薄膜和基底的结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700°C退火后的薄膜的要比500°C退火后的薄膜表面裂纹更少,更平整,且证得基底纳米化会使膜基结合性能得到提高.
    • 摘要: 本发明专利将热处理扩渗(TD)法与表面纳米化(SNC)技术相结合,使钢的表层具有纳米晶结构,而钢基体的主体仍保持原有的粗晶状态,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该技术的特点,将经过纳米化预预理后的钢进行TD法处理,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提高。同时反应温度由原来的1000°C以上降低到780°C以下,降低了低碳钢表面成膜温度。
    • 唐晨; 张伟; 李正阳; 蔡振兵
    • 摘要: 目的研究N36锆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表面纳米化层的微动腐蚀机理。方法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锆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研究不同滚压速度对表面纳米化层形貌、相组成、粗糙度、显微硬度、电化学腐蚀和微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USRP处理后,锆合金表面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痕迹,致使锆合金表面发生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的硬度。锆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相较于基体更低,最大磨损深度和磨损率均低于基体。结论USRP处理后的锆合金晶粒细化、晶界增多,提高了锆合金的表面活性,有利于钝化膜的形成。锆合金的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共同作用。
    • 武永丽; 熊毅; 陈正阁; 查小琴; 岳赟; 刘玉亮; 张金民; 任凤章
    • 摘要: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层片组织的TC11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对比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TC11钛合金的室温高周疲劳行为;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比分析了高周疲劳断口及断口附近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在钛合金表层产生了30~50μm厚的纳米层,纳米晶尺寸在5~15 nm左右;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相同应力级别下的疲劳寿命提高了约8~10倍,疲劳条带宽度变窄,且随着加载级别的降低,疲劳寿命提高的倍数逐渐增加;SFPB前、后疲劳断口均由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瞬断区三部分组成,但SFPB处理后的疲劳源由处理前的表层移至次表层;SFPB处理态试样疲劳加载后表层组织仍为纳米量级,但次表层组织中出现大量的形变孪晶、位错缠结以及少量的形变诱导马氏体组织.
    • 王慧亮
    • 摘要: 奥氏体不锈钢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氮化技术提高不锈钢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常规气体氮化和离子氮化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单纯地改进氮化工艺对于提升氮化效果不明显,于是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催化渗氮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这些催渗技术被不断完善,在工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基于此,文章介绍了稀土催渗、表面纳米化催渗、预氧化催渗和激光表面催渗这四种应用较多的催渗方法,总结了其催渗机理、特点以及研究进展,并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 张子鹏; 宋旭; 李小强; 韩凯; 郭贵强; 李勇; 李东升
    • 摘要: 金属的组织和结构直接影响了其使用性能,为满足复杂服役环境对材料力学性能和表面性能的特殊需求,近年来金属表面机械处理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利用.主要综述了表面机械压入式梯度变形、表面碾磨式梯度变形、表面滚压式梯度变形和表面组合式梯度变形工艺等典型金属表面机械处理技术.总结了各种具体工艺方法,及其得到的金属微观结构特点和性能变化,最后展望了金属表面机械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该技术的发展应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应用,进一步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金属晶粒细化机制,实现大尺寸、内部微观结构可控的纳米材料的高效制备.
    • 孙丽; 王呼和
    • 摘要: 利用爆炸冲击硬化方法,对AISI304不锈钢板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制备了一定厚度的硬化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横截面微观组织及表层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爆炸冲击对表层组织转变及显微硬度、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AISI304不锈钢板爆炸硬化后表层耐磨性提高50%,显微硬度提高1倍,显微硬度沿着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硬化层中形成了取向接近随机分布、晶粒尺寸为20-30nm范围的奥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纳米晶;横截面奥氏体晶粒沿厚度方向从表层纳米晶过渡至基体原始晶粒;爆炸加载过程中表面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变形带及交叉.
    • 徐圣航; 沈凯杰; 张惠斌; 曹华珍; 郑国渠
    • 摘要: 表面自纳米化因可赋予钛及钛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受关注,该工艺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同时还可优化材料的耐蚀性、疲劳性能.介绍了几种表面自纳米化工艺,如表面机械研磨、喷丸强化、激光冲击、超声冲击等,阐明在这些工艺下钛与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变形机理,如位错、层错、孪晶、第二相等,其滑移与攀移、孪生、形核与长大等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梳理了表面纳米化组织对材料硬度、强塑性、耐磨性、疲劳性以及耐蚀性等影响规律,阐述各表面自纳米化工艺适用的钛合金类型及其应用背景.本文综述了钛与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工艺以及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并对纳米化后钛与钛合金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关键变形机制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 王慧亮
    • 摘要: 奥氏体不锈钢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氮化技术提高不锈钢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常规气体氮化和离子氮化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单纯地改进氮化工艺对于提升氮化效果不明显,于是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催化渗氮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这些催渗技术被不断完善,在工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基于此,文章介绍了稀土催渗、表面纳米化催渗、预氧化催渗和激光表面催渗这四种应用较多的催渗方法,总结了其催渗机理、特点以及研究进展,并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