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
货币经济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276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等;货币经济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璐、周锦章、柳欣等。
货币经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76篇
占比:98.30%
总计:14523篇
货币经济
-研究学者
- 王璐
- 周锦章
- 柳欣
- 田广林
- 任世驰
- 刘子敏
- 李成勋
- 汤标中
- 汪有民
- 王玉宁
- 禹芳琴
- 苏启立
- 陈炳辉
- 靳卫萍
- 韩毓海
- 鲁枢元
- A.C.利特尔顿
- B.雷诺兹
- LI Xiuhui
- Weiping Jin
- 万应忱
- 乔晓金
- 于光建12
- 任奇正
- 任雪忆
- 何强
- 何翔
- 何金旗
- 俞使超
- 傅汉思
- 傅继馥
- 傅衣凌
- 全林
- 关山燕
- 刘佳青
- 刘光第
- 刘卫鹏
- 刘存忠
- 刘建国
- 刘建立
- 刘施伟
- 刘涤源
- 刘炳瑛
- 刘锦麟
- 卢健生
- 叶小蓁
- 叶柯霖
- 吴亚平
- 吴家俊
- 吴慧
-
-
黄双双;
黄志刚;
王姗
-
-
摘要: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现代货币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涉及的内容和体系十分庞杂.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概念、内涵以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行梳理,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对优化支付体系、丰富货币政策的贡献,以及给金融稳定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兴起,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高于传统法定货币带来的经济效益.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是改善支付问题的重要突破,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对零售、批发和跨境支付具有优化作用,其能够重塑支付体系,实现代币化交易和安全的信息共享,未来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之一.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且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很难得出明确或定量的稳健性结论.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将影响到金融结构和经济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对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
-
刘施伟
-
-
摘要:
奉行守成之政的金世宗面对国库穷乏与军费支出过大的困境,只能通过“开源”的方式从民间获取军费,故在大定三年开始征收军须钱。金朝的军须钱由临时加派演变为岁课,征收的标准始终为物力,但征收物发生了变化。军须钱的征收与金朝的货币体系变革密切相关。作为金朝特有的杂税之一,军须钱的实质在于维护金朝统治,体现统治者的意愿和利益,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
-
-
-
-
-
谢长安;
俞使超
-
-
摘要: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化也就是信用化.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货币在由贵金属形式演变到信用形式后,经济体由于货币创造的便利性出现大量信用活动进而呈现出类似金融的状态.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伴随现代银行和融资制度产生而已出现的现象.经济金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本主义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化分别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在三种不同形态的金融化环境中,国民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实质是西方金融资本参与全球财富的再分配.
-
-
-
陆宗慰
-
-
摘要: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越靠近资产端,越靠近场景,才越有生命力。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以数据为根本,以个人金融场景和产业金融场景为两翼的金融生态。在布局构建场景的过程中,将金融碎片化。而金融最终的意义应该服务于实体,在交易场景中信手拈来,无处不在。在场景中还原资产价值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到货币经济,再由货币经济到信用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信用的合理定价,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数据的缺失、信息的变化等等因素,
-
-
马莎
-
-
摘要:
人类社会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进入信用货币,这样的演进程序是世界各地货币经济发展的通则。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纸币的国家,宋仁宗天圣二年,政府开始发行纸币,比欧洲要早600多年。纸币的通行极大地方便了商品交换,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流通,曾盛极一时。
-
-
Weiping Jin;
靳卫萍
- 《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在货币经济中,土地具有货币特性而非实物资本.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名义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土地流转或货币化有利于中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货币化将增加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应经济周期自然规律,调整收入分配比例,实施倾向于普通消费品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保障性措施.
-
-
LI Xiuhui;
李秀辉
- 《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脱离金本位,管理通货成为当前世界货币制度的基石,它是现代金融系统和货币政策的前提.在历史上,它起源于中国的交子,却兴盛于西方的银行券;在理论上,从凯恩斯到维克塞尔,再到约翰·罗,可不断追溯,并在罗这里逻辑和历史第一次交汇碰撞.通过交子和罗纸币的比较发现,货币短缺、市场意识发育和政府干预是管理通货产生的历史条件,名目主义、货币数量论和交换媒介职能是管理通货思想的逻辑预设.两者的差异性表明了不同时代和政策环境下财政挪用对管理通货信用的侵蚀,是暗藏于国家管理中的毁灭基因.最终,不同的退出历史的方式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勾勒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
-
LI Xiuhui;
李秀辉
- 《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脱离金本位,管理通货成为当前世界货币制度的基石,它是现代金融系统和货币政策的前提.在历史上,它起源于中国的交子,却兴盛于西方的银行券;在理论上,从凯恩斯到维克塞尔,再到约翰·罗,可不断追溯,并在罗这里逻辑和历史第一次交汇碰撞.通过交子和罗纸币的比较发现,货币短缺、市场意识发育和政府干预是管理通货产生的历史条件,名目主义、货币数量论和交换媒介职能是管理通货思想的逻辑预设.两者的差异性表明了不同时代和政策环境下财政挪用对管理通货信用的侵蚀,是暗藏于国家管理中的毁灭基因.最终,不同的退出历史的方式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勾勒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
-
LI Xiuhui;
李秀辉
- 《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脱离金本位,管理通货成为当前世界货币制度的基石,它是现代金融系统和货币政策的前提.在历史上,它起源于中国的交子,却兴盛于西方的银行券;在理论上,从凯恩斯到维克塞尔,再到约翰·罗,可不断追溯,并在罗这里逻辑和历史第一次交汇碰撞.通过交子和罗纸币的比较发现,货币短缺、市场意识发育和政府干预是管理通货产生的历史条件,名目主义、货币数量论和交换媒介职能是管理通货思想的逻辑预设.两者的差异性表明了不同时代和政策环境下财政挪用对管理通货信用的侵蚀,是暗藏于国家管理中的毁灭基因.最终,不同的退出历史的方式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勾勒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
-
LI Xiuhui;
李秀辉
- 《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脱离金本位,管理通货成为当前世界货币制度的基石,它是现代金融系统和货币政策的前提.在历史上,它起源于中国的交子,却兴盛于西方的银行券;在理论上,从凯恩斯到维克塞尔,再到约翰·罗,可不断追溯,并在罗这里逻辑和历史第一次交汇碰撞.通过交子和罗纸币的比较发现,货币短缺、市场意识发育和政府干预是管理通货产生的历史条件,名目主义、货币数量论和交换媒介职能是管理通货思想的逻辑预设.两者的差异性表明了不同时代和政策环境下财政挪用对管理通货信用的侵蚀,是暗藏于国家管理中的毁灭基因.最终,不同的退出历史的方式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勾勒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