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豁达

豁达

豁达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思维与智慧、中关村、老年人等; 豁达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盛仙、东方、单光涛等。

豁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100.00%

总计:273篇

豁达—发文趋势图

豁达

-研究学者

  • 李盛仙
  • 东方
  • 单光涛
  • 孙萱
  • 崔普权
  • 帅晓婧
  • 徐在晗
  • 徐长才
  • 朱坨
  • 王南海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涵,要做到“豁达”两字,够你说、够你学也够你做一辈子。豁达是一种大度、宽容。有人当众污辱了你,你不会记恨他一辈子;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你不会喋喋不休地算他的帐;你的部下“捅”了你的“壁脚”,你不会给他“穿小鞋”。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而决不会说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
    • 叶学龄; 邹时林(整理)
    • 摘要: 在我总的印象中,毛致用这位老领导是很谦虚、很豁达的,很有领导艺术的。谦虚听取意见1988年4月,毛致用调任江西省委书记。他任省委书记不久,第一次来到宜春,我当时是宜春地委书记,他个别找我谈话,谦虚地问我:“作为党委书记,要怎样当才算当得好,你有什么体会?”我心里想,这个省委书记刚刚来,又没有见过,问这么大的问题,感觉好紧张,但是又觉得很谦虚。
    • 黄芬
    • 摘要: 白居易曾惊叹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情;若妙与神,则吾岂敢?”细读《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发现刘禹锡的众多诗歌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豪气”,而其豪气主要表现在对打压他的人的蔑视、对贬谪地风土人情的欣赏、对年老多病的淡然、对传统悲秋主题的颠覆、对苦难挫折的傲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等方面。
    • 吴廷伟
    • 摘要: 落在同一处沃土上的种子,都会生根、发芽,因为获得生命的权利是平等的。在时间中延伸的每个生命,会各不相同,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豁达,有的人狭隘;有的人酒脱,有的人拘谨:有的人大气,有的人小气。但最可怕的是人的心穷。
    • 摘要: 一直喜欢清寂,一本书,一杯茶,一段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将心安放在寂静的角落,舒展着或喜或忧的心思。不觉寂寥,没有懊恼,只有被牵动的那抹离愁,不经意间就飘落在眉梢。多想化作一株小草,依阳光而生,随清风漫舞,于无求中恬适,于无声中幽然;练就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容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尝生命中的喜怒哀乐,不惊不扰,笑对尘世。
    • 赵文龙
    • 摘要: 何谓通透?通,即豁达开朗,遇事不钻死角,把日子过得爽直明净;透,即看透本质,处世从容有度,做事分得清轻重缓急。活得通透的人,不争不抢、不骄不躁,能以通达的心境追求人生的目标,活出最美好的模样,他们往往都有这5个特征。
    • 老骥
    • 摘要: 年过四十,睡觉开始打鼾。某天中午在沙发上和衣而卧,耳边忽闻画角声震、金鼓如雷,梦里也觉得烦躁不堪、以为大敌当前,即把舌尖狠命一咬以示报复——于是钻心疼痛如醍醐灌顶,立时睡意全无,彻底顿悟。这才意识到原来吵人的是我,被吵的也是我;咬人的是我,被咬的也是我。明明在跟自己过不去,还以为在和别人较劲,到头来受伤的总是自己,岂不可笑!
    • 张玉侠
    • 摘要: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特别闪耀的星子——苏轼,以其惊才绝艳的诗词文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豁达自由的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所推崇。品读他,就如走入盛大繁茂的百花园,多姿多彩又深邃幽远。
    • 崔俊睿
    • 摘要: 儒家思想和道家智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人影响深远。儒家的“择善而固执”的思想和道家的“超越”的智慧,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他“内儒外道”的独特风景。苏轼的这一思想主要形成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并对他之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但始终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原则,以国家和百姓利益为先。他仕途坎坷,曾几度陷入政治困境,是道家的智慧使他峰回路转,获得了生机,最终实现了精神自由。正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智慧,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使苏轼最终达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境界。
    • 于佳
    • 摘要: 张耘豪是典型的津门少年,五官饱满厚重,身形高挑顺直,举止豪迈稳重,有北地人特有的豁达与质朴。之前听闻过他小时候便练桥牌,南征北战,获过不少奖项,想不到也爱好文字。《春天·琴声·兰》一文作者采用双线结构,运用两个意象——琴声与兰花,采用蒙太奇式的手法切换镜头,推进情节,琴声与兰呼应出现,剪辑组织,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三组镜头完美连缀,首尾完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