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5083铝合金

5083铝合金

5083铝合金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3393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等;5083铝合金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袁鸽成、路浩东、朱振华等。

5083铝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3937 占比:99.92%

总计:234134篇

5083铝合金—发文趋势图

5083铝合金

-研究学者

  • 袁鸽成
  • 路浩东
  • 朱振华
  • 李仲华
  • 柏振海
  • 罗兵辉
  • 付平
  • 徐雪峰
  • 戴青松
  • 邓运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晓明; 张振宇; 刘杰; 李玉彪; 赵仕程; 徐光宏
    • 摘要: 目的为提高5083铝合金的表面质量,研制一种环境友好型化学机械抛光液,并分析5083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液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使用绿色环保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对5083铝合金进行化学机械抛光。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分析不同的pH调节剂类型、pH值以及过氧化氢(H_(2)O_(2))浓度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5083铝合金在不同抛光液中的静态腐蚀特性。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5083铝合金在不同抛光液下表面元素化学组分的变化。结果绿色环保抛光液的主要成分为去离子水、4%(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硅磨粒、2.0%(质量分数)的H_(2)O_(2)和柠檬酸,并调节pH至3.0。5083铝合金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后,在70μm×50μm的扫描范围内铝合金表面粗糙度最低为0.929 nm。结论电化学试验和XPS测试的分析表明,柠檬酸可加快抛光液对铝合金的腐蚀,H_(2)O_(2)使铝合金表面形成氧化层,减缓抛光液对铝合金的腐蚀。氧化层的主要成分为Al_(2)O_(3)、AlOOH和Al(OH)3。
    • 祝弘滨; 华倩; 李瑞迪; 徐荣; 林泽恒; 牛朋达; 袁铁锤
    • 摘要: 以Al-Mg-Sc-Zr合金粉末作为修复原料,采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法对开槽5083铝镁合金进行增材修复,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室温拉伸试验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5083铝合金试样修复前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同时对不同修复体积占比的试样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复区熔合线附近柱状晶呈树枝状,垂直于熔合线方向向基体呈外延生长。修复区为典型的熔池分布,晶粒尺寸为4-9μm,存在较多孔洞,熔合线和扫描轨道附近析出大量Al_(3)(Sc,Zr)颗粒。5083基体材料与开槽修复件的抗拉强度相差不大,分别为190.80 MPa和197.73 MPa,但修复试样的伸长率显著降低。从基体至修复区的2 mm范围内,硬度均值(HV)从50逐渐提高至100。
    • 秦晋; 李志; 马明阳; 易丹青; 王斌
    • 摘要: 通过冷轧和退火获得具有不同晶粒尺寸(8.7~79.2μm)的5083铝合金板。研究其微观结构、晶间腐蚀(IGC)、应力腐蚀开裂(SCC)和裂纹扩展行为。结果表明,粗晶粒样品表现出更好的抗IGC性能,其腐蚀深度为15μm。慢应变速率测试结果表明,细晶粒样品表现出更好的抗SCC性能,敏感性指数ISSRT为11.2%。此外,基于裂纹扩展机制,晶粒细化可以通过增加晶界数量来诱导腐蚀裂纹沿曲折路径扩展,从而提高抗SCC性能;{011}取向的晶粒可以通过朝向小角度晶界区域阻碍裂纹扩展;曲折路径和低H;和Cl;浓度导致细晶材料中的裂纹扩展缓慢。
    • 尹洪涛; 王建军; 李伟; 张亚军; 郑国华; 查小琴
    • 摘要: 加工成系列板状试样,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加载,通过成组试验方法,研究轨道车辆用5083铝合金板材沿轧制L方向和垂直轧制T方向的S-N疲劳性能试验数据分布规律,并采用Basquin公式对S-N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两个方向的S-N曲线在有效疲劳寿命区内存在交叉现象,交叉点对应的最大应力和疲劳寿命分别为133.5MPa和5×10^(5)次。当外加最大应力大于133.5MPa时,沿L方向的疲劳寿命较长;当外加应力等于133.5MPa时,沿L方向和沿T方向具有相当的疲劳寿命;当外加应力大于133.5MPa时,沿T方向的疲劳寿命较长。研究结果可为5083铝合金在轨道车辆上不同部位的应用提供依据。
    • 万磊; 王裕光; 左小艳; 张成俊; 张驰; 王军
    •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功率的激光对铝合金表面漆层的温度场分布以及清洗深度的影响,以及光斑搭接率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光纤脉冲激光清洗5083铝合金表面漆层的数值模型,最后得既能够防止基体表面受到损坏,也能够使得漆层材料完全去除的激光功率,以及可以获得良好清洗效果的光斑搭接率,并用实验来得以验证。结果表明:激光重复频率为100 kHz时,激光功率越大,试样表面温度上升越快,烧蚀深度也随之增加。当30 W的激光功率基本上可以保证去除掉漆层且不伤及基体表面,对基体材料的烧蚀深度为10μm。在激光功率为30 W,光斑搭接率为50%的实验参数下,试样表面粗糙度较清洗前降低,为4.48μm,在该实验参数下可以获得不伤及铝合金基体的良好的清洗效果。该实验结果可以为光纤脉冲激光清洗的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 王祝堂
    • 摘要: 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Rusal)的卡缅斯克-乌拉尔斯基铝加工厂(KUMZ)已开始生产含微量Sc(约0.35%)的平轧铝产品,与传统的铝合金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同时具有高的力学性能与抗蚀性,例如含微量Sc的1581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比5083铝合金的高30%,同时具有更高的抗蚀性和可焊性,在生产成本方面也有一定的竞争力,成为一种可取代5083型铝合金的海洋装备合金和航空器合金。
    • 韩莹; 何实; 徐玉君; 陈鹏达; 韩维超; 王雨萱
    • 摘要: 对平均晶粒尺寸为87.6μm的粗晶5083铝合金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为400~475°C,应变速率为1×10~1×10s时的塑性变形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因为热激活过程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基础,所以通过拉伸试验结果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和变形激活能Q值,研究激活能与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粗晶5083铝合金变形激活能测定值Q=213.992kJ/mol,结合微观组织和激活能来分析材料的变形机理,得到塑性变形机制,包含晶界扩散机制和动态再结晶机制。
    • 刘璇; 邵晓峰; 高瑾; 李永红; 胡添奇; 梁帅; 宋嘉良; 肖葵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了304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在模拟武汉地下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在对武汉工况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地下环境特点的室内加速试验谱,包括循环盐雾试验和湿热试验等,以一个加速周期模拟实际服役环境中1 a的腐蚀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304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的表面形貌、腐蚀产物成分和腐蚀动力学等。结果根据模拟武汉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加速试验,经过5个循环周期后,不锈钢与铝合金均在局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点蚀,5083铝合金表面钝化膜被破坏,腐蚀产物堆积,而304不锈钢腐蚀轻微。根据拟合结果,不锈钢最大点蚀深度与腐蚀时间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D_(1)=7.637+1.212e^(0.517t),形成的腐蚀坑小而深;铝合金符合幂函数关系D_(2)=11.75t^(0.699),主要形成宽而浅的腐蚀坑,其宽深比逐渐增加。结论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304不锈钢在模拟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的点蚀深度发展较5083铝合金更快,304不锈钢的点蚀率受地下运行环境的影响逐年增加,而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放缓。
    • 孙桂阳; 王雷; 邵丹丹; 张亮; 李武凯; 夏希玮
    • 摘要: 为获得符合中国船级社要求的铝合金焊接接头,选用ER5356铝合金焊丝进行5083铝合金MIG焊对接试验。采用微观金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6 mm厚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间隙和错边适应性研究,以获得5083铝合金MIG焊对母材间隙和错边的适应窗口区,同时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板厚6 mm的情况下,铝合金MIG焊对对接间隙的容忍性较强,达到母材厚度的66.6%,对于错边量的容忍性可达母材厚度的50%;焊缝区组织均匀细小,主要由α-Al相和β-Al3Mg2相组成,热影响区组织相较焊缝区有一定的粗化;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263.5 MPa,达到母材的94.1%,并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能,焊接接头熔合线处硬度值最低,为70 HV,满足船级社的标准要求。
    • 刘晓莉; 冯梓宁; 于华宽; 高飞
    • 摘要: 为了获得5083铝合金T型接头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和减少焊接残余拉应力,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8 mm和4 mm两种T型接头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分析了不同的冲击强度对8 mm T型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并采用优化后的冲击强度处理4 mm T型接头,结果表明:两种接头底板和腹板上的纵向残余应力在近缝区均为较大的拉应力,随着远离焊趾残余应力逐渐减小,最后趋于无应力状态;4 mm T型接头近缝区的残余应力小于8 mm T型接头.采用4.0 s/cm2冲击强度处理8 mm T型接头焊缝,冲击效果较好,在焊趾产成的压缩应力相对均匀;4 mm T型接头焊缝冲击处理前,底板背面的纵向残余应力整体上呈"几"型分布,超声冲击处理焊缝和焊趾后,没有被冲击处理的底板背面的残余应力整体上变成"M"型分布,纵向残余应力的平均应力值由163 MPa降低到58 MP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